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贱讼与健讼 清代州县诉讼的基本结构

包邮贱讼与健讼 清代州县诉讼的基本结构

1星价 ¥72.5 (7.4折)
2星价¥72.5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268204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48
  • 出版时间:2024-09-01
  • 条形码:9787542682048 ; 978-7-5426-8204-8

内容简介

本书批判了美、日等国法律史专家研究存在的重大不足,以“贱讼与健讼”为主题,贯穿分析其在州县诉讼各层面的影响和表现。本书表层详细解析诉讼分类、当事人的诉讼策略、官代书职责、证据规则、讼师的规制与官方裁决思路等具体制度与行为,中层探究地方官任命与考核机制等支配具体行动的制度逻辑,深层追问支撑、影响或扭曲诉讼与司法逻辑的财税政策与官方意识形态。受限于主观客条件,官方强化贱讼,致使当事人健讼风起云涌,两者相互促成。这对结构性矛盾表达了当事人与州县官间的持久对立与交互影响,在内地十八省不同时空持续存在。律例主要为州县官用以息事宁人的议价工具,纠纷解决思路及体制缺陷诱导更多心存侥幸者屡断屡翻,反过来提升了州县官贱讼决心。官方对健讼之风的谴责成为案件尘积背景下的叙事策略,对其道德评判掩盖了衙门治理能力不足、“营利性”为政倾向、紧缺财政和官僚组织机制僵化等缺陷,将司法困境归咎于民风败坏,将问题解决方式转向对民众道德驯服与讼师整体污名化。随时间流逝,贱讼与健讼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尖锐。

目录

导论 **节 固有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第二节 个案研究与逻辑漏洞 第三节 史料运用的问题与应对 第四节 命题选择与研究局限的超越 **章 诉讼的分类 **节 引言 第二节 清代诉讼分类的框架 第三节 诉讼分类对社会的影响 第二章 审前行为的控制 **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状式条例》的源流与规范 第三节 《状式条例》的适用 第四节 《状式条例》的功能与价值观 第三章 官代书的职责 **节 官代书的制度沿革 第二节 内容与特征 第三节 职责与制度规范 第四节 实质与近代走向 第四章 诉讼代理机制 **节 诉讼代理机制的“前世今生” 第二节 抱告适用的资格与责任 第三节 抱告制度的流变及其功能 第五章 健讼与证据规则 **节 应对健讼的经验与不足 第二节 证据制度对健讼的回应 第三节 证据规则价值观与古今对比 第六章 诉讼的程式 **节 “诉讼语言”的选择偏好 第二节 诉讼请求正当化的方式 第三节 诉讼方式承载的制度信息 第七章 讼师的规制 **节 讼师与诉讼缘起的认知 第二节 官员规制讼师的方式 第三节 讼师业务与社会需求 第四节 规制讼师的反思 第八章 裁判的模式 **节 黄岩县诉状裁判的概况 第二节 案件受理与批示逻辑 第三节 律例功能与官员的考量 第四节 纠纷解决与规则之治辨析 第五节 裁判特征的再思考 第九章 积案与上级监督 **节 案件积压与制度应对 第二节 上级司法监控的实效 第三节 监督失效的多维分析 第十章 诉讼结构的再思考 **节 贱讼考量与诉讼正当性理念 第二节 支配诉讼体制的因素 第三节 诉讼结构研究的思路总结 结论 附录一 作者发表的本主题相关论文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邓建鹏,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法方向),法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金融科技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曾先后就读宁都二小、刘坑中学、南大、武大及北大;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及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教学效果十佳教师”;研究领域为金融法和法律史,金融监管建议获国家领导人批示与采纳近十次,合著《区块链国际监管与合规应对》《互联网金融法律与风险控制》(第2版);主持完成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专著有《财产权利的贫困》(第2版)、《清末民初法律移植的困境》《中国法制史》(第3版),主编《清帝国司法的时间、空间和参与者》《法制的历史维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