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3189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35
- 出版时间:2024-01-01
- 条形码:9787522731896 ; 978-7-5227-3189-6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首BU王尔德童话研究方面的专著,概括了传统童话向现代童话过渡时期的童话特征,系统研究了王尔德童话的创作动因、主题、文学形象和叙事艺术。作者认为王尔德是西方童话从传统向现代过渡过程中的代表性童话作家,其作品体现了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的分野,在西方童话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目录
绪论
**章 王尔德童话创作动因
**节 王尔德的儿童教育观
一 秉持洛克的主知主义儿童教育观
二 提倡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三 将文学和艺术作为儿童教育重要手段
第二节 王尔德的童话观
一 对童话的界定
二 儿童与成人双重本位的创作立场
三 多重功能并举
第三节 19世纪欧洲童话和爱尔兰民间文学对王尔德的影响
一 19世纪欧洲童话影响
二 爱尔兰民间文学影响
小结
第二章 王尔德童话主题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向
**节 对传统爱的追寻与怀疑
一 情爱内涵的复杂性
二 友谊的异化:功利、障碍、疏离与隔阂
三 对天伦之爱的继承、质疑与反叛
四 对圣爱的肯定与怀疑
第二节 对传统美的挑战与颠覆
一 内容美与形式美之辩
二 自然美与艺术美之争
第三节 对传统死亡观的审视和探讨
一 死亡原因及价值审视
二 对死亡与复活的宗教哲学思考
三 死的审美与审丑
第四节 对传统成长主题的反思与再书写
一 成长主题及其反成长因子
二 自我认知与身份认同
第五节 对传统乌托邦主题的书写与拓展
一 政治鸟托邦的建构与解构
二 精神鸟托邦的追忆与消逝
三 艺术乌托邦的构想与幻灭
小结
第三章 王尔德童话形象从传统向现代的发展
**节 对常人体形象的改造
一 英雄形象的希腊化和神圣化
二 非英雄形象去类型化和身份细化
三 女性形象的多样化
第二节 对超人体形象的继承与发展
一 女巫形象的去邪恶化和常人化
二 小矮人形象的现代性内涵
三 巨人形象的复杂性、变化性、丰富性及文化内涵
四 魔鬼撒旦形象被赋予唯美主义者特质
五 美人鱼的形体美和对海底世界的迷恋
第三节 拟人体形象兼有物性与人性
一 动植物的主体性和现实性
二 人工制品的人格化和形象化
三 抽象概念及疾病灾难的人格化和形象化
小结
第四章 王尔德童话叙事从传统向现代的革新
**节 叙事视角和叙事时空的现代转向
一 非聚焦与内聚焦的切换
二 外聚焦的使用
三 虚幻时空与现实时空交融
第二节 叙事结构的多样性
一 单线索和多线索叙事
二 多层和跨层叙事
三 显性和隐性叙事
第三节 传统叙事模式的突破
一 圣经故事叙事模式的突破
二 民间故事叙事模式的突破
三 欧洲童话传统叙事模式的突破
第四节 复调叙事和反讽艺术
一 复调叙事
二 反讽艺术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娜,女,武汉人,生于1982年2月,文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19世纪英国文学、当代美国文学。主持并完成省级、市级、校级科研项目五项。参与撰写专著《美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202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参译长篇小说《劫梦惊魂》(2008年)及中篇小说《致总统先生的一封信》(2005年)由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表论文散见于《外国文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中学术》、《理论月刊》等学术期刊。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见字如面
¥15.9¥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2.5¥46.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23.1¥39.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瓦尔登湖
¥11.1¥39.0 -
夏日走过山间
¥11.3¥30.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流星雨(八品)
¥11.2¥32.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5.8¥15.0 -
到山中去
¥9.1¥30.0 -
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
¥21.9¥49.8 -
橙黄橘绿半甜时
¥17.9¥4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50.3¥68.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7.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