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82859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37
- 出版时间:2023-12-01
- 条形码:9787576828597 ; 978-7-5768-2859-7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深入探究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废名小说,我们领略到其作品的丰富内涵和艺术价值。他的小说不仅在形式上传承了古典文学的韵味,更在精神内核上汲取了传统文化的营养。书中通过对历史人物、民俗风情、古典诗词等元素的巧妙运用,体会废名成功地构建的一个个诗意盎然、意蕴深厚的艺术世界。本书运用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探究了废名的艺术追求、思想变迁之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废名的艺术创作的现代意义。
目录
引言
**章废名小说中的道家思想因素
**节生存环境的宁静之美——乐园的回归
第二节人物的静柔之美
第三节废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第四节废名小说中的“老人”与“聋哑人”形象
第五节废名小说中的儿童世界
第六节“圣人无名”与废名之名
第二章废名小说与禅宗
**节从故乡黄梅说起
第二节“我”即是“佛”——肯定个体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第三节“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第四节自由不能只在梦境
第三章废名小说与儒家文化
**节废名小说中的救亡思想与儒家匡世精神
第二节废名小说中的教育思想与儒家匡世精神
第四章废名小说《桥》文化阐释
**节对世俗生死观念的超脱
第二节理想化人性状态的建构
第三节对自然的热爱与崇尚
第四节《桥》的哲学内涵的呈现
第五章莫须有先生系列小说的文化阐释
**节忧时伤世的儒家普通知识分子形象塑造
第二节超脱释然的人生态度与历史循环论
第三节坚韧达观的市民大众形象塑造
第四节莫须有先生系列呈现的儒家情怀
第六章废名小说创作的变迁与发展
**节废名文艺思想的变迁
第二节废名小说创作风格的发展
第三节废名小说创作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见字如面
¥23.4¥49.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2.8¥28.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一个人生活
¥21.2¥45.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27.4¥49.8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8.6¥3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4.3¥68.0 -
到山中去
¥9.1¥30.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当你老了
¥16.3¥30.0 -
西南联大古文课
¥25.9¥58.0 -
我在史铁生
¥22.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