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分子相互作用理论——纯物质应用篇

宏观分子相互作用理论——纯物质应用篇

1星价 ¥211.6 (7.1折)
2星价¥211.6 定价¥2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2356598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51
  • 出版时间:2024-05-01
  • 条形码:9787122356598 ; 978-7-122-35659-8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主要集中在纯物质在宏观状态下的种种与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关的现象和相关的物质性质与分子行为的关系,讨论这些现象和性质与物质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提供给大家在了解和应用宏观分子相互作用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讨论和阐述了宏观分子相互作用理论在纯物质情况中所产生的影响和可能的应用。 这本书的主要特点是从分子间相互作用基础理论出发,对微观分子间相互作用理论和宏观分子间相互作用规律进行了深入、详细的研究和讨论,提出对宏观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一些研究方法,用于研究宏观体系的热力学性质。作者对流体的热物性研究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独特的见解,专著的主要特色之一是从物质的宏观性质出发,找出与其相关的微观性质的关系,在理论上将宏观现象与微观理论联系起来,用于实际体系的应用。具体介绍了怎样使宏观分子相互作用的理论直接应用于实际体系,使宏观分子相互作用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完善了理论,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对发展近代分子热力学学科、物理化学、热力学学科均有参考价值。全书收集并引用了大量实验数据、图表等,系统介绍了大量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讨论方法,提出来对一些宏观现象的理论解释。 宏观分子相互作用理论的提出,是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并且该理论在纯物质物性和物性变化预测及定量计算方面已经初显成效。作者张福田自1988年始钻研大量分子相互作用,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反复修改完善,将其研究成果总结成书,是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服务于社会,同时也可以引起更多同行的关注,期待集众家之所长,将此基础理论日臻完善,在新材料设计等更多领域发挥作用。本书的特点是从物质的宏观性质出发,找出与其相关的微观性质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将宏观现象与微观理论联系起来,用于实际体系的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从分子相互作用基础理论出发,基于大量实验数据,对微观分子相互作用理论和宏观分子相互作用规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提出对宏观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一些研究方法,用于研究宏观体系的热力学性质。所涉内容包括理论属性、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压力与宏观性质、宏观位能曲线、临界参数、纯物质气体的相间分子行为、凝聚态纯物质分子行为、范德华力与分子内压力、宏观分子相互作用理论的应用。 本书可供化学、化工、冶金、石油化工、医药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科技工作者参考。

目录

绪论 001 第1章 理论属性 005
1.1 引言 005
1.2 物质的分子行为 007
1.2.1 宏观状态下的分子行为特征 007
1.2.2 微观状态下的分子行为特征 010
1.3 气态物质的分子行为 010
1.3.1 完全理想气体分子行为 013
1.3.2 近似理想气体分子行为 014
1.3.3 实际气体分子行为 016
1.3.4 实际气体的各项分子压力 018
1.4 液态物质的分子行为 022
1.4.1 液体动态分子的分子动压力 025
1.4.2 完全理想液体的分子行为 026
1.4.3 近似理想液体的分子行为 028
1.4.4 实际液体微观模型 031
1.5 液体静态分子的分子静压力 032
1.5.1 液体分子的分布 033
1.5.2 液体中分子间相互作用 036
1.5.3 液体分子静压力 037
参考文献 040 第2章 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041
2.1 物质中分子间相互作用 041
2.2 分子压力与宏观物质大量分子间相互作用 042
2.3 分子动压力 044
2.3.1 分子动压力的分子行为 045
2.3.2 分子动压力组成 045
2.3.3 分子动压力计算 047
2.4 物质的动能及其影响 048
2.4.1 **分子动压力动能 049
2.4.2 第二分子动压力影响 051
2.5 分子静压力 074
2.6 分子压力计算 082
2.6.1 分子压力微观结构式 082
2.6.2 分子动压力中的分子斥力项 083
2.6.3 分子动压力中分子引力项 088
2.6.4 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 089
2.6.5 物质中分子引力与分子斥力——分子间距影响 090
2.6.6 物质中分子引力与分子斥力——温度影响 091
2.7 热力学的分子协体积 094
2.8 分子压力计算规定 099
参考文献 111 第3章 分子压力与宏观性质 112
3.1 压力分子作用参数 113
3.1.1 分子压力与气体压力 115
3.1.2 分子压力与液体压力 118
3.2 体积分子作用参数 121
3.2.1 分子相互作用影响 122
3.2.2 平均线性规律 125
3.3 压缩因子分子作用参数 132
3.4 位力系数分子作用参数 138
3.5 位力方程 142
3.5.1 位力方程与分子压力 144
3.5.2 位力系数计算 147
3.5.3 位力系数影响因素 150
3.6 位力方程与统计理论 156
3.7 液体位力方程 160
3.7.1 液体位力系数与分子压力 162
3.7.2 气体与液体总位力系数的比较 166
3.8 温度分子作用参数 170
参考文献 172 第4章 宏观位能曲线 174
4.1 微观位能曲线简介 174
4.2 宏观位能曲线简介 179
4.3 宏观物质的λ点 184
4.4 宏观位能曲线的平衡点 188
4.5 λ区域——存在有分子相互作用的物质区域 192
4.5.1 气体物质分子作用区(第1λ区) 193
4.5.2 第2λ区 201
4.5.3 第3λ区——固体位能曲线 223
4.5.4 宏观位能曲线应用 229
4.6 物质的分子硬球直径计算 231
4.6.1 液体的分子硬球直径 232
4.6.2 气体的分子硬球直径 236
4.6.3 固体的分子硬球直径 239
参考文献 242 第5章 临界参数 243
5.1 纯组元临界参数热力学方法估算 243
5.2 临界参数与平均线性规律 245
5.2.1 临界体积计算 249
5.2.2 临界压力计算 251
5.2.3 临界压缩因子计算 255
5.2.4 临界温度计算 255
5.3 对数函数规律 256
5.4 临界状态下分子行为 262
5.5 动态分子分子压力及其临界参数 269
5.6 静态分子在临界区域中的分子行为 271
5.7 液体中分子间排斥力和吸引力 273
5.8 相变与分子相互作用 279
5.8.1 液体转变为气体的相变 280
5.8.2 气体转变为液体的相变 286
5.8.3 液体沸点——液体转变为气体 288
5.8.4 液体凝固点与固体熔化点——液体与固体间的相变 292
参考文献 300 第6章 纯物质气体的相间分子行为 301
6.1 气体热力学逸度 302
6.2 纯物质气体逸度热力学计算 305
6.3 纯物质气体逸度与分子压力 306
6.3.1 分子压力间平衡 306
6.3.2 理想气体与分子压力 307
6.3.3 饱和气体逸度与分子压力 309
6.3.4 过热气体逸度与分子压力 318
参考文献 326 第7章 凝聚态纯物质分子行为 327
7.1 凝聚态物质分子压力 329
7.2 凝聚态物质相平衡与分子间相互作用 332
7.2.1 液相与气相相平衡 333
7.2.2 固相与气相相平衡 335
7.3 凝聚态物质的动态分子和静态分子 338
7.3.1 液体的动态分子和静态分子 340
7.3.2 固体的动态分子和静态分子 344
7.4 分子动压力 347
7.4.1 **分子动压力 348
7.4.2 第二分子动压力 351
7.5 分子静压力 352
7.5.1 **分子静压力 352
7.5.2 第二分子静压力 357
7.6 液体重要的分子行为——分子内压力 358
7.6.1 分子内压力定义 359
7.6.2 相平衡法分子内压力计算 360
7.6.3 表面张力法分子内压力计算 364
7.6.4 分子内压力与分子吸引压力 372
7.6.5 影响分子内压力的因素 379
7.7 分子内压力应用示例——水的分子行为 388
7.7.1 短程有序分子 388
7.7.2 短程有序分子区形成 391
7.7.3 短程和长程有序分子区——4℃水的分子行为 396
参考文献 402 第8章 范德华力与分子内压力 404
8.1 范德华力 404
8.2 长程力和短程力 405
8.3 长程力 406
8.3.1 静电作用力1——离子力 407
8.3.2 静电作用力2——偶极力、取向力(极性分子间相互作用) 411
8.3.3 诱导作用力——带电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相互作用 413
8.3.4 色散作用力——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相互作用 415
8.3.5 总范德华力——静电力、诱导力、色散力 416
8.3.6 其他分子间力 421
8.3.7 不同物质间分子间力 427
8.4 范德华力计算 429
8.4.1 分子间相互作用和表面力 429
8.4.2 表面分力计算 432
8.4.3 分子间相互作用法 437
8.4.4 溶解度参数法 440
8.4.5 标准参考物质 446
8.5 物质相互作用计算 456
8.5.1 范德华力和表面力法 456
8.5.2 范德华力和润湿计算法 463
8.5.3 范德华力和分子内压力 470
8.5.4 分子内压力在物质表面层中的分子行为 475
8.5.5 分子内压力计算的标准参考物质 482
8.5.6 物质间分子内压力相互作用 487
参考文献 491 第9章 宏观分子相互作用理论的应用 494
9.1 物质大量分子相互作用基础理论简介 494
9.2 物质生产的人工智能 496
9.3 计算机培训1——纲 503
9.4 在合成氨智能生产中需要做的数据计算工作 504
9.5 计算机培训2——控制点:TA、PA、TC、PC 505
9.6 计算机培训3——气体氨合成反应生产准备,气体氢和气体氮的控制 510
9.7 计算机培训4——分子吸引力 513
9.8 计算机培训5——非极性物质和极性物质 516
9.9 计算机培训6——分子排斥力 520
参考文献 525 附录 分子间相互作用基础性能 526
附录1 宏观物质的λ点 526
附录2 宏观位能曲线平衡点 528
附录3 宏观物质的分子硬球直径 536
附录4 分子内压力对液体表面层的影响 545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福田,1962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现北京理工大学)。1963-1971,北京冶金研究所课题组组长;1971-1990,航天部812研究所研究室负责人;1990-1999年,任上海大隆机器厂所属大隆特殊钢厂副厂长;2000年之后任上海同舟特殊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技术职称为高工,行政职务为总工程师,ISO9001-2000管理者代表。曾获奖励:1988,“界面层模型和表面力研究”,获贵州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95,“核电站安全级设备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研究”,获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二等奖;1997,核电站安全级设备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生产”,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代表性著作:《分子界面化学基础》和《宏观分子相互作用理论——基础和计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