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358040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16,219页
  • 出版时间:2024-04-01
  • 条形码:9787117358040 ; 978-7-117-35804-0

本书特色

本书主编多年从事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和科研,在美国匹兹堡大学专注进行长达10年关于急性肾损伤研究,深谙本学科理论和临床应用发展前沿,已编著多本中英文专著,经验丰富,能够将急性肾损伤的知识深入浅出地阐释给读者。

内容简介

本书也囊括了急性肾损伤的前沿进展和循证医学在急性肾损伤的应用。本书主编多年从事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和科研,在美国匹兹堡大学专注进行长达10年关于急性肾损伤研究,深谙本学科理论和临床应用发展前沿,已编著多本中英文专著,经验丰富,能够将急性肾损伤的知识深入浅出地阐释给读者。本书将临床和科研相结合,达到科研转化为临床的效果,语言叙述专业精炼,参考*新的研究成果编撰而成,可读性、实用性、理论性较强,无论是临床工作者还是科研人员都能从本书获益。

目录

**章 急性肾损伤概述 /1
**节 急性肾损伤的定义与流行病学 /1
一、 急性肾损伤的定义 / 1
二、 急性肾损伤的流行病学 / 2
第二节 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机制及病理 /3
一、 急性肾损伤的分子机制 / 4
二、 急性肾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 9
三、 急性肾损伤的病理改变 / 11
第三节 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模型评估 /12
一、 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 13
二、 急性肾损伤模型评估 / 15
第四节 急性肾损伤的分型 /16
一、 病因相关的分型 / 16
二、 部位相关的分型 / 19
第二章 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与评估 /27
**节 临床诊断标准 /27
一、 AKI 的诊断标准 / 27
二、 确诊AKI 相关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 29
第二节 生物标志物 /32
一、 肾小球功能生物标志物 / 36
二、 肾小管功能/ 损伤性生物标志物 / 36
三、 炎症/ 修复生物标志物/ 37
四、 生物标志物在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 / 38
第三节 床旁超声在急性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39
一、 超声检查与全身血流动力学 / 39
二、 重症肾脏超声方法及意义 / 40
三、 重症超声辅助判断急性肾损伤病因和判断预后 / 41
四、 肾脏血流动力学评估 / 41
第四节 分子成像技术在急性肾损伤中的意义 /42
第三章 急性肾损伤的治疗 /52
**节 急性肾损伤的集束化治疗 /52
一、 集束化治疗的定义 / 52
二、 集束化治疗对急性肾损伤的意义 / 52
三、 急性肾损伤集束化治疗的内容 / 53
四、 集束化治疗的效果评价 / 55
五、 AKI 集束化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 55
第二节 急性肾损伤的非肾脏替代治疗 /57
一、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管理 / 57
二、 肺肾交互与呼吸治疗 / 61
三、 心肾交互及液体管理 / 63
四、 营养支持治疗 / 65
五、 其他治疗及新型治疗 / 66
第三节 肾脏替代治疗 /68
一、 理论基础 / 69
二、 机器、膜器、缓冲液 / 71
三、 血管通路 / 74
四、 抗凝选择 / 75
五、 治疗时机选择 / 78
六、 治疗模式选择 / 79
七、 治疗剂量及疗效评价 / 80
八、 容量评估及疗效评价 / 82
九、 转换与结束治疗的时机 / 85
十、 肾脏替代治疗的并发症 / 86
十一、 肾脏替代治疗的管理 / 87
第四章 不同类型的急性肾损伤 /92
**节 脓毒症相关肾损伤 /92
一、 流行病学 / 92
二、 发病机制 / 92
三、 诊断 / 94
四、 防治措施 / 94
第二节 心肾综合征 /97
一、 定义 / 97
二、 发病机制 / 98
三、 流行病学 / 99
四、 诊断 / 100
五、 鉴别诊断 / 100
六、 治疗策略 / 101
七、 预后 / 101
第三节 创伤性肾损伤 / 102
一、 病因 / 102
二、 病理生理机制 / 102
三、 诊断 / 104
四、 治疗 / 104
第四节 妊娠相关肾损伤 / 106
一、 妊娠时肾脏的变化 / 106
二、 病因 / 106
三、 诊断 / 107
四、 治疗 / 107
第五节 造影剂相关肾损伤 / 108
一、 发病机制 / 108
二、 危险因素 / 109
三、 诊断 / 110
四、 治疗 / 110
五、 总结 / 113
第六节 药物相关肾损伤 / 113
一、 发病机制 / 113
二、 诊断 / 114
三、 防治措施 / 115
第七节 肝肾综合征 / 115
一、 发病机制 / 116
二、 诊断 / 116
三、 治疗 / 118
四、 预后 / 121
第八节 手术相关肾损伤 / 121
一、 发病机制 / 121
二、 诊断 / 122
三、 治疗 / 123
第九节 中毒引起的急性肾损伤 / 123
一、 发病机制 / 124
二、 治疗 / 125
三、 预防 / 126
第十节 特殊人群的急性肾损伤 / 126
一、 儿童的急性肾损伤 / 127
二、 老年人群的急性肾损伤 / 129
第十一节 体外膜氧合技术与急性肾损伤 / 132
第五章 急性肾损伤的预后和预防 / 149
**节 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结局 / 149
一、 急性肾损伤的预后 / 149
二、 急性肾损伤的转归 / 149
三、 急性肾损伤患者死因分析 / 150
第二节 急性肾损伤的预防 / 150
一、 识别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和高危因素 / 150
二、 急性肾损伤预防的原则 / 150
第三节 特定情况下急性肾损伤的预防 / 151
一、 液体复苏 / 151
二、 围手术期 / 152
三、 造影剂的使用 / 153
四、 低温治疗对于肾损伤的预防作用 / 153
第六章 急性肾损伤后的恢复 / 157
**节 概述 / 157
第二节 定义 / 157
第三节 机制 / 159
一、 巨噬细胞M1 向M2 转换 / 159
二、 炎症浸润的恢复 / 159
三、 肾小管的修复 / 160
四、 毛细血管内皮修复和再生 / 160
第四节 如何评估 / 160
一、 基于血肌酐推算出的参数 / 160
二、 蛋白尿 / 161
三、 合并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风险 / 161
四、 肾脏储备功能的变化 / 161
五、 生物标志物 / 162
第五节 结局及流行病学 / 164
第六节 如何随访 / 165
第七章 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药物剂量调整/ 168
**节 急性肾损伤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 168
第二节 肾脏替代治疗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 170
第三节 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药物剂量调整策略 / 171
第八章 急性肾损伤的护理要点 / 175
**节 急性肾损伤护理评估 / 175
第二节 急性肾损伤护理问题 / 176
第三节 急性肾损伤护理措施 / 176
第四节 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 / 178
一、 血管通路的护理 / 179
二、 容量管理护理 / 179
三、 抗凝的护理 / 179
四、 院感防控护理 / 179
五、 其他 / 180
第九章 急性肾损伤的研究热点 / 181
**节 *新研究结果和目前观念相矛盾的地方 / 181
一、 急性肾小管坏死是急性肾损伤的主要病理学改变 / 181
二、 脓毒性急性肾损伤由全肾缺血引起 / 181
三、 开放性液体策略是急性肾损伤的标准治疗 / 181
四、 缩血管药物会加重急性肾损伤 / 182
五、 高治疗剂量肾脏替代治疗能改善预后 / 182
第二节 急性肾损伤研究中尚未确定的问题 / 182
第三节 急性肾损伤转化研究的现状和困境 / 183
一、 急性肾损伤临床研究中固有的问题 / 183
二、 急性肾损伤动物模型存在的问题 / 183
三、 急性肾损伤研究转化失败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 184
第四节 未来十年的十个大研究 / 184
第十章 全球改善肾脏疾病预后组织急性肾损伤指南及评价 / 187
**节 背景 / 187
第二节 指南内容及解读 / 188
一、 急性肾损伤的定义、分期 / 188
二、 急性肾损伤的风险评估、分级管理 / 189
三、 急性肾损伤的预防和治疗 / 190
四、 造影剂相关性急性肾损伤 / 194
五、 急性肾损伤的透析治疗 / 196
六、 指南评价 / 201
七、 2019 急性肾损伤争议会议要点 / 201
第十一章 急性肾损伤的电子预警系统 / 206
**节 电子预警系统的研究现状 / 206
第二节 电子预警系统的局限性 / 207
一、 电子预警系统的不成熟 / 207
二、 临床医师对预警信息的忽视/ 疲劳 / 207
三、 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的变更 / 208
四、 急性肾损伤预防和治疗的局限性 / 208
第三节 电子预警系统的展望 / 208
一、 及时性 / 208
二、 兼容性 / 208
三、 强制性 / 208
四、 准确性 / 209
第十二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性急性肾损伤 / 211
**节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病理机制 / 211
第二节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诊断和危险因素 / 212
第三节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经过和预后 / 213
第四节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管理 / 214
一、 风险筛查 / 214
二、 早期识别 / 215
三、 及时处理 / 215
四、 肾脏替代治疗 / 215
五、 非肾性体外血液净化治疗 / 216
六、 肾脏功能恢复 / 217
附录:急性肾损伤管理的流程图 / 219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彭志勇教授,现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拥有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麻醉医学博士和香港中文大学急重病医学博士双博士学位,有美国博士后科研训练经历,曾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助理教授、美国杰克逊纪念医院专科医生,有丰富的科研和临床经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