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互动关系研究

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互动关系研究

1星价 ¥36.3 (7.4折)
2星价¥36.3 定价¥4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60952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07
  • 出版时间:2023-12-01
  • 条形码:9787576609523 ; 978-7-5766-0952-3

内容简介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是关键。本书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出发,搭建了包括企业、科研院所与高校、创新中介机构和政府在内的区域创新主体的圈层结构,并根据创新价值链理论建构了区域创新活动概念模型;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经济产出三个阶段角度构建了三类共27 项区域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取数据包络分析和面板门限回归分析等方法,从“水平”和“效率”两个层面考察了全国30 个省区市(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区域创新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创新效率与区域创新转化经济效率的互动关系和相互影响效果;*后提出了我国区域层面创新发展的模式和路径。 本书可作为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人文地理学等专业师生的学习资料,也可作为从事区域规划或区域政策研究人员的工作参考书。

目录

总序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实践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对象(范围)及其界定 1.3.1 区域创新 1.3.2 区域经济发展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5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目标 1.5.2 研究技术路线 1.6 可能的创新点 2 相关研究进展 2.1 区域创新理论的简要回顾 2.1.1 创新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1.2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2.1.3 区域创新体系理论 2.2 区域创新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 2.2.1 国外研究进展 2.2.2 国内研究进展 2.3 区域创新效率方面的研究进展 2.3.1 国外研究进展 2.3.2 国内研究进展 2.4 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进展 2.4.1 国外研究进展 2.4.2 国内研究进展 2.5 相关进展述评 3 理论范畴与概念模型 3.1 区域创新参与主体 3.1.1 企业 3.1.2 科研院所与高校 3.1.3 创新中介机构 3.1.4 政府 3.2 区域创新价值链相关理论 3.2.1 创新价值链概念内涵 3.2.2 创新价值链与创新服务链 3.2.3 创新价值链研究进展 3.3 区域创新与经济的耦合理论 3.3.1 耦合理论概述 3.3.2 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 3.4 区域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模型构建 3.5 指标选择与评价体系构建 3.5.1 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目标与原则 3.5.2 已有指标体系的借鉴 3.5.3 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4 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 4.1 区域创新投入指标的地域差异 4.1.1 人均研发经费的地域差异 4.1.2 规上研发(R&D)投入强度的地域差异 4.1.3 高校人口比的地域差异 4.1.4 万人高校在校生数的地域差异 4.1.5 规上研发(R&D)人员全时当量的地域差异 4.1.6 人均高新技术企业研发(R&D)经费支出的地域差异 4.1.7 万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人员的地域差异 4.1.8 万人高新技术企业大专以上人数的地域差异 4.2 区域创新产出指标的地域差异 4.2.1 十万人发明专利数的地域差异 4.2.2 人均技术合同成交额的地域差异 4.2.3 十万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地域差异 4.2.4 百万人专利合作条约(PCT)专利申请量的地域差异 4.2.5 人均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的地域差异 4.2.6 人均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的地域差异 4.2.7 人均高新技术企业净利润的地域差异 4.2.8 人均高新技术企业创汇总额的地域差异 4.3 区域经济发展指标的地域差异 4.3.1 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存量的地域差异 4.3.2 人均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地域差异 4.3.3 人均货物进出口总额的地域差异 4.3.4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地域差异 4.3.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地域差异 4.3.6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废水排放量的地域差异 4.3.7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电力消费量的地域差异 4.4 本章小结 5 区域创新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互动关系 5.1 区域创新水平的区域格局与演变趋势 5.1.1 区域创新指标权重的确定 5.1.2 区域创新水平的时空演变分析 5.2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格局与演变趋势 5.2.1 区域经济发展指标权重的确定 5.2.2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分析 5.3 区域创新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互动关系 5.3.1 数据前期检验 5.3.2 区域创新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作用机制 5.3.3 区域创新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部作用机制 5.4 本章小结 6 区域创新效率与区域创新转化经济效率的互动关系 6.1 区域创新效率与区域创新转化经济效率相关文献回顾 6.2 基于松弛变量计算效率值(SBM)的超效率模型及马姆奎斯特(Malmquist)指数模型方法简析 6.3 区域创新效率与区域创新转化经济效率的比较分析 6.3.1 区域创新效率的比较分析 6.3.2 区域创新转化经济效率的比较分析 6.4 区域创新与区域创新转化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 6.4.1 区域创新投入一区域创新产出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趋势 6.4.2 区域创新产出一区域创新经济产出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趋势 6.5 区域创新效率与区域创新转化经济效率的互动关系 6.6 基于面板归并回归(Tobit回归)的效率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6.6.1 各指标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6.6.2 各指标对区域创新转化经济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6.7 本章小结 7 区域创新的经济门限效应 7.1 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文献回顾 7.2 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方法 7.3 区域创新的经济门限效应分析 7.3.1 数据来源与前期检验 7.3.2 面板协整检验与豪斯曼(Hausman)检验 7.3.3 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门限效应分析 7.4 基于门限效应的固定效应面板回归分析 7.4.1 基于全样本的面板回归 7.4.2 基于门限效应的面板回归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讨论及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1.1 区域创新投入指标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8.1.2 区域创新产出指标的地域差异较高且同样呈现“东高西低”特征 8.1.3 区域经济发展指标的地域差异在稳步缩小 8.1.4 区域创新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正相关 8.1.5 区域创新效率“东西高中间低” 8.1.6 区域创新转化经济效率呈现“西高东低,零星分布”的空间格局 8.1.7 区域创新及其转化效率有待提高 8.1.8 推进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互动融合发展 8.1.9 区域创新的经济门限效应显著,跨越区域创新的经济门限面临挑战 8.2 政策建议 8.2.1 立足区域自身基础,努力提高区域创新的投入与产出能力 8.2.2 鼓励东部沿海地区创新扩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8.2.3 进一步畅通区域创新成果转化链条,促进创新和经济的更好互动 8.2.4 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创新发展策略 8.3 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来源 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