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包邮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1星价 ¥99.4 (7.2折)
2星价¥99.4 定价¥1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4286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8
  • 出版时间:2024-11-01
  • 条形码:9787522742861 ; 978-7-5227-4286-1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了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有关所有制的论述,结合时代背景和具体语境,从所有制的外部关系、内部关系、主体关系和客体关系四个维度,对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统建构,揭示了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的历史背景、实践基础、理论渊源、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及其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在苏联革命建设改革中的经验与教训,总结了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并在与西方产权理论的比较中,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了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的发展前景及其当代价值。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 (二)国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 (三)现有研究成果述评及本课题的研究空间 三 研究内容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基本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 创新与不足之处**章 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的历史考察 **节 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产生的社会条件 一 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 (二)国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 (三)现有研究成果述评及本课题的研究空间 三 研究内容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基本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 创新与不足之处 **章 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的历史考察 **节 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产生的社会条件 一 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 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产生的科学基础 三 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形成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 马克思对所有制关系理论研究的探索历程 一 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萌芽时期 二 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成熟时期 三 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完善时期 第三节 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的基本内容与学理基础 一 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 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的认知框架 三 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的学理基础 第二章 马克思所有制外部关系理论 **节 马克思所有制外部关系理论的逻辑起点 第二节 马克思所有制外部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 关于私有制的起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论述 二 关于所有制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形态等之间关系的论述 三 关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的关系的论述 第三节 对马克思所有制外部关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一 苏联革命建设时期对马克思所有制外部关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二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对马克思所有制外部关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三 马克思所有制外部关系理论的发展前景 第三章 马克思所有制内部关系理论 **节 马克思所有制内部关系理论的逻辑起点 第二节 马克思所有制内部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 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二 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三 “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 四 “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统一及其实践路径 第三节 对马克思所有制内部关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一 苏联革命建设时期对马克思所有制内部关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二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对马克思所有制内部关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三 马克思所有制内部关系理论的发展前景 第四章 马克思所有制主体关系理论 **节 马克思所有制主体关系的逻辑起点 第二节 马克思所有制主体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 关于“个体”与“共同体”对立统一关系以及“自由人联合体” 二 关于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与“个人所有”对立统一关系 三 关于生产资料所有者与劳动力所有者对立统一关系 四 关于阶级和阶层的划分依据、阶级分析法以及阶级斗争学说等 五 关于不同性质所有制中的主体关系的论述 第三节 对马克思所有制主体关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一 苏联革命建设时期对马克思所有制主体关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二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对马克思所有制主体关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三 马克思所有制主体关系理论的发展前景 第五章 马克思所有制客体关系理论 **节 马克思所有制客体关系理论的逻辑起点 一 从客体占有关系对所有制形式的划分 二 客体关系结构生成及主客体相互作用 三 基本客体关系结构和派生客体关系结构 第二节 马克思所有制客体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 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关系 二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与实现条件 三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四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分配方式及其内在联系 五 生产资料占有方式与阶级、阶层等划分标准及其内在关系 第三节 马克思所有制客体关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一 苏联革命建设时期对马克思所有制客体关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二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对马克思所有制客体关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三 马克思所有制客体关系理论的发展前景 第六章 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的当代价值 **节 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的比较 第二节 基于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对“私有化”思潮的批判 第三节 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的实践价值 一 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二 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第四节 马克思所有制关系理论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徐国民,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意识形态建设等,先后主持国家社科项目等课题20余项,在CSSCI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合著1部。曾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上海市“育才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教学贡献奖、华东理工大学首届大学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荣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