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时代的司法变革

包邮数字时代的司法变革

1星价 ¥160.4 (8.1折)
2星价¥160.4 定价¥1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41830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88
  • 出版时间:2024-11-01
  • 条形码:9787100241830 ; 978-7-100-24183-0

本书特色

一本书解读数字时代下司法如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司法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身处数字时代,我们越发感受到现代科技给司法带来的改变,在线庭审、智慧法院等司法实践逐渐融入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何看待科技对司法的影响,如何应对数字时代的司法变革,如何使科技服务于司法,更好地推动公平正义的实现,这些都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必然要思考的问题。作者结合法学经典理论和国内外司法实际,从十八个方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了数字时代的司法变革这一热点问题,以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内容简介

数字时代,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司法的现实样态。大数据法律监督、互联网审判、智能辅助裁判等正在中国发生的鲜活的司法实践,在为司法研究提供生动样本的同时,也对司法理论提出了全新又深刻的挑战。本书分为两部分:上篇探讨现代科技引入司法的总体规范性问题,以及技术本身在司法中运用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问题;下篇研究现代科技在司法领域中的实践应用,以及新技术在司法中运用的配套机制设计。未来已来,通过对数字时代司法变革的体系性思考,本书尝试探讨数字化背景下的中国式司法现代化,以期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体现司法担当。

目录

导 论 上 篇 **章 亲历性原则与在线庭审的情态效应 一、 引 言 二、 庭审情态效应的发生机理 三、 在线庭审的情态效应 四、 在线庭审的功能实现 五、 结 语 第二章 现代科技引入对司法统一的影响与重构 一、 引 言 二、 现代科技与司法统一 三、 司法统一在辅助处理阶段的困境与构建 四、 形式裁量阶段司法统一的冲突与消解 五、 实质审判阶段:司法统一与理性审判 六、 结 语 第三章 人工智能在刑事司法裁判中的应用及规制 一、 引 言 二、 人工智能裁判的现实样态 三、 人工智能裁判的合理性基础与价值权衡 四、 人工智能裁判的现实风险及技术缺陷 五、 人工智能裁判的规制路径 六、 结 语 第四章 司法大数据应用的理性化悖论及制度破解 一、 引 言 二、 理性化悖论的概念分析 三、 司法大数据的形式理性检视 四、 司法大数据的实质理性反思 五、 悖论破解:在制度中重构法官“卡里斯玛” 六、 结 语 第五章 法律推理的模型与可计算化理论 一、 引 言 二、 法律推理模型的类型化演进 三、 法律推理可计算化的中国现实 四、 法律推理的可计算化理论 五、 法律三段论的可计算化理论 六、 结 语 第六章 智能辅助审判的算法透明化问题研究 一、 引 言 二、 智能辅助审判算法透明化的合理限度 三、 智能辅助审判算法透明化的实践困境 四、 智能辅助审判算法透明化的规制路径 五、 结 语5 下 篇 第七章 大数据视野下犯罪预测的机遇、风险与规制 一、 大数据背景下犯罪预测的本质与创新 二、 犯罪预测数据化的新机遇 三、 犯罪预测数据化的可能风险 四、 犯罪预测数据化的规制路径 五、 结 语 第八章 大数据侦查的基本定位与法律规制 一、 引 言 二、 大数据侦查与我国传统侦查模式之关系 三、 作为一种强制性侦查措施的大数据侦查 四、 大数据侦查法律规制的双重路径 五、 结 语 第九章 数字时代的积极主义法律监督观 一、 积极主义法律监督观的提出 二、 积极主义法律监督观的理论基础 三、 积极主义法律监督观的实践逻辑 四、 积极主义法律监督观的局限性及其应对 五、 结 语 第十章 全域数字法治监督体系的构建 一、 全域数字法治监督体系的提出 二、 全域数字法治监督体系的基本要求与目标 三、 全域数字法治监督体系的技术维度 四、 全域数字法治监督体系的风险与挑战 五、 结 语 第十一章 数字时代不起诉制度的机遇、困境与变革 一、 引 言 二、 数字时代不起诉制度的新机遇 三、 数字技术介入不起诉制度的困境与回应 四、 数字时代下不起诉制度的程序设计 五、 结 语 第十二章 人工智能裁判与审判中心主义的冲突和消解 一、 人工智能裁判与审判中心主义的不同样态 二、 人工智能裁判与审判中心主义的冲突 三、 人工智能裁判与审判中心主义冲突之消解 四、 结 语 第十三章 现代科技融入刑事辩护的机遇、挑战与风险防范 一、 引 言 二、 现代科技融入刑事辩护的理论原点 三、 现代科技融入刑事辩护的具体挑战 四、 现代科技融入刑事辩护的风险防范 五、 结 语 第十四章 电子数据在刑事证据体系中的定位与审查判断规则 一、 引 言 二、 双重定位:电子数据的法定化与传统证据的电子数据化 三、 从裁判文书看电子数据在刑事证据体系中的定位 四、 以“求真”为导向的电子数据的审查判断 五、 对司法鉴定的依赖抑或是对专家辅助人的倚重 六、 迈向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数据及其审查判断规则 七、 结 语 第十五章 区块链司法存证的应用及其规制 一、 引 言 二、 区块链司法存证的规范定位与实践模式 三、 区块链司法存证与电子数据的审查判断 四、 区块链司法存证的局限及其规制 五、 结 语 第十六章 在线纠纷解决机制社会性推广的挑战与治理 一、 引 言 二、 在线纠纷解决机制的研究现状 三、 在线纠纷解决机制的核心特点与应然遵循 四、 在线纠纷解决机制社会性推广的多重挑战 五、 在线纠纷解决机制社会性推广的治理路径 六、 结 语 第十七章 司法裁判人工智能化的困境破解与机制设计 一、 引 言 二、 人工智能在司法裁判中的应用 三、 困境:人工智能裁判的司法风险 四、 人工智能裁判与法官裁判的比较优势 五、 人工智能辅助司法裁判的机制设计 六、 结 语 第十八章 智慧司法背景下在线诉讼发展的困境与消弭 一、 引 言 二、 在线诉讼及其价值 三、 在线诉讼发展的现实状况 四、 在线诉讼发展的实践可行性分析 五、 刑事司法领域在线诉讼发展的现实问题 六、 在线诉讼发展的新路径展望 七、 结 语 附 录 域外数字时代的司法变革文献综述——以英、美、澳、法、德五国为例 一、 远程作证 二、 在线(网络)法院 三、 在线纠纷解决(ODR) 四、 人工智能与司法 五、 智慧警务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胡铭,法学博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光华法学院院长,兼任浙江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2011计划”浙江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入选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