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3247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4
- 出版时间:2024-04-01
- 条形码:9787522732473 ; 978-7-5227-3247-3
内容简介
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流学术思想,也是士人人生及艺术趣味之根源。这一时期的文艺本体论、价值论、批评方法论和审美趣味论等都体现出玄学的深刻影响。玄学的“有无”之辨引导士人思考艺术本体问题,关注审美主体与对象在“道”的层面上的关系;关于名教与自然的讨论为士人设计了理想人格,在主客体交融的动态过程中呈现出从“得意”到“自适”的发展特点;玄学的体用思维及名实方法,不仅提高了文艺批评思维的水平,也启发了文艺理论体系范式的建构;玄言清谈活动中表现出审美风尚的嬗变,玄学趣味也促使“自然”“清丽”成为这一时期的文艺审美理想。玄学在东晋南朝时期从玄思向审美转化,促进了文艺批评的发展,也塑造了文艺的灵魂与品格。
目录
●绪论
**章 魏晋玄学的发展
**节 玄学初期的有无之辨及其思维方式
第二节 于自我与自然中寻求解脱之道
第三节 名教与自然的调和
第四节 精神境界的开拓
第五节 南朝玄谈余风
第六节 士人对玄学的批判
第七节 玄学与文艺批评的联结
第二章 玄学本体论与文艺道本论
**节 玄学关于宇宙本体的讨论
第二节 东晋南朝文艺道本论的嬗变
第三章 玄学人格理想与文艺价值论
**节 玄学人格理想中的名教与自然
第二节 玄学人格引导下的“得意”与“自适”
第三节 文艺自适论的兴起
第四章 玄学思维与文艺批评方法的嬗变
**节 玄学本末思维与文艺批评
第二节 玄学名理思维与文艺批评
第三节 言意之辨与文艺批评
第五章 玄学趣味与文艺批评风尚的嬗变
**节 清谈与文艺审美风尚的嬗变
第二节 玄学趣味与南朝文艺批评中审美风尚的嬗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章 魏晋玄学的发展
**节 玄学初期的有无之辨及其思维方式
第二节 于自我与自然中寻求解脱之道
第三节 名教与自然的调和
第四节 精神境界的开拓
第五节 南朝玄谈余风
第六节 士人对玄学的批判
第七节 玄学与文艺批评的联结
第二章 玄学本体论与文艺道本论
**节 玄学关于宇宙本体的讨论
第二节 东晋南朝文艺道本论的嬗变
第三章 玄学人格理想与文艺价值论
**节 玄学人格理想中的名教与自然
第二节 玄学人格引导下的“得意”与“自适”
第三节 文艺自适论的兴起
第四章 玄学思维与文艺批评方法的嬗变
**节 玄学本末思维与文艺批评
第二节 玄学名理思维与文艺批评
第三节 言意之辨与文艺批评
第五章 玄学趣味与文艺批评风尚的嬗变
**节 清谈与文艺审美风尚的嬗变
第二节 玄学趣味与南朝文艺批评中审美风尚的嬗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黎臻,女,土家族,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任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论、美学。主要著作有《两晋文士的人生趣味与文学世界》《世说新语选》,合著《中国艺术批评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参与编著《汉末三国两晋文学批评编年》。曾主持教育BU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1项,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瓦尔登湖
¥12.9¥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见字如面
¥15.9¥49.8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回声与倒影
¥13.7¥36.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20.4¥55.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随园食单
¥9.1¥30.0 -
夏日走过山间
¥10.5¥30.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