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093948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2
- 出版时间:暂无
- 条形码:9787570939480 ; 978-7-5709-3948-0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培育根基守护灵魂——中国各民族民间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整体性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说》《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反思》等文章。
目录
培育根基守护灵魂——中国各民族民间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整体性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说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反思
中华妈祖文化——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元素在哪里?——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从人的本质看非物质文化遗产
守望我们的乡土——刘魁立与潘鲁生座谈笔录
抓住机遇、深化研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家论坛”上的发言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诠释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恒魅力源于醇厚内涵
文化生态保护区问题刍议
呵护民族的血脉之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保护
传统延续靠传人
当俄罗斯旧礼仪派“塞梅斯基人”走向世界的时候
非遗保护: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在“2008中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上的会议发言
在生产中保护非遗:关键在于价值观的重建
民间传统技艺的人性光辉
木拱虹桥的传统文化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享性、基质本真性与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
并非所有“非遗”都要走向市场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问题
“非遗”就是百姓的生活方式
非遗申报是立“军令状”,不是做商业广告
尊重非遗,尊重民族文化
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历史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台阶
天、地、人,或者时间、空间、仪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非遗的活态传承
非遗保护呼唤数字化援手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倡“契约精神”、彰显“公产意识”
更应关注世遗背后人文历史价值
非遗保护:立足特色、发展今天、面向未来
为整体性保护提供现实范例
“公产意识”和“契约精神”
关于传承人抢救性记录问题
尊重传承人的权利和遗产的特性
每个人都是非遗传承人
传承人:民族文化的脊梁
非遗传承人的三个关键词
左手牵着历史,右手创造未来
非遗保护,还需多些“契约精神”
在“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仪式上的讲话
让非遗在当代生活中重放异彩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回望与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机遇
非遗老手艺,如何化为脱贫新动力
拓展人文交流合作 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
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物质文化的解构与文化分类的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本体性解读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魁立,汉族,1934年9月4日生,河北省静海县(今属天津市)人。 1953年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并留校任教,1955年至1961年留学苏联莫斯科大学,获得俄罗斯语文学副博士学位。1961年至1970年,在黑龙江大学从事教学工作,1979年5月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民族文学研究》主编,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客座救授、中山大学客座救授,亚洲民间叙事文学学会会长。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上海大学兼职救授,亚洲民间叙事文学学会荣誉会长,俄罗斯文化部《传统文化》杂志编委、俄罗斯后贝加尔国立大学荣誉教授。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人类酷刑简史
¥33.0¥59.0 -
安史之乱
¥24.1¥68.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22.1¥49.0 -
华戎交汇在敦煌
¥20.3¥58.0 -
中国近代史
¥13.7¥39.8 -
正说明朝十六帝
¥27.9¥49.8 -
敦煌学新论(增订本)
¥41.8¥68.0 -
历史的沸点-两晋十六国的二十张面孔-第二卷
¥16.8¥48.0 -
1956:觉醒的世界
¥19.6¥58.0 -
中国历史常识
¥16.9¥49.8 -
法国大革命
¥20.0¥56.0 -
生命之种:从亚里士多德到达.芬奇.从鲨鱼牙齿到青蛙短裤.宝宝到底从哪里来
¥16.6¥52.0 -
无泪而泣 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的特别工作队
¥24.1¥68.0 -
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7.8¥25.0 -
清朝穿越指南
¥15.4¥45.0 -
宋朝文人的朋友圈
¥21.1¥5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0.5¥38.0 -
1688年的全球史
¥44.5¥78.0 -
希特勒死后:欧洲战场的最后十天
¥23.0¥68.8 -
大家小书-笔祸史谈丛
¥7.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