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60819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43
- 出版时间:2024-10-01
- 条形码:9787306081933 ; 978-7-306-08193-3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山大学中文系百年系庆而撰。中国语言文学系与中山大学同龄,2014年建系已经一百年。百年来中文学科发展薪火相传,代有传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寻找新的突破点。作为国内一流学科,积累的丰厚的历史,成果卓著,影响深远。总结学科历史,是为了新时代学科的新发展。本书内容包括中国文学批评学科史、民俗学学科史、古文字学学科史、词学学科史、戏曲学科发展史、语言学学科史、文艺学学科发展史等。
目录
序
中国文学批评学科史
一、陈钟凡及其创立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学术基础
二、陈钟凡的近代眼光与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体系之初建
三、朱自清评陈钟凡之批评史
四、方孝岳与《中国文学批评》
五、方孝岳的“活看”与批评本能
六、诗史互证与比较研究
七、从诗文评到诗文集
八、批评原理与批评学之关系
九、余论:学术名著与入门书
民俗学学科史
一、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从“民间文艺”到“民间文化”
二、20世纪40—70年代:建设民间文艺学
三、20世纪70年代至今: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并重
古文字学学科史
一、学科源流
二、代表性学者和作品
三、学科特色
四、学科未来展望
词学学科史
一、与校同生,渐趋专精
二、教学互补,古今转型
三、国运更新,我辈钟情
四、转向词论,仍重声情
五、预流集成,乘时振兴
结语百年如晤,一脉相承
戏曲学科史
一、学科源流
二、代表人物与著作
三、学科特色
四、学科展望
语言学学科史
一、学科源流
二、标志性人物和作品
三、机构组织与刊物
四、学科特色与展望
文艺学学科史
一、学科源流
二、学科特色
三、人才培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史
一、学科源流
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师及成果
三、学科特色
四、展望
现当代文学学科史
一、学科的发生:兴起于新旧文学的缝隙之中
二、新学科的建立:曲折前行
三、新时期、新发展
四、新起点、高品质
五、奋进新时代,任重而道远
古代文体学学科史
一、学术队伍建设
二、以项目推动学术研究
三、举办学术会议,加强合作交流
四、研究成果与学术贡献
附录
附录一:2009—2023年人选国家级科研项目一览表
附录二:2009—2023年发表一类论文一览表
附录三:2009—2023年出版重要著作一览表
附录四:2009—2024年学术成果获奖一览表
附录五:2007—2024年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国家“万人计划”、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一览表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彭玉平,江苏人,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会长。 王琤,中山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见字如面
¥15.9¥49.8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瓦尔登湖
¥12.9¥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随园食单
¥9.1¥30.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回声与倒影
¥13.7¥36.0 -
到山中去
¥10.5¥30.0 -
流星雨(八品)
¥12.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