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鉴证了文明.第一辑.非遗公开课

他们鉴证了文明.第一辑.非遗公开课

1星价 ¥59.4 (5.5折)
2星价¥59.4 定价¥10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068601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6
  • 出版时间:2023-06-01
  • 条形码:9787530686010 ; 978-7-5306-8601-0

本书特色

非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宝这套书,涵盖47 项国家级非遗项目,48位代表性传承人,11位非遗专家学者,他们研究、讲解十非遗门类,以口述资料资料和影像文献为基础,用纪实的故事,把传承人的毕生绝学记录下来,留在当下,留给未来,希望更多年轻读者加入非遗传承的事业。11位中国顶级非遗专家,20堂娓娓道来的非遗公开课这些公开课节目的主持人都是由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参与记录成果验收技术审核工作的图书馆员担任的,大家在公开课中像解说足球比赛一样,和主讲人边看片,边讲评,把这些“综述片”所反映的多层次信息点出来,揉进去,让非遗纪录片和非遗知识普及有机结合起来,帮助观众把片子“看透”,同时更多地了解这一非遗项目和它的传承人。年华易老,技忆永存◎非遗之美,美在技艺,美在匠心,技艺里藏着岁月,匠心里蕴着乾坤。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手艺人生存的故事,更是守护和传承中华文化根脉的故事。 ◎本套书既有汉族的年画、口技、剪纸等非遗文化,又有侗族大歌、水书习俗、蒙古族长调民歌、藏族碉楼营造技艺、哈尼族四季生产调、苗族芦笙舞 (滚山珠)、彝族撮泰吉、塔吉克族鹰舞等多个具有鲜明少数民族特色的非遗项目, 让更多人了解少数民族非遗文化。 ◎本套书是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对非遗抢救性记录工作的部分成果,微信扫描书中二维码可观看书中非遗传承人纪录片和专家非遗公开课。

内容简介

是谁首次吹响了贾湖骨笛上的五声音阶?是谁绘制了仰韶陶器上**笔的红彩图案?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造字的人叫仓颉,作乐的人叫伶伦。当我们眼前看到《贵妃醉酒》的影像,我们知道那是梅兰芳的芳华;当我们耳畔响起《二泉映月》的录音,我们知道那是阿炳的绝唱。 本书稿20讲,涵盖了这五个方面,包括年画、大歌、花鼓灯、民间故事、皮影戏、口技、湘剧、石锁、酿酒、怀药、善书、布袋戏等等。非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宝,非遗传承人基本上是该项目独一无二的承载者,因此分外重要。每一讲的作者,基本上都能对传承人的故事做到娓娓道来。 这些公开课节目的主持人都是由国图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的图书馆员担任,主讲人则是非遗相关领域的专家。这样让非遗纪录片和非遗知识普及有机结合起来,帮助观众把片子“看透”,同时更多地了解这一非遗项目和它的传承人。

目录

**讲 刘则亭与古渔雁民间故事 第二讲 朱小和与四季生产调 第三讲 侗族大歌 第四讲 吴家兴与侗族琵琶歌 第五讲 秦梦雨与昌黎地秧歌 第六讲 凤台花鼓灯 第七讲 刘永周与腾冲皮影戏 第八讲 曾金贵与湘剧 第九讲 刘永安与邵阳布袋戏 第十讲 郑兰香与婺剧 第十一讲 汉川善书 第十二讲 沈少三与撂石锁 第十三讲 牛玉亮与口技 第十四讲 郭泰运与朱仙镇木版年画 第十五讲 杨柳青木版年画 第十六讲 季克良与茅台酒酿制技艺 第十七讲 王阿牛与绍兴黄酒酿制技艺 第十八讲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第十九讲 李成杰与四大怀药种植与 制 第二十讲 七十味珍珠丸赛太 制技艺 后记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现在 能够保护下来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像古渔雁民间故事,更久远地保存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知道,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这样一个独特的文化,有这样生动的民间故事。 ——张庆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验收工作专家组组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 侗族有句名言:“首尝所,嘎尝在。”即“饭养身,歌养心”。侗族人把唱歌和吃饭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樊祖荫(曾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 曾金贵有闲章两枚,一曰“戏里不知谁是我”,一曰“梦中方晓我是谁”。这正是对他艺术和精神的绝佳注释。 ——张刚(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名誉副会长) 传统文化是需要认识的,我们往往会把它当成老旧的东西,想当然地予以摒弃。实际上可能就是因为它经常在我们生活中出现,我们不以为然,但是它一旦遗失以后,我们就会追悔莫及。 ——王馗(中国戏曲学会会长) “善书”,顾名思义,就是劝人向善之书。在曲艺里,它属于评书里面的小书类型。善书从题材内容到主题思想,就是劝人向善,惩恶扬善;好人终有好报,恶人终究要受惩罚,因此,老百姓都非常喜欢听善书。俗话讲:“说书唱戏劝人方。”从这个意义上讲,汉川善书的具有积极的文化价值。 ——吴文科(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 杨柳青木版年画继承了宋元时期绘画传统与明代木刻版画的工艺,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这种方法将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画作刻工精湛,绘制细腻。 ——孙建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作者简介

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隶属于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的策划和组织实施机构。中国记忆项目是以中国现当代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传统文化为专题,以传统文献体系为依托,系统性、抢救性地进行口述史料、影像文献等新类型文献建设,并以在线发布、在馆阅览、展览、讲座、出版物等形式进行文献服务与推广的项目。 中国记忆项目先后开展了“我们的文中国记忆项目先后开展了“我们的文字”“东北抗日联军”“大漆髹饰”“蚕丝织绣”“当代重要学者”等20多个专题的文献资源建设,积累超过 1400小时的口述史料和影音文献,这些资源成为国家总书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这些资源为基础,中国记忆项目已经推出《我们的文字》《丝绸中的记忆》《大漆中的记忆》《我的抗联岁月——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口述史》等出版物,以及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文字的记忆——非遗中的文字书写与传播口述史”丛书,并制作了《湖笔》《藏文书法》《金陵刻经》等数十部非遗项目专题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