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45:45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45:45

1星价 ¥49.0 (7.2折)
2星价¥49.0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312076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358页
  • 出版时间:2023-06-01
  • 条形码:9787553120768 ; 978-7-5531-2076-8

内容简介

在知识与思想的意义上,本辑有一些文章是值得推荐的,譬如《“声音”的技艺与修辞:郭沫若的战时演讲动员》,以及《论川藏茶马古道与藏地文学的现代新变》,还有《小报缘何写新诗——(晶报)文人的新诗接受机制与另类建构》,等等。这些文章无疑挖掘出了许多知识,然而这些知识是有意味的知识,它们的书写形成了各自的召唤结构,有可能带来新的理解和进一步思考。演讲这件事,历史悠久,读《尚书》,许多文字即从口吻可知,那就是演讲,譬如《牧誓》。那么到了抗战时期,郭沫若的演讲与我们的演讲传统之间,何处有“通”,何处是“变”,这里可以挖掘者甚多,而思想和意义将呼之欲出。至于茶马古道与藏地文学,这一对词语本身就带来激动和想象,知识的考据能够形成某种对历史的新认知甚至是人类学意义上的新理解。于是,文章里的知识就成为有较大意义的知识。那时候,藏地文学在汉地现代与藏地传统之间,加上遥远印度的可能性影响,构成了一个动态结构,让人联想到王明珂的《羌在汉藏之间》。另外,《晶报》与新诗的问题,值得细致探寻。知识的发掘描绘了“新”与“旧”之间富有历史感和意义空间的风景,可以协助我们摆脱新文学史的某些成见。 知识的意义生成可能,与学术研究的视野有关。有学者提出了大文学研究的系列命题,值得重视。大文学研究可以扩大研究视野,而更重要的是,让知识的意义经由“大”的研究而有“大”的意义。实际上,研究郭沫若抗战时期的演讲,这也是大文学研究。演讲经过记录和发表,形成了文本,然而这样的文本超越了一般的文学文体学,属于大文学范围。同时,演讲的时候,声音本身构成了另一个文本,而声音是“讲”的方面,演讲者还有“演”的方面,在“演”和“讲”之外,还有听众、环境、历史背景“诸元”,共同形成一个文本,一个超越了记录稿、发表稿的更大的“大文学”文本。在此,我们可以参考蒋荣昌《消费时代的文学文本》中关于文学文本的新理解。知识是新的,发现是新的,重要的是,可以召唤对文学和历史的新认知,诱发新思想。 大文学研究,除了作为研究对象的“大文学”之外,还有作为研究方法的“大文学”。本辑《瘟疫的科学性来源——近现代中美科学小说里的人种论述及其想象》,可以视为在方法意义上的大文学研究。跨学科研究原是比较文学美国学派的重要方法,这样的方法可以让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大”起来,在科学与小说之间,在瘟疫与隐藏在瘟疫的历史及其叙述之中的意识形态之间,因跨越而有了新的知识、新的角度。

目录

“川大学派”专题研究 巴蜀兴鲁学,异彩生光辉——论林如稷先生的文学贡献 论华忱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鲁迅专题研究 灵魂的讽喻——论鲁迅杂文的审美形式(之二) 人—尸—鬼:鲁迅“骂之为战”中的语义递进 作为记忆的叙事与文学化的思想启蒙:重读鲁迅小说《怀旧》 郭沫若专题研究 郭沫若中学课堂笔记·经解篇简介及原文披露 “声音”的技艺与修辞:郭沫若的战时演讲动员 郭沫若致吴一峰书信辨真及题画佚诗 郭沫若早期历史剧中的性别书写与国族建构 大文学视野 瘟疫的科学性来源——近现代中美科学小说里的人种论述及其想象 场域竞争与文化创新:场域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科幻文学 论川藏茶马古道与藏地文学的现代新变 “学术性解读”的另一种方式——以贾植芳小说对鲁迅的仿写与改写为中心 《孽海花》“梦魇”与解构“佳话”——论张爱玲的自传性小说对祖辈事迹原型的改写 文学档案 周作人1943年南行史料补遗 民国文学研究 小报缘何写新诗——《晶报》文人的新诗接受机制与另类建构 《一个青年的梦》:基于世界“文明标准”的东亚对话 被遮蔽的冲突:《学衡》前史中的梅光迪与吴宓 中国左翼文学典型理论的发现与传播——以胡风、周扬的典型论争及其双重矛盾现象为中心 维特情爱故事的资鉴与浮士德精神的感召——论沈从文对歌德的接受 追寻“汗血诗人”的青春记忆——牛汉大学时期文学活动与革命实践考述(1943—1946) “酱色的心”与“另一种革命”——陈启修的“新写实主义”论 共和国文学研究 “散文运动”与新世纪散文跨文体写作现象的生成 去病化、新人塑造与民族国家想象——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体育小说 地方的经验与往返的伦理——论萧开愚的“内地”书写 族群的建构、体认与超脱——试论阿来长篇小说中叙事身份的演变 《红高粱家族》受到马尔克斯影响了吗? 著述·综述 还原鲁迅,如何可能——“世界文明视野下的鲁迅”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新时代中国老舍研究的历史演进与价值取向 考历史之暗角,探文学之新源——评凤媛《从边缘到合流:圣约翰大学和燕京大学的新文学教育研究》 编后语 投稿须知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怡,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先后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若干。 毛迅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兼任中国高校影视艺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等。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承陈瘦竹、叶子铭、许志英先生等。1984年到四川大学中文系任教。近年来在广播电视、文化产业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