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285643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92
  • 出版时间:2024-05-01
  • 条形码:9787502856434 ; 978-7-5028-5643-4

本书特色

地震震级的规定 震的大小、 地震的破坏力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 破坏性地震发生以后 震级是启动 地震应急预案、 确定地震应急响应等级的重要依据 震级又是开展地震学研究、 震源物理研究的基本参数 具有科学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 科学准确地测定震级 快速合理地发布震级是地震监测部门的重要职责是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社会管理、 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措施震级 标准的实施 对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和 地震应急预案 决策地震应急响应规模 开展地震趋势判断 规划震后恢复重建 进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容简介

2017年12月1日起,国家标准《地震震级的规定》(GB 17740-2017)开始执行。为了便于震级国家标准的实施,作为标准的主要编写者的作者,利用5年的时间编写了本书,对震级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进行清晰的阐述,推导了相关的计算公式,给出了不同震级之间的对接关系;介绍了作者近期新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近期新研究进展,介绍了普通地震(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慢地震、海啸地震、超剪切地震的地震能量、地震矩、能量震级、矩震级、能矩比、慢度参数等震源新参数的测定方法;针对实际工作需要,介绍了爆炸、矿山地震等非天然地震的震级测定方法,以及历史地震、地震预警、地震序列的震级测定或估算方法。章与章之间的内容由浅及深、相互衔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震级标度体系。既可作为初学者入门的向导,亦可作为专业人员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目录

●**章 震级标度体系
**节 震源的复杂性与多种震级标度
第二节 全球震级标度体系的发展
第三节 我国震级标度体系的发展
第二章 测定震级的原理
**节 地震能量与地震波能量
第二节 震级的一般形式
第三章 地方性震级
**节 里克特震级
第二节 我国的地方性震级
第三节 使用宽频带资料测定地方性震级
第四节 分区量规函数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面波震级
**节 古登堡面波震级
第二节 国际地震机构和一些国家的面波震级
第三节 我国的面波震级
第四节 面波震级台基校正值
第五节 小结
……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瑞丰,1962 年 5 月生, 地球物理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震级测定工作组成员。1998 年 7 - 12 月在德国格拉芬堡地震观测中心工作;2000年 8 - 12 月在美国地震学研究联合会(IRIS)数据管理中心(DMC)工作;2002 年 7 月- 2004 年 6 月被美国拉蒙特-多赫蒂地球观象台聘为兼职研究员;2004 - 2015 年任世界数据中心北京地震学中心(WDC forSeismology, Beijing)主任;1991 - 1997 年任全国测震基本台网技术管理组组长,1998 - 2014 年任 测震学科技术管理组组长。2004年享受 政府特殊津贴,2005 年获 “新世纪 百人计划” 奖,2007 年入选 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人选。在地震台网建设方面,主持完成了 的一些重点项目,曾担任“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 项目测震分项首席专家、“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大楼及技术系统建设”总体设计组组长、“中国地震背景场探测”项目总工程师、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总工程师等职务,在 的领导下,与广大技术人员一起完成了中国地震监测系统升级换代和技术系统集成工作,地震监测技术系统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的突破。在基础研究方面,主要从事数字地震资料分析处理、震级测定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从 2001 年起与 IASPEI 震级测定工作组组长鲍曼教授合作,开展了基于宽频带数字地震资料的震级测定方法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了《IASPEI 震级标准》的制订工作。2015 年以后,开展了地震能量、能量震级、能矩比等震源新参数的测定方法研究。在 外发表论文 136篇,获 防震减灾 成果奖一等奖 1 次、二等奖 6 次。在陈运泰院士和许绍燮院士的指导下,2017 年 5 月主持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标准《地震震级的规定》(GB 17740—2017)的制订工作,建立了我国震级测定与发布的标准体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