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3168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89
- 出版时间:2024-03-01
- 条形码:9787522731681 ; 978-7-5227-3168-1
内容简介
本书以刘向刘歆父子学术活动为线索、以始于汉成帝河平三年的“领校中五经秘书”工作为中心,探索了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西汉学术、政治演变与这次校书工作的关系,论述了刘氏父子校书的意义及其与西汉中后期文学演进的关系。本书探讨了刘氏父子校书中对文学文献整理、对雅俗文艺的态度及其呈现的宗经文学观念,深入探究了西汉中后期赋的创作及赋论的变化,讨论了西汉中后期奏议文风、说理文的新变等问题。
目录
绪论
上编
**章 刘向生平际遇与学术积累
**节 刘向的家世与家学传承
第二节 刘向在汉宣帝时期的际遇与学术积累
第三节 刘向在汉元帝、成帝时期仕途沉浮与学术成长
第二章 刘歆特殊际遇与其学术地位
**节 刘歆的学术成长与其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
第二节 王莽势力膨胀背景下刘歆政治、学术地位变化
第三节 刘歆的交游及其学术特征
第三章 刘向刘歆学术代际特征
**节 刘向学术成长、著述所带有的时代色彩
第二节 刘歆在两汉之际学术传承中的作用
第三节 刘向刘歆对郊庙改革的态度
第四章 博士官制度改革引发的政治、学术新趋向
**节 博士官制度改革引发的儒士政治地位变化
第二节 博士官系统中经学阐释的变化
第三节 博士官学之外的经学发展状况
第五章 汉成帝时期国家书籍文献整理
**节 汉成帝时期国家书籍文献整理缘起
第二节 文献整理的准备与客观条件
第三节 校书工作的整理程序与对官学问题的发现
第六章 文献整理原则、态度与新学术视野
**节 “尊经”学术思想原则的确立与贯彻
第二节 刘氏父子文献整理的学术态度
第三节 学术观察的宏观视角与总结风气的扩展
第四节 刘氏父子对官学反思与民间学术价值重新评估
下编
第七章 刘向刘歆文献整理对文学观念的影响阀业共
**节 “尊经”学术价值观向文学领域的渗透的
第二节 刘向刘歆文献整理中文学类文献的突出与总结
第三节 《别录》《七略》中的文学认知
第八章 刘向刘歆的文献整理与雅俗文学观念
**节 刘向刘歆对诗歌类文献整理与总结
第二节 刘向刘歆对音乐类文献整理与总结对的出州好
第三节 刘向刘歆对雅、俗文艺态度
第四节 西汉中后期民间俗文学的发展
第九章 刘向刘歆文学创作与其文献整理工作
**节 刘向文献整理工作与其文学创作
第二节 刘歆文献整理工作与其文学创作
第三节 刘歆《遂初赋》所体现的赋学转变
第十章 刘向刘歆文献整理与西汉中后期赋学发展
**节 刘向刘歆对赋类文献的整理与总结
第二节 扬雄、刘歆赋论及其影响
第三节 扬雄、刘歆赋论引发的赋学讨论
第四节 西汉中后期赋作演进情况
第十一章 西汉中后期奏疏文的发展
**节 刘向奏议文在西汉中后期奏议中典型意义
第二节 西汉中后期奏议文内容主题嬗变
第三节 西汉中后期奏议风格嬗变
第十二章 西汉中后期文体样式的发展
**节 西汉中后期学术总结风气与说理方式的探索
第二节 诔、箴、颂等文体发展
第三节 西汉后期论类文体的发展
第四节 两汉之际铭文的发展
参考文献要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丽平,女,1974年出生,辽宁海城人,文学博士,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1997年于辽宁大学获史学学士学位,2000年于辽宁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一直在高校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侧重于两汉文学文献的研究,2010年出版专著《刘向列女传研究》。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见字如面
¥23.4¥49.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2.8¥28.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一个人生活
¥21.2¥45.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27.4¥49.8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8.6¥3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4.3¥68.0 -
到山中去
¥9.1¥30.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当你老了
¥16.3¥30.0 -
西南联大古文课
¥25.9¥58.0 -
我在史铁生
¥22.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