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物史观·社会形态理论与大的历史时代观 : 铸就中华思想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

唯物史观·社会形态理论与大的历史时代观 : 铸就中华思想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

1星价 ¥208.6 (7.0折)
2星价¥208.6 定价¥2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2605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832
  • 出版时间:2023-10-01
  • 条形码:9787522726052 ; 978-7-5227-2605-2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唯物史观及其社会形态理论与大的历史时代观,勾勒出相对完整的逻辑体系,揭示了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后落脚在铸就中华思想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上。全书共分六编,各编内容基本上按写作或发表时间排序,反映了理论创新循序渐进、与时俱进的品质。开篇绪论强调坚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性;全书主体结构由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编、社会形态理论与大的历史时代观及其运用编、中华思想史当代马克思主义学派构建编、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编四个部分组成;*后展望编旨在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布局谋篇。此外,整理了作者早年撰写的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研读笔记的目录,作为附录。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华思想史”(20@ZH026)、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学术创新工程“中华思想通史”项目阶段性成果。这一著作的出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史观守正创新、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的道路上无疑有着标识性作用,是中华思想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份宣言书。它为编撰中华思想通史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进一步夯实理论坚持和理论创新的基础,是相关专业研究的重要参考。

目录

绪论 把学好马克思主义作为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 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学习历史唯物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坚持唯物史观及其社会形态理论与大的历史时代观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学科创新体系 **部分 坚持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若干问题 唯物主义历史观 物质动力原则和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分析方法 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两个伟大发现”的重要意义 不断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贡献和时代价值 历史唯物主义永远是我们党的理论指南,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灵魂和精髓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列宁主义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伟大胜利 第二部分 捍卫唯物史观及其社会形态 理论与大的历史时代观 社会形态理论与社会形态演变一般规律 社会形态演变规律理论初探 深入研究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 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唯物史观作为历史时代的根本判断标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创造的新时代 历史唯物主义大的历史时代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唯物史观社会形态演变一般规律理论,正确认识中国社会形态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第三部分 铸就中华思想史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 构建思想史研究的中国学派 高扬唯物史观旗帜,创建中华思想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追溯中华思想核心基因,坚定文化自信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科学探索中华思想发展阶段与演变规律 立足中国社会形态演变,科学探索中华思想发展 坚持社会形态与思想史融通,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思想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第四部分 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守党的意识形态主阵地 坚决捍卫唯物史观,彻底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是事关全局的战斗任务 关于民主、国家、阶级和专政 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 谈谈“普世价值”的反科学性、虚伪性和欺骗性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严肃的斗争 列宁主义及《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高阶段》的当代价值 当代垄断资本主义新形态新特征:新型帝国主义论 展望 开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舆论阵地 构建中华思想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 附录 《历史唯物主义研读笔记》目录 编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伟光,1950年2月出生于辽宁丹东,祖籍山东省海阳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南开大学终身教授、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后考入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先后获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法律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WEI员会主任。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哲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院长和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长。1987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作者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华思想通史等领域研究,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在国家级报刊发表论文六百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专著有《社会矛盾论》《利益论》《王伟光自选集》《王伟光讲习录》《哲林漫步》《马克思主义学习文稿》《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论稿》《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论》《中华思想史文论(一至四)》;主编《新大众哲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共产党员必BEI哲学修养》《开辟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境界》《中国社会形态史纲》《中华思想通史绪论》《社会主义通史(八卷)》《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前途命运暨当代国际形势研究(一至八)》《新时代我们一起学雷锋(系列读本)》;主要译著《历史和阶级意识》(合译)等。王伟光,1950年2月出生于辽宁丹东,祖籍山东省海阳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南开大学终身教授、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后考入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先后获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法律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WEI员会主任。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哲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院长和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长。1987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作者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华思想通史等领域研究,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在国家级报刊发表论文六百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专著有《社会矛盾论》《利益论》《王伟光自选集》《王伟光讲习录》《哲林漫步》《马克思主义学习文稿》《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论稿》《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论》《中华思想史文论(一至四)》;主编《新大众哲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共产党员必BEI哲学修养》《开辟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境界》《中国社会形态史纲》《中华思想通史绪论》《社会主义通史(八卷)》《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前途命运暨当代国际形势研究(一至八)》《新时代我们一起学雷锋(系列读本)》;主要译著《历史和阶级意识》(合译)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