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联大的文学教育与文学创作

包邮西南联大的文学教育与文学创作

1星价 ¥47.9 (6.9折)
2星价¥47.9 定价¥6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3412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0
  • 出版时间:2024-08-01
  • 条形码:9787522734125 ; 978-7-5227-3412-5

内容简介

西南联大文学是1940年代特殊的文学形态,是文学教育与文学创作紧密结合的特殊成果。在校园中,教师的教学与个人创作密切相关,学生的学习与习作生产互为因果,高校的学术化视野促进了新文学理念的构建,使文学教育进一步成为直接影响其文学生产的决定性力量。本书从西南联大文学教育的内部出发,从对史料的梳理和解读入手,从通识课、写作课、专业课和课外活动四个方面考察西南联大文学的特殊性及其对中国新文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校园文学教育和校外社会环境是决定西南联大文学品格的双重因素。战争使象牙塔中的师生与民众合为一体,外部的战争流亡、社会的民众力量、校园中的课程教学和师生间的师承交流都成为了影响校园文学创作的动力和原因。西南联大师生正是在学院学习中吸取思想精髓,在社会生活中体会真实人生,大学才情与当代敏感的结合,将文化传承和时代变迁整合嵌入到文学创作中,*终形成了西南联大文学严肃纯洁的精神品格和正大从容的浩然之气。

目录

导言 **章“大一国文”:通识课程中的现代文学知识构建 **节课程与师资:现代文学理念的铺垫 第二节教材与选目:现代文学实绩的推广 第三节延续与坚持:“新文学在大学里” 第二章各体文写作:国文系的新文学教学与实践 **节习作课程:作为教师的沈从文 第二节小说实验:汪曾祺的创作起点 第三节社团与报刊:文学习作的成长园地 第三章新诗现代化:外文系的诗歌氛围与师生创作 **节英美诗学的校园展开 第二节教师创作的收获与彷徨 第三节新生代学生诗人的成长与创新 第四章校园内外:迁徙、融合与文学的革新 **节《西南采风录》:迁徙中的观察与实践 第二节“我们”的团结:朗诵诗的校园创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梅潇尹,女,1982年10月生,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2000-2004年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05-2008年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13-2019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西南联大。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