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537021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4
- 出版时间:2024-08-01
- 条形码:9787515370217 ; 978-7-5153-7021-7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耗时近二十年的作品,阅读的过程有一种令人愉悦的酣畅情绪萦绕心头。作者采用了稍显活泼、感性的随笔式论文形式,稍稍逸出日趋程式化的学院体论文行文方式、叙述视角等,但仍葆有清晰的历史意识和方位感,更不乏研究所应具备的问题洞察力与文字穿透力,是一部难得的、形神兼备的随笔体论著佳作。 张桃洲教授阅读视野宏阔、治学谨严,他在书中深入探讨了与新诗语境密切相关的“视角转换”、跨语际翻译、宗教文化、政治维度、“地下写作”状态、现实与时代、历史叙述、阅读与接受等新诗的基本问题,认为作为新诗语境的各种场域之间的复杂运作,深刻影响了新诗的文本构成和历史进程。全书贯穿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在场感,往往由一个极小的剖面入手展开思索和分析,穿梭于繁多史料而不失明晰,文字挥洒自如、举重若轻。 该书的装帧设计打破学术著作呆板面孔,强调整体性,简约端庄、素朴精致,注重节奏感、韵律美,纸张舒适护眼、轻盈柔韧,翻阅起来十分流畅,期待给读者带来高品质阅读体验。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新诗话语的研究视角,全面考察新诗生成和发展的语境,认为作为新诗语境的各种场域之间的复杂运作,深刻影响了新诗的文本构成和历史进程。本书将与新诗语境密切相关的“视角转换”、跨语际翻译、宗教文化、政治维度、“地下写作”状态、现实与时代、身体书写、历史叙述、阅读与接受及诗歌教育等视为新诗的基本问题,并分别进行深入探讨;指出研究新诗语境的意义在于,在消除以往研究中某些似是而非、不证自明的判断或成见的同时,以一种求真态度回到新诗“起源”,回到新诗生成和发展的复杂情境。全书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其目的不是要建立全面而宏达的体系,而是从新诗的历史与现象中拈出一些问题,往往由一个极小的剖面进入后展开思索和分析,穿越繁多材料,以自如的文字表达力图达到福柯所说的境界:“给一部作品、一本书、一个句子、一种思想带来生命;它把火点燃,观察青草的生长,聆听风的声音,在微风中接住海面的泡沫,再把它揉碎。它增加存在的符号,而不是去评判;它召唤这些存在的符号,把它们从沉睡中唤醒。”
目录
作者简介
张桃洲,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与评论、中国现代文学及思想文化研究等。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2.8¥28.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17.0¥29.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见字如面
¥23.4¥49.8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4.3¥68.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到山中去
¥9.1¥30.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6.2¥46.0 -
西南联大古文课
¥16.7¥58.0 -
瓦尔登湖
¥11.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