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图学史研究的新视野-(:“《地图学史》翻译工程”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包邮地图学史研究的新视野-(:“《地图学史》翻译工程”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星价 ¥158.1 (7.6折)
2星价¥158.1 定价¥20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2737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73
  • 出版时间:2024-10-01
  • 条形码:9787522727370 ; 978-7-5227-2737-0

内容简介

本论文集收录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地图学史》翻译工程”项目组于2019年8月在云南大学召开的“地图学史前沿论坛暨‘《地图学史》翻译工程’国际研讨会”上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论文。这些论文反映了当前国际地图学史领域*新的研究成果,补充了《地图学史》丛书前三卷出版后的一些*新发现,展现了国际地图学史研究未来发展方向和学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目录

一 地图与文化交流 地图的实现、遥远的关系和关键带:地图学史的下一步 中世纪以来人体与大地的类比关系研究 人口和知识的迁移:世界地图学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文明以及中朝日三国的漫长旅程(14-17世纪) 对话翻译的载体:莱顿大学图书馆东亚地图 跨文化交流与世界史中地图学的发展:前现代欧亚大陆关于印度的知识流二 地图、历史与文化 试论地图上的长城 清朝前期宫廷舆图:旨令、造送、御览与庋藏——以《天下舆图总摺》为中心的考察 地图、设计与知识:从地理“科学”到装饰“艺术” 19世纪基奥瓦艺术中的地图学动力 上河地区地图绘制:地图学与19世纪晚期法国在西非的殖民扩张 玄奘朝圣之行与日本佛教世界地图的关系 地理位置与相对位置:北宋初期阵图的概念与实践一 地图与文化交流 地图的实现、遥远的关系和关键带:地图学史的下一步 中世纪以来人体与大地的类比关系研究 人口和知识的迁移:世界地图学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文明以及中朝日三国的漫长旅程(14-17世纪) 对话翻译的载体:莱顿大学图书馆东亚地图 跨文化交流与世界史中地图学的发展:前现代欧亚大陆关于印度的知识流 二 地图、历史与文化 试论地图上的长城 清朝前期宫廷舆图:旨令、造送、御览与庋藏——以《天下舆图总摺》为中心的考察 地图、设计与知识:从地理“科学”到装饰“艺术” 19世纪基奥瓦艺术中的地图学动力 上河地区地图绘制:地图学与19世纪晚期法国在西非的殖民扩张 玄奘朝圣之行与日本佛教世界地图的关系 地理位置与相对位置:北宋初期阵图的概念与实践 宋元时代版刻城市地图初探 元代前中国文献地图的黄河源头 制图六体实为制图“三体”论 郑若曾系列地图中岛屿的表现方法 地理知识与贸易拓展一十七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手稿地图上的南海 清末民国中国历史地图编绘与民族国家建构 古籍中所见“黄河全图”的谱系整理研究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陕西舆图》绘制年代的再认识 三 研究评述 1987年以来对中世纪地方和区域地图的研究 地图绘制过程历史研究的新方向 19世纪的地图史主题 时代与历史书写一中国古代地图学史书写的形成以及今后的多元化 “*早的”古地图甲骨《田猎图》辨误 反思与展望——多元视角下的古地图研究述评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卜宪群,男,1962年11月生,籍贯安徽南陵。1987年参加工作,199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1995年到历史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所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院历史学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韩国简帛学会兼职研究员。安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是秦汉史、简帛学。 成一农,历史学博士,现任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