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977074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6
- 出版时间:2022-09-01
- 条形码:9787519770747 ; 978-7-5197-7074-7
本书特色
在美国,人们对隐私的重视以及隐私理论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摄影、录音等科技产物对人们私生活的侵扰。一个多世纪过去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人们私生活秘密与安宁的侵扰与危害已今非昔比。身处信息社会、数字经济的当下,如何认识当代社会的隐私问题以及重构有效的隐私法律规则,迫在眉睫!尼森鲍姆教授在本书中对主流隐私理论进行了批判,从个人信息流动是否合理的角度来剖析隐私是否被侵犯,其提出的隐私场景理论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毫无疑问,本书值得每一位想学习研究隐私权理论的人认真反复研读! ——程啸,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尼森鲍姆教授提出的隐私场景理论,打破了隐私控制理论的长期主导地位。她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告知–同意”框架提出了质疑,认为信息的流通只要在特定场景中是合理的,就不需要经过同意。该理论在学界的影响持续至今,不仅成为GDPR“合法性基础+基于风险合规要求”的规范模式思想之源,而且为个人数据流通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值得人们深度学习和持续研究! ——高富平,华东政法大学智能法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这本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研究的经典著作中,尼森鲍姆提出了基于具体场景的隐私规则:隐私应保护合理的信息流通关系,而非个人信息本身。大道至简,尼森鲍姆的“场景一致”理论再次提醒我们,法律的生命在于具体生活,而非脱离现实场景的形式与教条。 ——丁晓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未来法治研究院副院长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部分对当前的理论和现实进行了阐述和分析。第二部分对当前理论学说和关于隐私的争议进行了讨论,并举例进行论证。第三部分针对作者的观点,即对隐私场景理论进行了深入说明和分析。隐私场景理论认为,隐私的实质是在特定场景下合理的信息流动。作者认为人们传输信息需要符合不同场景下相应的社会规范。作者针对公共私人领域二分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引用了基础的隐私理论,并提供了解决隐私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目录
作者简介
海伦·尼森鲍姆(Helen Nissenbaum),康奈尔大学理工学院信息科学教授,曾先后任职于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技术中的隐私、偏见、信任、伦理以及计算和算法系统中的问责等问题。尼森鲍姆教授的重要论著《场景中的隐私:技术、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和谐》已被翻译成七种语言,包括波兰语、中文、法语和葡萄牙语等。并因其重大理论贡献获得2014年美国哲学协会Barwise奖和IACAP Covey计算、伦理和哲学奖。 王苑,清华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个人信息保护法、人格权法、网络法。在《法学家》《环球法律评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光明日报》等核心期刊、报纸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青年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1批面上课题。本书的翻译和出版得到国家司法部青年课题“解释论视角下的个人信息权益研究”(21SFB3019)、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保护与数据权利体系研究”(18ZDA146)的资助。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10.9¥3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8.6¥28.0 -
规则为什么会失败:法律管不住的人类行为暗码
¥47.2¥59.0 -
法律常识一本全
¥10.5¥38.0 -
中国古代司法的精神
¥26.2¥36.0 -
文字之讼-语言与民事案件
¥21.3¥29.0 -
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修订版)
¥23.4¥32.0 -
批判法学-一个自由主义的批评
¥15.0¥20.0 -
患者安全.法律政策和实务
¥26.2¥36.0 -
论法治与德治: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运动的内在观察(八品)
¥22.6¥58.0 -
简约法律的力量
¥24.8¥34.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2¥4.0 -
一看就懂的法律常识/李叔凡
¥17.1¥59.8 -
蛛丝马迹-犯罪现场专家讲述的故事
¥24.9¥42.0 -
20世纪日本法学
¥12.4¥30.0 -
【2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用版)
¥14.8¥25.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2.9¥39.8 -
圆圈正义
¥25.4¥46.0 -
法政纠结-北洋政府时期罗文干案的告诉与审断
¥24.8¥68.0 -
实证派犯罪学
¥9.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