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987043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84
- 出版时间:暂无
- 条形码:9787559870438 ; 978-7-5598-7043-8
本书特色
陈寅恪先生曾有一著名论断:“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作为宋代文化或者宋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士大夫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这也与士大夫政治密不可分。只是,士大夫文化与士大夫政治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为什么“与士大夫治天下”的政治文化模式会走向异化?新旧党争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王安石变法对北宋统治究竟有何影响?这些是研治宋史者无法回避的问题。本书立足于神宗熙宁以来的新旧党争,将党争的范围上延至庆历党论,下延至南宋初年的靖康党论,关注新旧党各自的政治侧重、人事变动以及对政局的即时因应,细致分析了北宋中晚期政治人物、集团的作为和政治局势的反复对王朝统治根基的动摇,从实质性层面解释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和士大夫政治的异化。对于有意了解这一时期历史的读者而言,本书以扎实的史料、严谨的考证为基础,侧重于事实层面的分析,故在可信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叙事感和可读性,可作为把握北宋党争的基础性读物。
内容简介
“朋党”之争对北宋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新旧党争,争的是什么?为何北宋的朋党屡禁不绝?激化的党争之下,朝野之上受害*大的又是谁?本书是一部北宋党争研究的经典之作。书中以王安石变法为关键节点,立足于神宗熙宁以来的新旧党争,聚焦庆历至靖康近六十年间的党争历史,关注其政治侧重、人事变动以及对政局的即时因应,细致分析了北宋中晚期政治人物、统治集团的作为以及政局对王朝统治根基的影响,解释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和士大夫政治的异化,揭示了士大夫政治为何走向僵局的某种必然性。全书史料扎实,考证严谨,作者文笔颇具感染力,具有较强的叙事感和可读性,可作为理解北宋党争的重要读物。
目录
作者简介
宁稼雨(1954—),大连人,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中国叙事文化学。著有《魏晋名士风流》《诸神的复活:中国神话的文学移位》等。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见字如面
¥23.4¥49.8 -
一个人生活
¥21.2¥45.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2.8¥28.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27.4¥49.8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随园食单
¥7.9¥30.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当你老了
¥16.3¥30.0 -
我在史铁生
¥22.1¥3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4.3¥68.0 -
到山中去
¥9.1¥30.0 -
西南联大古文课
¥24.8¥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