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西游记(无障碍阅读.彩插励志版)

包邮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西游记(无障碍阅读.彩插励志版)

1星价 ¥9.9 (6.7折)
2星价¥9.9 定价¥14.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876822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1-08-04
  • 条形码:9787538768220 ; 978-7-5387-6822-0

本书特色

时常听家长说起孩子不愿意读名著。想过为什么吗?编者认为一是没有选到好书,翻译、编译差,字体小,错字多,无插图、枯燥乏味...... 二是孩子读不懂,没有人帮他们扫除阅读上的字词障碍、理解障碍,并和孩子互动讨论,帮孩子解答疑难。每一部经典名著都是很好的教科书,本套丛书是专为中小学生编著,特别关注每一本名著中所传递的宝贵人生经验和成长智慧。邀请名师引导阅读,精心批注,解决如何读、如何练、如何考的问题。针对每本书做一个“阅读规划”,对学生自主或课堂阅读进行引导。zui终使学生了解并学习所阅读图书的情感与价值观,达到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学习文学知识、积累写作素材,做到读有所得。

内容简介


《西游记》中国古代第 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小说以师徒西天取经为线索,以孙悟空为主角,塑造了一个敢于反对天宫、地府统治者,爱打抱不平、勇于追求自由的英雄形象。另外,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如猪八戒、唐僧、沙增、白骨精、铁扇公主等,也都写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而小说中所写的众多妖魔鬼怪,则多象征社会恶势力。作品对崇信道教、昏庸无能、荒淫残暴、不辨贤愚、专横独断之帝王,更作了无情嘲弄和批判。
作者是以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来反映现实主义的思想感情,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相结合,开启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英国大百科全书称《西游记》是“中国一部*珍贵的神奇小说”。在世界范围内,《西游记》被翻译成英、法、德、意、俄等多种不同国家的文字。

目录

章 美猴王出世
第二章 访龙宫地府
第三章 两上灵霄殿
第四章 被困五行山
第五章 菩萨遇三徒
第六章 唐太宗还魂
第七章 唐三藏西去
第八章 唐僧遇猛虎
第九章 唐僧救悟空
第十章 收服白龙马
第十一章 观音院遇祸
第十二章 收降猪八戒
第十三章 流沙河收徒
第十四章 八戒撞天婚
第十五章 偷吃人参果
第十六章 三打白骨精
第十七章 唐僧变猛虎

......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章 美猴王出世
一个天生地长的石猴凭着勇敢当上了猴王,又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游历海外,求访仙师,学到了一身的本领。七年后,他的归来给花果山水帘洞的猴子们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盘古开天辟地后,世界分为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shàn)部洲、北俱芦洲。东胜神洲海外有一个傲来国,近海有一座花果山。
山顶上有一块仙石,受到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的滋养,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这石猴,天生地长,他的出生惊动了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石猴整天在山中闲游,与其他猴子一起玩耍。一天,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儿,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众猴看得有趣,就商量说:“这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今日顺涧往上,去找涧水的源头吧!”于是,众猴一齐顺着涧水爬山寻找,一直寻到源流,乃是一股瀑布飞泉。
众猴看那瀑布流得有趣,却不敢上前去瀑布中游玩一番,于是纷纷说道:“我们当中,谁有本事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又不伤了自己身体,我们就拜他为王。”一连喊了几声,只见群猴中跳出一个石猴,高声应答:“我进去!我进去!”说着,他纵身跳入瀑布泉中,发现里面无水无波,却有一座铁板桥。水倒挂下来,正好遮蔽了洞门。洞内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石座、石床、石碗、石盆一应俱全。桥边有一座石碣(jié,圆顶的石碑),石碣上镌(juān,雕刻)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十个字。石猴跳出洞,带领众猴来到了这个天生的好居处。石猴端坐在上说:“你们刚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如今我进来又出去,毫发未伤,而且寻找到了这么一个洞天福地,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怎么还不拜我为王啊?”众猴无一不服,于是朝上磕头下拜,都称石猴为“千岁大王”。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从此,美猴王和众猴在花果山、水帘洞过起了快乐无忧的日子。
有一日,美猴王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想到,世间万物还有生老病死,不禁忧虑起来。他担心将来年老体衰,死了之后,还有阎王老子管着。(死后也不想被人管束,体现了孙悟空向往自由的天性。)如何才能长生不死呢?一个通背猿猴就对美猴王说,世间唯有佛、仙、神三者不生不灭。美猴王听了,开始默默筹划(想办法;定计划。筹,chóu)。他为了得到长生,决定下山求学长生之术。
群猴奉酒,奉花,奉果,痛饮了一日。第二天,美猴王登上竹筏,在海上漂漂荡荡,来到南赡部洲。登上岸后,走街串市,剥了他人衣裳,穿在身上,还学人行事、说话。朝餐夜宿,一心想访求仙佛神圣,寻到一个长生不老的方法。可是世人多是为名为利之徒,美猴王竟然没有遇到一个为身与命而活的人。

章 美猴王出世
一个天生地长的石猴凭着勇敢当上了猴王,又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游历海外,求访仙师,学到了一身的本领。七年后,他的归来给花果山水帘洞的猴子们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盘古开天辟地后,世界分为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shàn)部洲、北俱芦洲。东胜神洲海外有一个傲来国,近海有一座花果山。
山顶上有一块仙石,受到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的滋养,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这石猴,天生地长,他的出生惊动了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石猴整天在山中闲游,与其他猴子一起玩耍。一天,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儿,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众猴看得有趣,就商量说:“这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今日顺涧往上,去找涧水的源头吧!”于是,众猴一齐顺着涧水爬山寻找,一直寻到源流,乃是一股瀑布飞泉。
众猴看那瀑布流得有趣,却不敢上前去瀑布中游玩一番,于是纷纷说道:“我们当中,谁有本事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又不伤了自己身体,我们就拜他为王。”一连喊了几声,只见群猴中跳出一个石猴,高声应答:“我进去!我进去!”说着,他纵身跳入瀑布泉中,发现里面无水无波,却有一座铁板桥。水倒挂下来,正好遮蔽了洞门。洞内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石座、石床、石碗、石盆一应俱全。桥边有一座石碣(jié,圆顶的石碑),石碣上镌(juān,雕刻)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十个字。石猴跳出洞,带领众猴来到了这个天生的好居处。石猴端坐在上说:“你们刚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如今我进来又出去,毫发未伤,而且寻找到了这么一个洞天福地,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怎么还不拜我为王啊?”众猴无一不服,于是朝上磕头下拜,都称石猴为“千岁大王”。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从此,美猴王和众猴在花果山、水帘洞过起了快乐无忧的日子。
有一日,美猴王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想到,世间万物还有生老病死,不禁忧虑起来。他担心将来年老体衰,死了之后,还有阎王老子管着。(死后也不想被人管束,体现了孙悟空向往自由的天性。)如何才能长生不死呢?一个通背猿猴就对美猴王说,世间唯有佛、仙、神三者不生不灭。美猴王听了,开始默默筹划(想办法;定计划。筹,chóu)。他为了得到长生,决定下山求学长生之术。
群猴奉酒,奉花,奉果,痛饮了一日。第二天,美猴王登上竹筏,在海上漂漂荡荡,来到南赡部洲。登上岸后,走街串市,剥了他人衣裳,穿在身上,还学人行事、说话。朝餐夜宿,一心想访求仙佛神圣,寻到一个长生不老的方法。可是世人多是为名为利之徒,美猴王竟然没有遇到一个为身与命而活的人。
猴王想,凡夫俗子中毕竟没有高人,而海外仙山上一定有神仙。于是他独自漂过西海,来到了西牛贺洲。

......

作者简介

  吴承恩(约1504-1582),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先世涟水人,后徙居山阳(今淮安)。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览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大约40岁的吴承恩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城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六年后,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浙江长兴县丞,常与友人朱曰藩豪饮,寄趣于诗酒之间,和嘉靖状元沈坤、诗人徐中行有往来。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约67岁时到过杭州,活到82岁,晚景凄凉。

  吴承恩(约1504-1582),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先世涟水人,后徙居山阳(今淮安)。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览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大约40岁的吴承恩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城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六年后,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浙江长兴县丞,常与友人朱曰藩豪饮,寄趣于诗酒之间,和嘉靖状元沈坤、诗人徐中行有往来。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约67岁时到过杭州,活到82岁,晚景凄凉。
  吴承恩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潜移默化中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另外,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