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383572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8
- 出版时间:2024-01-01
- 条形码:9787563835720 ; 978-7-5638-3572-0
内容简介
本书着眼于北美媒介环境学在中国的发展理路,依据萨义德“理论旅行”论的“四步骤”、“制度化”与“批判意识”等相关概念,结合布鲁姆的“误读”及知识社会学等相关理论,采用文献计量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媒介环境学在中国的学术旅行展开分析。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其次,阐释了媒介环境学在中国的接受、移植过程和国内学者围绕该派产生的论争及对论争的省思,即从媒介环境学派在中国的纵深发展、横向移植及“驯化”的具体过程探讨其在跨时空、跨地域的动态演变过程;再次,借鉴中西媒介研究领航人的各方观点,审视了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局限,并从微观、中观及宏观多维度探讨了媒介环境学在数字媒介时代的可能性突破;*后,探索了媒介环境学在中国学术想象力的建构等相关问题。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主要理论借鉴及篇章 结构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意义、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五节 拟解决的学术问题及预期效果
上篇 译介
第二章 译介与接受:媒介环境学在中国的纵深发展
**节 北美媒介环境学的诞生语境及在中国的发展概述
第二节 媒介环境学在中国的引入与接受的阶段性考察
第三节 媒介环境学在中国引进和研究的新动向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旅行中的“驯化”:反思媒介环境学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及论争
**节 起点的明晰:再谈Media Ecology的正名之辩
第二节 概念的廓清:反思术语、理论在传播过程中的论争
第三节 生存空间的明确:反思“技术决定论”评价的论争
第四节 研究方法的正视:反思媒介环境学研究方法论的论争
本章小结
中篇 变异
第四章 承继与变异:媒介环境学在中国的横向移植
**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第二节 引介层面:媒介环境学的选择性转译
第三节 传播层面:媒介环境学的学科规训及反思
第四节 应用层面:媒介环境学的在地学术实践及反思
本章小结
下篇 想象
第五章 对话与融合:媒介环境学的理论框架、局限及在数字媒介时代的可能性拓展
**节 媒介环境学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媒介环境学在应用过程中凸显的理论局限
第三节 媒介环境学在数字媒介时代的可能性拓展
第六章 学术想象力的建构:媒介环境学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构想
**节 拓展知识视野:多角度还原媒介环境学原貌
第二节 观照实践前沿:重返媒介作为“物”的研究面向
第三节 探索学科边界:发展“根茎状”学科特质
第四节 明晰未竟事业:打捞引介过程中“遗失的经典”
第七章 结语及启示
**节 启示与思考
第二节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1 北美媒介环境学汉译汇总
附录2 尚未翻译的部分媒介环境学专著
附录3 国内媒介环境学研究相关专著
附录4 何道宽、刘海龙、胡翼青教授采访稿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朱豆豆,目前就职于北京物资学院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传播、外宣翻译研究、翻译传播学等。曾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项目、主持校级项目10余项;曾出版专著1部、译著两部;曾在《国际新闻界》《新闻界》等核心期刊发表十余篇期刊论文。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知识分子的幽灵
¥12.9¥39.8 -
寻味中国
¥14.7¥38.0 -
茶经(黑白版)
¥15.4¥48.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1.9¥29.8 -
柏杨作品-劣根:国民灵魂的桎梏
¥12.0¥26.0 -
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
¥15.0¥39.0 -
中国古代官制
¥12.5¥25.0 -
门外文谈
¥16.1¥38.0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梁晓声解读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重磅新作
¥11.7¥39.8 -
经典常谈
¥6.2¥14.8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6.5¥22.0 -
瓢箪鲶闲话
¥12.6¥36.0 -
中国文明的密码/何新文选
¥15.4¥48.0 -
徐志摩和新月诗人-摇晃的梦想-侧看民国
¥15.6¥39.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9.8¥25.0 -
溥仪偷运国宝
¥5.2¥26.0 -
古代家训精华:文白对照
¥7.5¥18.0 -
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
¥8.8¥26.0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13.0¥26.0 -
士当何为:徐复观先生谈思录
¥24.8¥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