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的历史轨迹

- ISBN:9787559874139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1-01
- 条形码:9787559874139 ; 978-7-5598-7413-9
本书特色
《现代中国的形成》姊妹篇,著名历史学者李怀印全新力作,任锋、倪玉平、郭忠华、肖滨、刘永华一致推荐;
在二百年视野中理解中国的现代化。自1850年以来,中国现代化走过了何种轨迹?以解决哪些问题作为核心?与西方现代化有何种重要区别?在本世纪中叶建立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又存在哪些比较优势和主要难题?本书对这些基本问题做了令人信服的回答,并大胆预测本世纪中叶中国有望完成历时两百年的现代化全过程;
研究视野开阔宏大。本书既有长时段的纵深把握,又有跨区域的横向比较,融合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多重视角,将中国置于东亚文化圈乃至世界史的广阔视域中,照见200年来中国现代化发展和演进的历史脉络;
理论独特。本书摆脱西方中心论,关注国史叙事的前沿动向,接续了作者关于现代中国形成、发展的恢弘理论,立足地缘战略、财政构造、政治认同这三个国家转型的关键变量,全景式展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复杂互动,透析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观点聚焦,新见迭出。本书不囿于任何一家学说、一种主义,而是以“现代化”这一概念为核心,以中国自身发展路径为方法,围绕中国现代化200年的历史反思和经验总结,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全球化理论等进行深刻辨析,澄清了隐伏其中的迷思,从而揭示出中国自身的历史轨迹与特色所在;
强烈而敏锐的现实关怀。本书现实意义显著,以极强的问题意识,持续关注1850年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实践历程及理论构建,从晚清时期现代化的艰难启动到改革前30年的经济增长,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奇迹等,既立足历史,又放眼现实和未来,关照当代中国国家发展和转型等深层问题,展望21世纪中叶中国完成现代化全过程的综合图景。
编辑推荐
自1850年以来中国近代社会之巨变,不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断输入而中国仅仅被动回应的历史,而是中华民族主动上下求索、积极变革,*终有所蜕变的抗争史。作为《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的姊妹篇,本书延续了之前的理论框架,即以地缘、财政、认同多线条为一体,爬梳了中国现代化曲折复杂的历史轨迹,阐释其政治经济的多重逻辑。《现代中国的形成》中的未竟之语,作者都写在了本书。
此外,本书不忽视难以把握的历史潜流,不回避一些必须直面的问题,坚持正面的从容剖析,让史实说话,对改革前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成败、中国主流经济学界的误区等问题,进行了冷静客观的历史分析,进一步突出中国的“大国竞争优势”。
《现代中国的形成》姊妹篇,著名历史学者李怀印全新力作,任锋、倪玉平、郭忠华、肖滨、刘永华一致推荐;
在二百年视野中理解中国的现代化。自1850年以来,中国现代化走过了何种轨迹?以解决哪些问题作为核心?与西方现代化有何种重要区别?在本世纪中叶建立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又存在哪些比较优势和主要难题?本书对这些基本问题做了令人信服的回答,并大胆预测本世纪中叶中国有望完成历时两百年的现代化全过程;
研究视野开阔宏大。本书既有长时段的纵深把握,又有跨区域的横向比较,融合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多重视角,将中国置于东亚文化圈乃至世界史的广阔视域中,照见200年来中国现代化发展和演进的历史脉络;
理论独特。本书摆脱西方中心论,关注国史叙事的前沿动向,接续了作者关于现代中国形成、发展的恢弘理论,立足地缘战略、财政构造、政治认同这三个国家转型的关键变量,全景式展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复杂互动,透析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观点聚焦,新见迭出。本书不囿于任何一家学说、一种主义,而是以“现代化”这一概念为核心,以中国自身发展路径为方法,围绕中国现代化200年的历史反思和经验总结,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全球化理论等进行深刻辨析,澄清了隐伏其中的迷思,从而揭示出中国自身的历史轨迹与特色所在;
强烈而敏锐的现实关怀。本书现实意义显著,以极强的问题意识,持续关注1850年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实践历程及理论构建,从晚清时期现代化的艰难启动到改革前30年的经济增长,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奇迹等,既立足历史,又放眼现实和未来,关照当代中国国家发展和转型等深层问题,展望21世纪中叶中国完成现代化全过程的综合图景。编辑推荐
自1850年以来中国近代社会之巨变,不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断输入而中国仅仅被动回应的历史,而是中华民族主动上下求索、积极变革,*终有所蜕变的抗争史。作为《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的姊妹篇,本书延续了之前的理论框架,即以地缘、财政、认同多线条为一体,爬梳了中国现代化曲折复杂的历史轨迹,阐释其政治经济的多重逻辑。《现代中国的形成》中的未竟之语,作者都写在了本书。
此外,本书不忽视难以把握的历史潜流,不回避一些必须直面的问题,坚持正面的从容剖析,让史实说话,对改革前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成败、中国主流经济学界的误区等问题,进行了冷静客观的历史分析,进一步突出中国的“大国竞争优势”。
同时,根据作者的分析,中国的现代化发轫于1850年代,始自国人有意识地探寻*适合自身国情的生存发展道路。从那时起,几乎每过半个世纪,中国便会朝着现代化的目标,迈上一个新台阶。19世纪后半期,凭借大国的规模优势和古老文明的韧性,晚清政权避免了四分五裂的厄运。20世纪前半期,中国成功地从一个传统的疆域国家,转型为高度集中统一的现代主权国家,并且在随后的半世纪完成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过渡。21世纪以来,现代化进入全新阶段,即在大国竞争的条件下,再花半世纪的时间,实现全方位的现代化。作者大胆预测,中国有望到2035年前后,稳步迈入发达国家的门槛,*终将于本世纪中叶,不仅在物质文明上,而且在政治文明上,走在世界上先进国家的前列,完成历时两百年的现代化全过程。
内容简介
现代化是中国自近代以来的不懈追求。中国现代化走过了何种轨迹?以解决哪些问题作为核心?与西方现代化有何种重要区别?在本世纪中叶建立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又存在哪些比较优势和主要难题?本书对这些基本问题做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本书为著名历史学者李怀印全新力作。书中立足地缘战略、财政构造、政治认同等国家转型的关键变量,展开一幅从地缘国家向主权国家、工业国家依次过渡的宏伟历史画卷,在二百年视野中理解中国的现代化。作者持续关注1850年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与演进轨迹,从晚清时期现代化的艰难启动到改革前30年的经济增长,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奇迹等,并展望2050年中国的现代化前景,既立足历史,又注重将中国置于全球背景中进行考察,展现了中国现代化展开的独特方式,可为思考当下变局提供参考。
相关资料
李怀印先生的著作在二百年视野中理解中国的现代化,重识历史轨迹,进而眺望路线图,论述宏富而洞见层出。我们行进其间的时代故事,既展现为给定命题下风云激荡的艰难答卷,也蕴涵了“元实力”所依托的文明传统之壮阔更生。摆脱了西方中心论的俘获,国史叙事的前沿动向寄寓书间,与近年兴起的历史政治学若合符节,更挑战了现代化理论丛的极限。追昔抚今,二百年来谁著史,来疑沧海尽成空。雄关漫道真如铁,天人同心从头越。——任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本书是《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的姊妹篇,完整构筑了作者关于现代中国形成、发展的恢弘理论体系。作者在书中深刻揭示出,近200年来的中国经验强烈证明,在西方式现代化之外,存在着一条即有鲜明特色又兼具普遍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倪玉平,清华大学历史系
作者简介
李怀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历史学博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历史系讲座教授,东亚研究中心主任(2015—2021)。著有中英文版《华北村治》《乡村中国纪事》《重构近代中国》《现代中国的形成》,以及英文近著The Master in Bondage: Factory Workers in China, 1949-2019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3)。
-
中国近代史
¥13.7¥39.8 -
万历十五年
¥15.3¥26.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0.5¥38.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
¥9.0¥25.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25.4¥49.8 -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36.8¥65.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21.0¥76.0 -
资治通鉴
¥12.2¥35.0 -
中国历史常识
¥16.9¥49.8 -
罗马考古-永恒之城重现-发现之旅.历史卷
¥14.2¥35.0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1.8¥36.0 -
天人之际 薛仁明读《史记》
¥23.3¥48.0 -
名家小史——中国历代党争史(图文版)
¥12.0¥29.8 -
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
¥19.6¥58.0 -
鸿儒国学讲堂:中国历代党争史
¥11.2¥32.0 -
吕氏春秋鉴赏辞典(文通版)
¥10.8¥28.0 -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
¥10.6¥32.0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2/陈磊(笔名:二混子)作品
¥16.4¥39.9 -
世界简史
¥19.6¥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