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蛮贸易时代:近代早期日本与欧洲交流史(1542-1650)》

包邮《南蛮贸易时代:近代早期日本与欧洲交流史(1542-1650)》

1星价 ¥58.8 (6.0折)
2星价¥58.8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204246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54
  • 出版时间:2024-04-01
  • 条形码:9787552042467 ; 978-7-5520-4246-7

本书特色

本书选取了一个很小的切片,详细描绘了十六世纪中期到十七世纪中期这一百年时间里,来自欧洲的不同人群与日本进行了怎样的互动。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时期,明末的中国沿海也经历着相同的文化互动,利玛窦与徐光启就在此时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读者可以将两者对读,看看欧洲的宗教和商业,对一衣带水的东亚邻邦有着怎样不同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了南蛮贸易时代(1542—1650年)日本与欧洲交往的历史,包括葡萄牙人从里斯本、果阿、马六甲到澳门与长崎的航线的开辟,双方贸易关系的建立,经由这些航线多方商品的流通,耶稣会士的东来及其贸易活动与传教事业;也包括日本方面的反应:多地大名前来皈化,派出少年使团——天正使团出使欧洲,幕府*初对贸易活动和传教事业的欲拒还迎,欧洲艺术、神哲学、文学、器物等在日本引发的各阶层的种种观感,以及相应的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上受到的影响;*后,由于德川幕府的闭关政策,导致的日欧交往的终结。然而,这段短暂、丰富和复杂的历史,仍然可以看作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接纳西方文化的*重要的和*广泛的预演。

目录

南蛮贸易时代:近代早期日本与欧洲交流史(1542-1650) **章波澜壮阔的果阿—马六甲—澳门—长崎航线(1542—1640) 引言 / 1 一、“日出之国”被“发现” / 10 二、季风、信风、航线与加比丹·莫尔 / 19 三、葡萄牙船只及其所载的货物 / 41 四、荷兰人、英国人、西班牙人与“朱印船” / 66 五、航线的*后关闭 / 94 六、白银的环流 / 11 第二章 “天主”与“玛门”:耶稣会与葡日贸易以及教会内部的争议(1560—1640) 一、日本耶稣会的传教事业 二、财政上的困难 三、耶稣会士参与澳门与长崎之间的海上贸易 四、耶稣会内部的争议及其与托钵僧会士的争议 五、“天主”与“玛门”之间的张力 第三章 “天正使团”访问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教宗国 
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化输入日本(1582—1590) 一、“天正使团”出访的动因及其在亚洲的行程 二、使团抵达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及罗马教廷 三、欧洲文艺复兴文化输入日本 四、使团成员的肖像画及其*后的结局 附录:米额尔(千千石)、利奥以及利诺的对话
——“天正使团”与世界地理知识传入日本 第四章 “南蛮艺术”的光与影:耶稣会与欧洲艺术在日本 一、日本耶稣会的艺术学校 二、尼格劳及其学生的绘画 三、圣母像、耶稣像以及圣徒像 四、南蛮漆器、金属器、“踏绘”以及陶瓷器皿 五、“南蛮寺”以及教会住院建筑 六、日本耶稣会艺术家在澳门、北京等地的活动 七、玛利亚观音像 第五章南蛮绘画屏风和地图屏风(1568—1650) 一、南蛮屏风 二、地图以及地志画屏风 三、南蛮时代日欧交流的忠实记录 第六章近代早期长崎城市的开港以及闭关的始末 一、大村纯忠的皈依和捐赠 二、从丰臣秀吉统一九州至德川家康时代的长崎(1587—1614) 三、“南蛮文化”的氛围 四、从禁教迈向锁国(1613—1637) 五、“岛原之乱”与*后的闭关(1638—1640) 六、 1640年后的出岛、“唐人”“唐船”与“唐人屋敷” “漂流人”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顾卫民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主要著作有《果阿——葡萄牙文明东渐中的城市》(2009)、《“以天主和利益的名义”:早期葡萄牙海洋扩张的历史》(2014)、《从印度洋到太平洋:16—18世纪的果阿与澳门》(2016)、《葡萄牙海洋帝国史:1415—1825》(2018)、《荷兰海洋帝国史(1581—1800)》(2020)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