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古典与现代 民国大学的潮与岸

古典与现代 民国大学的潮与岸

1星价 ¥42.9 (5.5折)
2星价¥42.9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3408568
  • 装帧:软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6
  • 出版时间:2024-09-01
  • 条形码:9787523408568 ; 978-7-5234-0856-8

本书特色

丰富民国文化研究内容 接续古代与现代之间,文学史和思想史研究脉络 作者在民国大学之中,特别是南北两所代表性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中央大学与北京大学)的差异性上,由文入史,关联人事,在情景叙事中进行解读、讲述。 笔锋常带感情的文字,更容易与读者接近。 历史在细节中。

内容简介

在民国这个巨大的历史和思想时空里,封建传统社会旧有的道统、学统和家法,与民国社会逐渐新兴和发展的科学、民主等理念,在这个特殊的时代相互冲突、交融,新的学统和文脉需要被一个整体包容的氛围有条件地吸收、整合、重建。全书本着为见树木,必入森林的原则,力求通过多个关键词和兴奋点,揭示民国大学文脉与学统间复杂的内在关联和理路,并与读者一起感受历史细节的力量。 作者在长期深耕第二历史档案馆史料、查阅大量**手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入林见树”“雅言俗语”“旧学新知”“激烈稳健”“积极消极”“古典现代”“激进保守”等12章,以民国时期南北两所代表性大学——中央大学与北京大学,和胡适、傅斯年、吴宓、胡先骕、卢冀野等代表性人物的文学理念、文化思想差异及其演变为研究对象,由文入史,关联人事,进行解读讲述;试图重返民国文学思想和学术研究现场,寻求史实,梳理大学文脉,展示、把握民国文学与学术演进的脉络。

目录

自 序 绪 论 **章 入林见树 6 激进与保守 10 文脉与学统 17 教育立法 第二章 异口同声 22 维新变法之势再起 24 从“东京语”到“京城声口” 34 袁世凯为官话字母作“护法” 第三章 顺势逆反 47 面对“新潮流”来势的不同姿态 61 激烈、改革与稳健、保守 第四章 旧学新知 76 文学革命的推动 79 教 育 部 为国语立法 83 新旧势力搏击 86 大学学科建设的差异性 92 北京大学国文系的创新机制 95 中央大学的保守姿态 98 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课程建设 第五章 雅言俗语 117 南北不同论下“东南学风”之说 121 文学发展史上“复古派”之说 129 《文学旬刊》对《诗学研究号》的批评、讨论 第六章 激烈稳健 143 校长的个人魅力 145 大学空间 154 个体姿态 157 思想操练 158 刊物派别 162 文人议政 167 人事关系 173 伦理观 175 文学观 第七章 学分南北 190 大历史中的小细节 197 文化理念 200 历史观念 第八章 积极消极 228 先知先觉 230 文艺复兴的不同路径 236 整理国故的分歧 240 从“西洋文学系”到“东方语文系” 第九章 古典现代 252 从国语统一到文学教育 253 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师生坚守文学的古典传统 269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脉中文学教育的新文学元素 第十章 激进保守 287 迷恋“哲学”“文学”的王国维遇上罗振玉 291 顾颉刚、傅斯年听了胡适的“哲学”课 293 傅斯年上书蔡元培将“哲学”归理科 298 胡适听王国维谈“哲学”“文学”之后 301 哲学之“结”即中国人的思想之“结” 第十一章 双衡相承 308 语境的内在关联 311 《东南论衡》与《学衡》的关系 317 《东南论衡》重要作者 321 胡先骕的坚持与转变 323 卢冀野在《东南论衡》崭露头角 第十二章 南渡西迁 332 迁校动议人、决策者和经费来源 339 “停云千古留大名”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沈卫威,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2月生,河南省内乡县人,1991—2001年任教于河南大学,2002年始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期从事学衡派、东北流亡文学史以及民国学术思想史研究。著有《民国大学的文脉》《茅盾传》《回眸“学衡派”:文化保守主义的现代命运》《“学衡派”谱系:历史与叙事》《“学衡派”编年文事》等专著多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