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象派绘画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1905—1937)

包邮印象派绘画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1905—1937)

1星价 ¥50.7 (7.3折)
2星价¥50.7 定价¥6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1330017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8
  • 出版时间:2023-12-01
  • 条形码:9787313300171 ; 978-7-313-30017-1

内容简介

本书主题为印象派绘画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主要梳理西方现代绘画重要代表之一印象派,自20世纪初期至抗战爆发前,在中国美术界流转,与中国传统艺术知识体系及既有的写实西画环境发生交流碰撞的历史过程。本书借助“内生现代性”历史观来调整现有的中国近代西画史研究对“冲击-回应”偏重,通过详实的史料再现1905-1937年间,伴随印象派在中国的传播,中国油画艺术观念样式得以丰富、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得以向专业化程度推进、中国艺术界与世界艺术场域的联结得以增强的历史实相。本书适合对近代中国文化艺术历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通过历史、艺术、传播等跨学科视角,引导读者理解,在与世界艺术持续对话的过程中,中国艺术家是怎样结合世界艺术整体发展趋向,增强传统文化主体信念,重塑文化艺术身份认同,协力推进中国艺术现代转型的。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问题意识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路径 第四节 本书内容与结构 第五节 研究创新 第二章 印象派传播溯源 **节 印象派意涵阐释 第二节 源于日本的间接传播 第三节 源于法国的直接传播 第三章 印象派传播缘起(1905—1916) **节 期刊传播信息初现 第二节 语境构成与传播开启 第三节 传播效应萌芽态势 第四章 印象派传播变异(1917—1927) **节 专业圈内话题效应 第二节 语境氛围与传播扩张 第三节 传播效应艰难推进 第五章 印象派传播演进(1928—1937) **节 认知推进热度减退 第二节 语境动势与传播变迁 第三节 传播效应浮沉变化 第六章 结语 **节 印象派传播进程与效应总览 第二节 印象派传播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索引 致谢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方茜,女,1978年出生,2003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艺术设计学硕士学位,2018年于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获传播学博士。现为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外艺术跨文化传播、广告创意与视觉文化等。在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字体设计》等图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