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308818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60
- 出版时间:2024-06-01
- 条形码:9787513088183 ; 978-7-5130-8818-3
本书特色
人工智能是当下社会发展的热点和必然趋势,人工智能产品在给人类带来便捷的同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侵权责任事故。本书正是在此基础上,以人工智能运用*为广泛的医疗、无人驾驶等领域为代表,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在现实中的发展及侵权责任法律问题的处理,对推动人工智能深入发展、完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从人工智能侵权的热点案件入手,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和法律问题。立足于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从医疗、交通运输以及其他使用人工智能的领域出发,分析人工智能致害在不同领域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和责任承担方式等,在个性当中寻求共性。同时将学说与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相结合,明确其不具有民事主体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对人工智能侵权规制的配套制度进行研究,引入区别对待归责原则,对人工智能使用过程中涉及的各方主体适用*为合理的归责原则,完善侵权事实认定机制,健全社会化分担机制。
目录
一、人工智能产品研究的前提———人工智能的界定 /1
二、人工智能产品的概念及类型 /13
第二章 人工智能医疗侵权责任研究 äç
一、人工智能医疗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25
二、人工智能医疗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29
三、人工智能医疗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 /39
第三章 自动驾驶汽车侵权责任研究
一、自动驾驶汽车及其侵权问题概述 /44
二、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53
三、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59
四、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侵权的责任承担 /67
第四章 其他人工智能产品侵权责任研究 êå
一、其他人工智能产品 /83
二、其他人工智能产品的法律地位 /86
三、其他人工智能产品侵权责任的类型 /87
四、其他人工智能产品侵权责任的主体 /91
五、其他人工智能产品侵权责任的承担 /95
第五章 人工智能侵权责任主体研究 ëê
一、人工智能对法律主体制度的挑战 /98
二、人工智能民事法律主体地位的争议 /103
三、人工智能不能作为民事法律主体的合理性 /107
四、现有民事主体制度下的人工智能侵权责任 /110
第六章 人工智能侵权规制的配套制度研究
一、明确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 /112
二、引入区别对待归责 /120
三、完善侵权事实认定机制 /125
四、健全社会化分担机制 /127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大学民商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辽宁省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理事,沈阳政法智库专家,沈阳市法学会家事纠纷多元化解研究会秘书长,沈阳市民法典讲师团成员。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10.9¥3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8.6¥28.0 -
规则为什么会失败:法律管不住的人类行为暗码
¥47.2¥59.0 -
法律常识一本全
¥10.5¥38.0 -
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修订版)
¥23.4¥32.0 -
中国古代司法的精神
¥26.2¥36.0 -
文字之讼-语言与民事案件
¥21.3¥29.0 -
患者安全.法律政策和实务
¥26.2¥36.0 -
批判法学-一个自由主义的批评
¥15.0¥20.0 -
简约法律的力量
¥24.8¥34.0 -
20世纪日本法学
¥12.4¥30.0 -
一看就懂的法律常识/李叔凡
¥17.1¥59.8 -
论法治与德治: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运动的内在观察(八品)
¥22.6¥5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2¥4.0 -
实证派犯罪学
¥9.8¥18.0 -
蛛丝马迹-犯罪现场专家讲述的故事
¥24.9¥42.0 -
宪法哲学导论
¥12.8¥3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2.9¥39.8 -
圆圈正义
¥25.4¥46.0 -
法政纠结-北洋政府时期罗文干案的告诉与审断
¥24.8¥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