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社版)考古拾贝

(社版)考古拾贝

1星价 ¥44.2 (6.5折)
2星价¥44.2 定价¥6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902979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16
  • 出版时间:2024-06-01
  • 条形码:9787549029792 ; 978-7-5490-2979-2

本书特色

后 记 承蒙浙江大学刘进宝教授的美意,约请我将这部小书奉献给读者,给了我一次极好的机会再度回望过去,小结一下人生,也为未来多一些思考。1978年我从云南边防部队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至今已经走过四十多个年头了,不久前央视七频道 (国防军事频道) 对我做过一次专访,后来辑成一辑题为“从边防军人到考古学者”的专题片在“老兵你好”栏目中播出,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不少人都可能会想到一个问题:这人并非“书香门第”出身,咋就会成了一位考古学者呢?讲实话,这的确是有点“歪打正着”。我的父母都是军人,我在军营中长大,也在十八岁参军吃粮,从来感兴趣的是军事史和战争史 (至今仍是我的“业余爱好”)。1978年改革开放后恢复高考,我从军队考回到故乡成都*著名的大学——四川大学,报考的正是历史系,满心希望这下可以如愿以偿学习军事史 (*好是二战史)了,没想到川大历史系当年在云南却只招收考古专业学生,我就这样阴差阳错进了考古的门。 到了川大,我仍是以部队学员的身份入校的。学校领导知道这个特殊情况——毕竟还没有军人来学考古的——于是慎重考虑之后,通知我说:考虑到你是部队学员,将来还要回部队,所以特许你可以在川大现有的文科专业中任选一个专业可作调配。不过,恰恰是这个时候,我寻访了当时川大考古专业负责人(当时称为考古教研室)之一的马继贤先生,请他帮我出出主意。没想到,他的一席话便改变了我的初衷:“学历史主要在书斋里读书就可以完成,但学考古又要读书,又要跑田野,还要学考古技术。”这番话让我不禁大为心动,古人*向往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豪放的读书人的生活方式不就摆在眼前了吗?于是,我决心留在考古专业学学再看。没想到这一留,就再没离开过考古了,一瞬间就过了几十年,一直留在四川大学,除了偶尔到国外访学之外,就再没有改过行。学考古,教考古,一辈子算是干考古了。 多年来,考古于我,真像是面临着浩瀚的深蓝色大海,从一开始,她就深深地吸引着我:她的宽阔,她的深沉,她的净洁,她随着阳光和白云可以转换呈现的无限风光,都让我痴迷不已。我对考古的兴趣和热爱,也与日俱增,从史前考古到历史时期考古,从汉唐考古到西藏考古,从美术考古到中外文化交流,考古学不同的研究领域都让我着迷,我都希望在其中能够有所收获,就像一个大山里来的孩子初见大海,充满了蔚蓝色的梦想,却始终感觉到她深不可测,难以潜入。更多的时候,只能伫立在海边听涛观海、岸边拾贝。——正因为如此,这本小书我取名为 《考古拾贝》,这一方面源自我在早年曾读到过一本很深沉、很美感的著作,叫作《艺海拾贝》,这或许给了我一个隐喻和暗示。另一方面,倒也十分妥帖——我写下的这些文字,时间跨度前后延续了几十年,就如同我在考古这瀚海边上拾起的一串串海贝一样,虽然说不上贵重,但自认为透过这些海贝,也能折射出几缕大海的色彩与光芒,让人对考古的世界浮想联翩。 我把书中这些文字大致归成了四组,各为一编。**编主要围绕长江上游地区的重镇成都及其周边地区的重要考古遗址、文化景观和生业经济等展开,这是我对自己家乡情有独钟的关注,文字浅显易懂,重在介绍。第二编则主要集中在汉晋时代长江上游地区从考古发现所体现出的中外文化交流,尤其是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位于西南地区的四川成都、重庆等地可能与外界存在的交通路线、文物考古物证等的考察,收录了我在这个方面的几篇论文。第三编从时代上延续到了唐宋时代,也是以一组论文为主,内容既有唐代祖国内地的考古发现及相关研究,也延伸到了唐代青藏高原上新兴的吐蕃王朝,更远的还涉及日本发现的和唐代使节王玄策有关的佛足印等,宋代则涉及四川地区的宋墓石刻内容考订、民族走廊上的文化交流等。第四编收录了几篇我为学生和同事们的学术著作所写的序,他们都是学术界的新秀,虽然多数人并没有显赫的光环笼罩,但都各具特色,富有潜力,我认为值得为他们“站台”,把他们的新作推荐给社会大众。这类文字近年来虽然数量还不少,但收入本书的这几篇是我精心选择过的,自认为可以一读。 需要说明的是,书中各篇文章有的原来附有较为详尽的注释,但按照本书编辑的要求,因为读者对象主要不是针对专业读者,而是面向社会大众,经过我和本书责任编辑以及举荐人刘进宝教授之间的协商,同意我保留其中必要的一些注释,主要是为了让读者了解文中所涉及的其他一些相关考古资料的出处,如果读者有兴趣的话,还可以方便“按图索骥”地去进一步拓展阅读面。而对一些常见史料的出处和考订性的注释,则原则上都删去,只有个别影响到对正文理解和平常难以见到的外文资料,保留了一些必要的注释,争取*大限度地适应这套丛书的既有风格。 *后,我要感谢进宝兄,如果不是他的力荐,我大概在目前还真的没有准备把手头所拾得的这几枚“海贝”串在一块儿并且公诸于众的。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学术助理李慧女士,她一如既往地为我整理了文稿中的注释和图片,并且认真地对文字做了必要的修订和审校工作,没有她的帮助,我也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本小书的汇集和技术处理,在此也向她致谢!如果文中出现任何错误,那都是我的责任。 书中的文字均是早年发表过的,此次结集出版时做了必要的文字处理,有的增加了插图,有的增写了必要的引言,以便更好地加深读者的理解。因为每篇文章相隔的年代各不相同,当时写作的背景也时过境迁,所以难免在全书文意的连续性、文风的统一性上无法体现出事先经过谋篇布局和深思熟虑的效果,粗陋草率之处,还望各位朋友海涵原谅!

内容简介

《考古拾贝》是著名学者霍巍先生有关考古的学术随笔集。所录文章皆是作者精心挑选,涉及成都及其周边地区的重要考古遗址、文化景观,汉晋时代长江上游地区考古发现的对外文化交流,以及唐宋时期的考古发现及相关研究等等。作者对巴蜀文化、丝绸之路、青藏高原、民族走廊、宋墓石刻等的考古研究和学术感悟娓娓道来,生动展现了一位考古学者学术成长的历程和他眼中的百千世界。

作者简介

霍巍,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长江学者,“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第七届、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考古学科成员,四川省考古学会会长。成果两次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多次获得省部级高等级成果奖,曾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发表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等领域论文三百余篇。现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学院学术院长,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等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