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通识:诗歌文学纂要

国学通识:诗歌文学纂要

1星价 ¥29.0 (6.3折)
2星价¥29.0 定价¥4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20608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20
  • 出版时间:2024-02-01
  • 条形码:9787522206080 ; 978-7-5222-0608-0

本书特色

1.本书从立意到结构都鲜明地表现为一种“普泛的诗学”,作者主张崇俗抑雅,对范式转换、变革的探索或可唤起读者对文学的赤忱、对现实的关切,这也是弘扬并激活国学,让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智能时代中国人的心灵的意义所在。
2.根据善本校注的同时尽可能保持原汁原味。本书1946年由正中书局初版后,曾在中国台湾地区多次翻印,近者又有陈引驰、周兴陆二先生主编《民国诗歌史著集成》(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据1946年初版影印收入。本版次根据“只校是非,不校异同,尽量保持民国学术论著的原貌”的原则,谨慎地订正底本、撰写校记。 3.当代优秀学人精心撰写导读。所出校记皆有所本,文末详列了整理时征引文献。*后又根据整理工作撰写了“导读”,主要介绍了本书的作者、成书背景和经过、内容、学术价值等。

内容简介

《诗歌文学纂要》首次提出“诗歌文学”的概念,意在打破与词曲相并列的文体学意义上的狭义之“诗”,进而提出包括“歌唱文学”与“表演文学”在内的“诗歌文学”——这一广义的“诗”的概念。在推崇民间文学及音乐属性的总基调中,作者将“歌唱文学”析为八大系统,即《诗经》系统、楚辞系统、乐府系统、古诗系统、律绝系统、俗曲系统、词曲系统、新诗系统,并依次论述。新诗与话剧作为反映时代风貌的文学样式亦被纳入历史书写,映入读者视野。

目录

目录 导读 / 1
**编 绪论 / 1
● **章 诗歌文学之起源 / 5
● 第二章 诗歌文学之特质 / 12
● 第三章 诗歌文学之流变 / 20
第二编 歌唱文学 / 31
● **章 《诗经》系统 / 37
**节 《诗经》的内容 / 42
第二节 《诗经》之地域、作者与时代 / 45
第三节 《诗经》的文章 / 49
● 第二章 《楚辞》系统 / 59
**节 《楚辞》的时代 / 62
第二节 《楚辞》的内容 / 65
第三节 《楚辞》的文章 / 69
● 第三章 乐府系统 / 75
**节 乐府之起源及其概况 / 76
第二节 六朝乐府之鸟瞰 / 85
第三节 乐府之没落与唐代的新乐府 / 91
● 第四章 古诗系统 / 96
**节 五言七言古诗的起源 / 97
第二节 魏晋的五言古诗 / 108
第三节 复古运动及其影响 / 115
● 第五章 律绝系统 / 119
**节 齐梁小诗与律绝之形成 / 119
第二节 唐代诗歌 / 126
第三节 宋诗与清诗 / 142
● 第六章 俗曲系统 / 159
**节 佛曲 / 160
第二节 大鼓与弹词 / 164
● 第七章 词曲系统 / 167
**节 词的起来 / 167
第二节 词的勃兴与衰老 / 176
第三节 元明散曲 / 183
● 第八章 新诗系统 / 194
**节 新诗的起来 / 194
第二节 新诗之动向 / 199
第三编 表演文学 / 203
● **章 诗歌文学与表演文学之合流 / 206
**节 宋代乐曲 / 207
第二节 院本与诸宫调 / 210
● 第二章 元人杂剧——北曲 / 214
**节 北曲之来源 / 215
第二节 元杂剧之结构作风与作者 / 217
● 第三章 明人传奇——南曲 / 223
**节 明人传奇——南戏之来源 / 223
第二节 南曲之概况 / 227
第三节 南戏之流变与近代剧 / 232
第四编 余论 / 237
● **章 论音律 / 241
● 第二章 论文章 / 256
第三章 论体制 / 273
本次整理征引文献 / 287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编著者蒋祖怡(1913—1992),蒋伯潜之子,著名学者。曾任浙江大学文学院、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期从事文艺理论和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著有《文心雕龙论丛》《诗品笺证》等。 整理者孙羽津,曾就读于清华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文学教研室副主任、文艺学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文学、中华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代表作有《中唐政治的文学境象》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