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4582390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6
- 出版时间:2024-09-01
- 条形码:9787545823905 ; 978-7-5458-2390-5
本书特色
1960年代,上海人知道的深圳,是反特故事片《秘密图纸》里的一个场景。深圳原住民知道上海,则是来自1980年TVB的电视剧《上海滩》。 一百年前,一代民族实业家为“上海制造”涂上了底色;半个世纪后,深圳一代风流占据了互联网时代诸多要塞。 中国*大的两个移民城市上海和深圳,在不同的年代起步,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奋发。它们既很不同,也有点相像。 上海是讲秩序的领头羊,深圳是强渡马拉河的角马。 有几份城市排行榜显示,有关人均收入、人均消费、人才吸引、活力度……上海和深圳,一直活跃在荣誉榜的C位圈。
内容简介
1960年代,上海人知道的深圳,是反特故事片《秘密图纸》里的一个场景。深圳原住民知道上海,则是来自1980年TVB的电视剧(上海滩)。
百年前,一代民族实业家为“上海制造”涂上了底色;半个世纪后,深圳一代风流占据了互联网时代诸多要塞。
中国*大的两个移民城市上海和深圳,在不同的年代起步,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奋发。它们既很不同,也有点相像。
上海是讲秩序的领头羊,深圳是强渡马拉河的角马。
有几份城市排行榜显示,有关人均收入、人均消费、人才吸引、活力度……上海和深圳,一直活跃在荣誉榜的C位圈。
本书不是长篇政论,也不是单纯的“双城记”,而是从城市文化的厚度、从公序良俗的纯度、从“上海制造”及其延长线的力度、从“上海人”和“深圳人”共性和特性……写出上海秩序的由来,也写出深圳气质的妖娆。
目录
作者简介
马尚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散文报告文学专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明复图书馆理事长,上海评弹团艺委会顾问。生于上海,老写上海,写上海到老。这是作者第八本以“上海”冠名的书。 马骥远,生在宁波,长在安徽,工作在深圳,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文学硕士。从事新闻工作30年,现任深圳报业集团晶报社采访中心主任,主任记者。2008年亲历汶川大地震灾区报道,并在深圳对口支援甘肃指挥部驻点采访;2013年至2016年,担任晶报驻台湾记者。多次获得广东新闻奖、深圳新闻奖;2023年,获得深圳第七届新闻英才奖。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见字如面
¥15.9¥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2.5¥46.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23.1¥39.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瓦尔登湖
¥11.1¥39.0 -
夏日走过山间
¥11.3¥30.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流星雨(八品)
¥11.2¥32.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5.8¥15.0 -
到山中去
¥9.1¥30.0 -
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
¥21.9¥49.8 -
橙黄橘绿半甜时
¥17.9¥4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50.3¥68.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7.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