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126654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8
- 出版时间:2024-04-01
- 条形码:9787501266548 ; 978-7-5012-6654-8
内容简介
威胁是事关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一直是国际安全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长期以来,威胁被看作不言自明的、本质主义的、确定的客观之物,因此威胁研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辨认、评估和应对威胁上,对威胁现实生成的内在机理却很少关注。本书受后结构主义国际关系研究启发,试图挑战这种将威胁看作“纯粹”客观之物的观点,从话语角度解释那些不言自明的威胁形成方式,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话语如何建构威胁。本书按照提出问题、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和分析案例的步骤逐步展开,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国际安全话语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绪 论
**章 话语、身份与威胁
**节 概念界定:语言、话语与事实
第二节 语言的建构性
一、语言的本体意义
二、语言与意义建构
三、话语、权力与“真理统治”
第三节 话语、身份与威胁
一、身份与国际关系研究
二、话语与身份
三、威胁是话语建构的对立“他者”
第二章 话语建构威胁的主要路径
**节 话语建构威胁的词语路径
一、“启动效应”和“累积效应”
二、词语路径与威胁话语量化分析
第二节 话语建构威胁的隐喻路径
一、认知视角下的隐喻
二、隐喻与威胁建构
第三节 话语建构威胁的叙事路径
一、认知视角下的叙事
二、叙事、身份与威胁建构
第三章 “苏联威胁”的话语建构
**节 美国“自我”叙事与苏联“他者”建构
一、美国“自我”叙事
二、苏联“他者”建构
第二节 “苏联威胁”故事的初步建构
一、“苏联威胁”故事框架的搭建
二、“苏联威胁”故事的发酵与官方确认
第三节 “苏联威胁”故事的演绎
一、“遏制”“冷战”与“多米诺骨牌”
二、《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
第四章 “日本威胁”的话语建构
**节 从盟友到威胁的叙事转换
一、盟友叙事与“日本奇迹”隐喻
二、“日本奇迹”再阐释与“敲打日本”隐喻的出现
三、“敲打日本”:一个被植入“木马”的威胁论
第二节 “日本威胁”的基本话语建构
一、“发展型国家”隐喻与叙事
二、“珍珠港”等战争隐喻与叙事
三、“敌对贸易”隐喻与叙事
四、“文化与政治他者”隐喻与叙事
五、“代理人”和“经济间谍”隐喻与叙事
第三节 “东芝事件”和 “FSX战机事件”
一、“东芝事件”与“日本威胁”建构
二、“FSX战机事件”与“日本威胁”建构
第五章 “中国威胁”的话语建构
**节 两种安全叙事与“崛起”隐喻
一、两种安全叙事:“接触”与“威胁”
二、“崛起”隐喻认知框架与故事人物的成形
第二节 “中国威胁”的基本话语建构
一、“经济威胁”隐喻与叙事
二、“政治威胁”隐喻与叙事
三、“军事威胁”隐喻与叙事
四、“非传统安全威胁”隐喻与叙事
五、“文化他者”隐喻与叙事
第三节 “更强硬”叙事与“修昔底德陷阱”隐喻
一、“更强硬”叙事
二、“修昔底德陷阱”隐喻
第六章 测量美国对苏、日、中的威胁建构
**节 文本来源、收集方法与分析工具
一、文本的来源与时间范围
二、收集方法、数据概况与分析工具
第二节 关注度分析
一、对苏联的关注度
二、对日本的关注度
三、对中国的关注度
四、对苏、日、中关注度的比较
第三节 搭配词分析
一、“苏联”搭配词分析
二、“日本”搭配词分析
三、“中国”搭配词分析
四、苏、日、中三大“威胁”比较
结 论
附 录 《外交事务》杂志文本收集情况说明
参考文献
后 记
**章 话语、身份与威胁
**节 概念界定:语言、话语与事实
第二节 语言的建构性
一、语言的本体意义
二、语言与意义建构
三、话语、权力与“真理统治”
第三节 话语、身份与威胁
一、身份与国际关系研究
二、话语与身份
三、威胁是话语建构的对立“他者”
第二章 话语建构威胁的主要路径
**节 话语建构威胁的词语路径
一、“启动效应”和“累积效应”
二、词语路径与威胁话语量化分析
第二节 话语建构威胁的隐喻路径
一、认知视角下的隐喻
二、隐喻与威胁建构
第三节 话语建构威胁的叙事路径
一、认知视角下的叙事
二、叙事、身份与威胁建构
第三章 “苏联威胁”的话语建构
**节 美国“自我”叙事与苏联“他者”建构
一、美国“自我”叙事
二、苏联“他者”建构
第二节 “苏联威胁”故事的初步建构
一、“苏联威胁”故事框架的搭建
二、“苏联威胁”故事的发酵与官方确认
第三节 “苏联威胁”故事的演绎
一、“遏制”“冷战”与“多米诺骨牌”
二、《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
第四章 “日本威胁”的话语建构
**节 从盟友到威胁的叙事转换
一、盟友叙事与“日本奇迹”隐喻
二、“日本奇迹”再阐释与“敲打日本”隐喻的出现
三、“敲打日本”:一个被植入“木马”的威胁论
第二节 “日本威胁”的基本话语建构
一、“发展型国家”隐喻与叙事
二、“珍珠港”等战争隐喻与叙事
三、“敌对贸易”隐喻与叙事
四、“文化与政治他者”隐喻与叙事
五、“代理人”和“经济间谍”隐喻与叙事
第三节 “东芝事件”和 “FSX战机事件”
一、“东芝事件”与“日本威胁”建构
二、“FSX战机事件”与“日本威胁”建构
第五章 “中国威胁”的话语建构
**节 两种安全叙事与“崛起”隐喻
一、两种安全叙事:“接触”与“威胁”
二、“崛起”隐喻认知框架与故事人物的成形
第二节 “中国威胁”的基本话语建构
一、“经济威胁”隐喻与叙事
二、“政治威胁”隐喻与叙事
三、“军事威胁”隐喻与叙事
四、“非传统安全威胁”隐喻与叙事
五、“文化他者”隐喻与叙事
第三节 “更强硬”叙事与“修昔底德陷阱”隐喻
一、“更强硬”叙事
二、“修昔底德陷阱”隐喻
第六章 测量美国对苏、日、中的威胁建构
**节 文本来源、收集方法与分析工具
一、文本的来源与时间范围
二、收集方法、数据概况与分析工具
第二节 关注度分析
一、对苏联的关注度
二、对日本的关注度
三、对中国的关注度
四、对苏、日、中关注度的比较
第三节 搭配词分析
一、“苏联”搭配词分析
二、“日本”搭配词分析
三、“中国”搭配词分析
四、苏、日、中三大“威胁”比较
结 论
附 录 《外交事务》杂志文本收集情况说明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傅强,法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访问学者。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入选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曾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完成人)。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理论、安全话语分析和中美关系。在《中国国际政治季刊》《外交评论》等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等多部译著。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平装)二战战史
¥12.7¥45.0 -
民众政府
¥9.5¥25.0 -
行省制度研究
¥11.2¥30.0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3.0¥28.0 -
国共两党关系概论
¥5.5¥13.0 -
(平)邓小平时代
¥58.2¥88.0 -
冲动的美国
¥44.2¥69.0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1.5¥35.0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普及本
¥72.9¥81.0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6.0¥48.0 -
新政治科学
¥10.4¥26.0 -
解密档案中的张国焘
¥19.6¥58.0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9.4¥49.0 -
共产党宣言
¥7.9¥19.8 -
中华民国外交史(1911-1921)
¥18.4¥58.0 -
走向海洋
¥17.1¥59.8 -
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一百八十天
¥10.6¥32.0 -
中国的民主
¥5.9¥18.0 -
公众舆论与北洋外交
¥18.6¥55.0 -
唯一的希望:在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下成年
¥46.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