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9793951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89
- 出版时间:2024-09-01
- 条形码:9787519793951 ; 978-7-5197-9395-1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法学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丰富多元的经济法学理论思潮,这些理论思潮主要有:干预—调控主义思潮、整体主义思潮、理性主义思潮、历史主义思潮、分析实证主义思潮、立宪主义思潮。这些理论思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法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提出“促进-发展”目标范式、“秩序—权益”法益范式(双层法益保护结构范式)、“经营者-消费者”主体范式、“风险-安全”功能范式、“监管-监督”实施范式、“经济宪法—经济行政法—社会经济法”体系范式,分别从经济法的法律目标、经济法的法益保护、经济法的特定主体、经济法的社会功能、经济法的实施方式、经济法的体系构成等角度,提炼了经济法的一些特定认知规律。这些特定认知范式的形成,对中国经济法制度的完善以及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的深入具有指导意义和引领价值。
目录
**章 作为立法现象的经济法
**节 形式经济法与实质经济法的区分
一、形式经济法
二、实质经济法
第二节 经济立法中的时间观
一、经济法规范中的时间元素
二、经济立法的线性时间观
三、经济立法的周期性时间观
第三节 经济立法的目标选择
一、经济立法的目标选择与经济法法律中的目的条款
二、一元多层次税法立法目的体系:经济立法目的的个案分析
第四节 中国经济立法的历史周期划分与重点调节对象
一、经济立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制度变量
二、中国经济立法的历史周期划分
三、中国经济立法重点调节的社会关系
第五节 经济立法技术的改进
一、纵向立法可操作性的加强
二、地方经济立法的主题选择与功能配置
第六节 超前性经济立法模式的思考
一、超前性经济立法的含义及其具体实践
二、对超前性经济立法的评价
三、超前性经济立法的路径选择
第二章 作为文化现象的经济法
**节 经济法文化现象的主要表现
一、以经济立法为手段主动介入公共经济生活
二、丰富多元的经济法概念与学说
三、社会对经济法的存在有较强感知
第二节 大陆法系传统国家接受经济法文化的主要原因
一、两大法系对公共经济生活中危险防范方式的差异性选择
二、法律整合传统与规划性立法活动的开展
三、职业经济法学家群体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经济法的文化现象背景与独特发展语境
一、中国经济法文化现象的生成原因
二、中国经济法制度与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独特语境
三、发展理念在中国经济法法律规范中的体现
第三章 作为知识现象的经济法
**节 中国经济法知识现象的形成
一、域外经济法理论对中国经济法学的影响
二、中国经济法理论与知识的本土化与自足化过程
第二节 经济法知识化的识别与判断标准
一、经济法知识的可靠性
二、经济法知识的基本稳定性
三、经济法知识的可传播性
四、经济法知识的可识别性
五、可用于考核和验收的经济法知识体系
第三节 现有经济法知识的主要缺憾
一、经济法专有范畴的缺失
二、社会理解与专业理解的不一致
第四节 经济法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改进
一、经济法总论教学方式的改进
二、经济法学与其他部门法学科的沟通与交流
本编小结
第二编 中国经济法学理论思潮
第四章 干预—调控主义
**节 干预—调控主义的思想谱系
一、干预—调控主义经济法学说的梳理
二、干预—调控主义经济法学说的共同特点
第二节 干预—调控主义的具体展开
一、确立经济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合法性
二、经济法体系的初步构建
三、与传统部门法既关联又区分的中国经济法理论体系
第三节 干预—调控主义的新发展
一、有待升华的干预—调控主义经济法学理论品格
二、干预—调控主义经济法学理论研究中的改进与完善
第五章 整体主义
**节 整体主义的研究谱系
一、方法论意义上的整体主义
二、整体主义经济法学理论的基本指向
第二节 整体主义在经济法理论中的具体展开
一、经济法主体及其结构的重新诠释
二、社会整体利益的经济法解读
三、整体主义对法律适用的影响
第三节 整体主义的贡献、反思与评价
一、整体主义的理论贡献
二、整体主义的反思
三、整体主义的评价
第六章 理性主义
**节 法律类型学的分析框架
一、形式合理性
二、实质合理性
第二节 经济法研究中的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之争
一、形式理性优先
二、实质理性法
第三节 理性主义运用于经济法中的两个焦点问题
一、实质公平原则的法律解释问题
二、经济法法典化的争议
第四节 对理性主义经济法学理论思潮的评价
第七章 历史主义
**节 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维度
一、经济法作为部门法得以生成的历史必然性
二、偶然性事件与经济立法的关联
三、中国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特定历史环境
第二节 经济法的文化解释与历史合理性探究
一、经济法历史渊源的文化解释
二、经济法的历史合理性探究
第三节 历史主义经济法学理论思潮的评析
第八章 分析实证主义
**节 经济法分析实证的基础理论研究
一、以要素为中心的语词分析实证
二、要素量化与语义分析相结合的分析实证
第二节 经济法学基础理论中的实证研究方法:现状及类型
一、实证研究方法在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引入与运用
二、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描述性实证
三、以文献计量为方法的实证研究
第三节 对经济法分析实证主义思潮与实证主义方法论的评述
一、分析实证研究范式解释真实经济法问题的局限性
二、实证研究的驱动力不足:投入与产出比的失衡
三、经济法实证分析的问题意识尚有不足
四、实证研究方法的单一及可持续发展的不足
第四节 经济法基础理论实证研究方法的改进
一、经济法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论转型:精细化研究的意识
二、经济法学实证研究的样本选择
三、经济法学实证研究的基础设施和程序规范
第九章 立宪主义
**节 经济宪法学的研究
一、经济宪法的概念起源与内涵描述
二、中国经济宪法学的基本经济制度面向
三、宪法与经济法的关系
第二节 经济宪治:经济法学理论基础的重构
一、经济法的根本立足点:实现宪法确立的经济秩序
二、经济宪法:经济法的效力基础与规范基础
三、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判断与合宪性约束
第三节 经济法中子部门法的经济宪法语境
一、反垄断法的经济宪法语境
二、财税法的经济宪法化
第四节 对立宪主义经济法学理论思潮的评价
本编小结
第三编 中国经济法学认知范式
第十章 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的递进式理论周期
**节 以《民法通则》颁布为标志的**个理论周期
一、大经济法与小经济法两个理论阶段的划分
二、**个理论周期的成果与局限
第二节 以建立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为标志的第二个理论周期
一、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建构对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的影响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经济法价值目标的确立
第三节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为标志的第三个理论周期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经济法部门确立的理论意义
二、法理学视域中的中国经济法与中国经济法学
第四节 《民法典》时期经济法学理论研究的转型
一、《民法典》影响下经济法法典化的路径讨论
二、《民法典》中经济公法规范的结构、功能及其影响
第十一章 以调整对象和法律关系为核心的传统认知范式
**节 “调整对象—法律价值—基本原则—法律体系”的经济法认知范式
一、以调整对象为本体建构的经济法理论学说
二、经济法的价值
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四、经济法的体系
第二节 “主体—权利—行为—责任”的经济法认知范式
一、经济法主体
二、经济法权利
三、经济法行为
四、经济法责任
五、经济法法律关系结构的特殊性
第三节 基于传统认知范式的经济法司法适用专门化
一、经济法司法适用专门化趋势日益凸显
二、经济法司法适用专门化的现实基础
三、专门法院审理经济法纠纷的中国化进路
第十二章 以“政府—市场”关系为主线的基本认知范式
**节 “政府—市场”关系认知范式的内涵及其理论演进
一、现代市场经济的主线:政府与市场关系
二、“政府—市场”关系认知范式的理论演进路径
三、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市场优先的法律反映
第二节 “政府—市场”关系认知范式的改进建议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是一种互益型的经济法治秩序
二、区分政府与市场关系中的正向作用和反向作用
三、重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实践转化
第三节 数字社会中现代市场经济的“变”与“不变”
一、现代市场经济之“变”
二、现代市场经济之“不变”
第四节 超大规模市场结构对经济法实施的影响
一、在超大规模市场环境中讨论经济法实施问题的必要性
二、我国经济法实施过程中的地域差异性及其问题梳理
第五节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法治化路径
一、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市场规制措施
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阶段的政府抵御风险职责
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全面暴发阶段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四、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消退阶段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第十三章 经济法特定认知范式的凝练
**节 “促进—发展”目标范式
一、经济发展模式与所处阶段对促进型经济法产生的具体影响分析
二、“促进—发展”范式对中国经济法的具体影响
第二节 “秩序—权益”双层法益保护结构范式
一、经济法法益结构的研究成果
二、竞争法的“竞争秩序—消费者权益”保护结构
三、金融法的“金融秩序—投资者权益”保护结构
四、财税法的“财政秩序—纳税人权益”保护结构
五、经济法双层法益保护结构的模式意义
第三节 “经营者—消费者”主体范式
一、“经营者—消费者”范式是对市场层面经济法主体的认知范式
二、“经营者—消费者”主体架构带来的法律权益结构与表达技术变化
三、国家与经营者的关系:经营自由权的社会责任边界
四、国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消费者权益的公共利益边界
第四节 “风险—安全”功能范式
一、“风险—安全”范式的研究成果梳理
二、“风险—安全”理念对经济法的影响
三、经济法法律文本中的“风险—安全”机制
第五节 “监管—监督”实施范式
一、监管与监督的含义
二、经济法法律规范中的监管
三、监督权力的来源:基于法律文本的考察
四、监督的主体与形式
第六节 “经济宪法—经济行政法—社会经济法”体系范式
一、学理层面上经济法体系的意义
二、经济宪法的表达形式
三、经济行政法的范围指涉
四、社会经济法中的主体与行为
本编小结
参考文献
后 记
作者简介
单飞跃
1965年7月生,湖南省平江县人。法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经济法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学理论、经济宪法、财税法学。
张 玮
1987年9月生,安徽省宿松县人。经济学博士,铜陵学院法学院副教授。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学、证券法学。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10.9¥3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8.6¥28.0 -
规则为什么会失败:法律管不住的人类行为暗码
¥47.2¥59.0 -
法律常识一本全
¥10.5¥38.0 -
中国古代司法的精神
¥26.2¥36.0 -
文字之讼-语言与民事案件
¥21.3¥29.0 -
批判法学-一个自由主义的批评
¥15.0¥20.0 -
患者安全.法律政策和实务
¥26.2¥36.0 -
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修订版)
¥23.4¥32.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2¥4.0 -
论法治与德治: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运动的内在观察(八品)
¥22.6¥58.0 -
蛛丝马迹-犯罪现场专家讲述的故事
¥24.9¥42.0 -
简约法律的力量
¥24.8¥34.0 -
【2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用版)
¥14.8¥25.0 -
一看就懂的法律常识/李叔凡
¥17.1¥59.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2.9¥39.8 -
圆圈正义
¥25.4¥46.0 -
法政纠结-北洋政府时期罗文干案的告诉与审断
¥24.8¥68.0 -
实证派犯罪学
¥9.8¥18.0 -
虚拟论证-论法律人及其他论证者的论证助手设计
¥20.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