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失的古城(增订本)

消失的古城(增订本)

1星价 ¥61.6 (7.8折)
2星价¥61.6 定价¥7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2018362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05-01
  • 条形码:9787020183623 ; 978-7-02-018362-3

本书特色

★1900—1950年,成都的城市民众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街头文化
★现代化对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许多方面的影响
★20世纪初,中国许多城市的现代文明,以设立商业中心和公园为起点
★晚清民国时,成都的精英和大众之间充满着改造与被改造的矛盾
★晚清民国时,妇女在公共场所从事更多的社会活动
★对穷人抱以理解和同情
★本书的写作逻辑性很强,将成都晚清民国的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
★此次增订,新写了前言“日常生活的记忆”,调整了结构,充实了内容,对插图进行了精选和新增,设计了藏书票

内容简介

《消失的古城(增订本)》是历史学家王笛对晚清和民国初年成都历史和成都人日常生活的生动讲述。作者以流畅的笔调,描绘了大众文化的丰富多彩,展示了这个城市由传统到现代的转折过程。从书中,可以看到人们坐茶馆、逛庙会、庆祝节日等各种活动,茶客、苦力、小贩、工匠、挑水夫、剃头匠、乞丐等三教九流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以及现

代化和社会变迁对他们的影响。

此次增订,新写了前言,调整了结构,充实了内容,设计了藏书票,并对插图进行了精选。全书插图共43幅,新增的16幅主要是人物

情景图,呈现了彼时公共空间和城市文化的生动画面。

这本书是对那座已经不复存在的古城的纪念。

目录

前言 日常生活的记忆 1

**章 有生命力的城市 17
一个城市,三座城墙 19
市民自治,远离王权 27
街坊邻居带来了安全感 37
日常的市场 46
小商小贩的自由世界 55

第二章 欢乐与忧愁 63
“街头爆竹响愁人” 65
街头就是极乐世界 80
让穷人有一条生路 93
底层穷人的反抗 109
对穷人来说,谈尊严太奢侈 122
精英眼中的“乌合之众” 141

第三章 女性挑战男人的世界 153
“锦官城东多水楼,蜀姬酒浓消客愁” 155
被污名化的女性 167
不甘受人摆布 182

第四章 拥抱新物质文化 191
新物质文化进入城市生活 193
开辟城市新空间 202
启迪民智,从改良娱乐开始 213

第五章 改良就是更多的限制 223
警察的横空出世 225
卫生的现代化 234
打麻将曾经是犯罪 243
改变边缘人群的生存状况 259
失去城市空间的使用自由 266
警察无处不在 275

第六章 日常生活不再平静
街头政治是怎样出现的? 287
日常生活的政治 299
为什么人民对革命不满? 306
生活在恐惧的时代 318
地方报纸的政治讽刺 330
市民的自卫 337

尾声 不得不说的话 353

跋 成都还有味道吗? 362

参考文献 368

后记 384
展开全部

节选

日常生活的记忆

提倡民众史观,认清普通人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今天历史学家的责任。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历史写作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历史接受的问题。由于帝王史观长期主宰了我们的历史写作,让普通人认为自己人微言轻,而意识不到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无论是位高权重者,还是每天为生计奔波的普通人,享受的尊严、人格、权利是一样的。我们还需要认识到,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是亿万普通人世世代代艰苦付出的结果,而绝不是帝王将相和所谓的“英雄”留给我们的遗产。这本书献给历史上和今天的普通人,让他们的经历和贡献被记录、被看到、被承认。

重新讲述中国历史

对于中国近代的历史,我们都很熟悉了,但是为什么我认为仍然需要重新研究和讲述呢?因为传统的历史叙述,经常是宏大的叙述,缺乏历史的细节,让我们记住了教科书式的答案。所以,要进入历史的内部,去
观察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对普通人的命运和日常生活发生的影响。

没有一个城市或是乡村,可以代表中国这个整体,我们只能试图找到一个切入点,从微观进入到宏观世界。我选择了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内陆城市——成都,这是一座已经“消失”的古城。虽然现在这座城市还在,但已经不是本书所讲的那座传统的中国城市了。而这种城市表面的巨大变化的背后,必然伴随的,是普通人日常生活天翻地覆的改变,而这种改
变常常为大历史的叙述所忽略。而在我的观察研究中,中国人近代日常生活变化的核心,是城市管理的转变所导致的结果。

直至20世纪初,由于缺乏市政管理,国家权力几乎很少影响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尽管成都拥有三个层次的政府管理机构——省、府和两县(成都县和华阳县),每一个层次都需要管理包括农村的广大地区和大量的分散人口,但却没有一个机构专门管理城市。虽然国家对城市也并非全然
不管,但当国家权力触及地方层面时,力量已经非常微弱。

过去人们对中央集权的体制理解是,专制王朝对人民的管理很细微、很具体,其实并非这样。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在20世纪之前,其实都可以称为自治的社会。通过保甲制度管理社会治安,民众直接到县衙打官司,但是日常生活的运转,就与官府基本无关了。但是谁来管理具体事务呢?那就要依靠社会组织了,如宗族、会馆、行业、慈善等民间机构。

作者简介

王笛
澳门大学历史系讲席教授,曾任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关注中国社会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史的研究。

学术代表作有《跨出封闭的世界》、《街头文化》(中文版和英文版)、《茶馆》(两卷本,中文版和英文版)、《袍哥》(中文版和英文版)、《历史的微声》、《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著有历史非
虚构作品《那间街角的茶铺》、《碌碌有为》。

其作品2005和2019年两次荣获美国城市历史学会(UHA)*佳著作奖,并获首届吕梁文学奖、单向街书店文学奖、《亚洲周刊》“2022年全球华人十大好书”等奖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