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研究

包邮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研究

¥64.4 (7.3折) ?
1星价 ¥64.4
2星价¥64.4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3363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2
  • 出版时间:2024-05-01
  • 条形码:9787522733630 ; 978-7-5227-3363-0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基本理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现状、新时代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机遇与挑战、新时代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对策。创新主要表现在:(1)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内涵及特征、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内在关系、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意义功能、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巩固和坚定的一般机制、属性多样化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影响、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话语表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2)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历史进程,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时期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成效与经验。(3)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状,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认知、发展现状、认同与自信、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掌握了**手材料。(4)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评价、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等方面,分析了新时代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机遇。同时,从“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错综复杂、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党员干部的代际更替等方面,分析了新时代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面临的挑战,并明确了新时代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目标和重点。(5)从理论支撑、情感基础、资源要素、话语方式、实践要求、制度安排、社会环境等维度,提出了新时代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对策。

目录

引言 **章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基本理论 一 党员干部理想与信念的内涵及特征 (一)理想的内涵与特征 (二)党员干部理想的内涵与特征 (三)信念的内涵和特征 (四)党员干部信念的内涵和特征 二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内在关系 (一)整体性概念中理想和信念的关系 (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多重关系 (三)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层次 三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意义和功能 (一)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二)共产党人不竭的动力源泉 (三)*危险的动摇和滑坡 四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形成的一般机制 (一)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知是前提 (二)需要—满足是内在的心理机制 (三)内外结合的思想提升机制是动力和保障 五 属性多样化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影响 (一)党员干部的四重属性 (二)属性多元给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带来新的挑战 第二章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历史进程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内容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方法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特点 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内容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方法 (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特点 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 (一)新时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内容 (二)新时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方法 (三)新时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特点 四 三个历史时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成效与经验 (一)三个历史时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成效 (二)三个历史时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经验 第三章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一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机遇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的彰显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确立 (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 (五)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展现 (六)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评价 二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错综复杂 (三)互联网传播的双重效应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金龙,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兼任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出版专著7部,合著多部,在《历史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二百余篇,70余篇文章为《新华文摘》等刊物转载。2项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9项成果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特等、一等、二等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