- ISBN:9787108077219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7
- 出版时间:2024-01-01
- 条形码:9787108077219 ; 978-7-108-07721-9
本书特色
当自发的记忆不再存在,我们会如何应对遗忘的危机,历经各式各样的人类活动后, “记忆”是否真正地被保存了下来?在日本侵华的整个历史时期,南京以其独有的政治地位和象征意义,成为日本官民各界共同关注的对象,甚至成为战时日本国民动员与集体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结合中日史料,细致描绘、辨析了战时日本军政当局和民间群体在南京进行的一系列记忆与象征建构的政治文化活动,还原纯粹的南京记忆,进而追究日方活动痕迹在战后的历史命运。我们还将看到,作者引入的“记忆之场”(Les lieux de mémoire)这一概念是如何贯穿南京这段历史的,“记忆之场”在被建构的同时,也在构建自身。 中国学界对中日战争史的研究,长期偏重中国“抗日”的一面,而对日本“侵 华”的研究相对薄弱。本书聚焦于日本在中国的战争遗迹及其记忆建构,尤其以在南京的战争遗迹为线索,追溯这些遗迹如何被日本占领者进行“圣化”与“神话”的记忆建构与维系过程,以及它们的战后境遇,视角独特独到,内涵丰富幽深, 拓展了战争史研究的政治文化空间。 ——王奇生
内容简介
日本侵华战争使包括南京在内的很多地区成为沦陷区,沦陷区问题由此重要起来。早在1939年,就指出:“中国沦陷区问题,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生死问题。”本书在深入挖掘中日文史料的基础上,探究日本侵占南京时期的诸多罪行。具体而言,本书探讨了关于光华门战争遗迹、菊花台公园、日本纪元庆典、明孝陵祭典以及南京神社等课题,揭示了日本建构记忆与象征的政治活动及其欺瞒性。在强调侵华日军暴力性与罪恶性的同时,本书还注意到日本侵华战争中“软暴力”的一面,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日本侵华史研究。
目录
作者简介
谢任,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学衡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抗日战争史、中国革命的概念史以及学衡派研究。获评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在《学海》《江海学刊》《抗日战争研究》《史学月刊》《读书》和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非文字資料研究』等中、英、日文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
两张图读懂两宋
¥23.2¥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5¥38.0 -
清朝穿越指南
¥19.8¥45.0 -
人类酷刑简史
¥33.6¥59.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1¥35.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7.6¥39.0 -
中国近代史
¥21.1¥39.8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1.8¥68.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35.6¥78.0 -
万历十五年
¥23.5¥25.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1.8¥68.0 -
韩鹏杰说:这才是江湖
¥16.3¥48.0 -
希特勒死后:欧洲战场的最后十天
¥22.0¥68.8 -
中国近代史
¥8.4¥20.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8.6¥58.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22.9¥45.8 -
康雍乾盛世中的君臣关系
¥14.3¥39.8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12.5¥29.8 -
硬核原始人
¥19.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