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70237524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354页
- 出版时间:2024-11-01
- 条形码:9787570237524 ; 978-7-5702-3752-4
内容简介
《大风当歌》以严格的历史资料为基础,书写楚汉相争的历史风云,精彩呈现刘邦集团和项羽集团争霸的历史
目录
目历史小说的 37.2℃(序) 001
楔子 004
**回 大秦一统开帝业
御内四海潜暗潮 005
第二回 始皇首巡祭雍城
亭长回乡邂良缘 014
第三回 骊山壮士抱不平
四水亭长娶新妇 025
第四回 嬴政巡游险遭刺
张良圯上受奇书 034
第五回 刘季赊酒款夏侯
项羽纵马救虞姬 042
第六回 赴咸阳役儿睹銮驾
信巧言“真人”匿行踪 050
第七回 韩信受辱立壮志
扶苏北遣意难平 058
第八回 咸阳筑地人心暖
江东道旁发冠冲 065
第九回 始皇崩驾逝沙丘
赵高变政乱秦廷 072
第十回 纵役工亭长落草
解棋局大风骤起 082002
第十一回 淫雨逼出王侯种
布衣创立张楚国 089
第十二回 破僵局周章入函谷
生异心武臣立赵国 097
第十三回 翁婿共谋反秦策
叔侄杀吏聚兵威 104
第十四回 刘季举事称沛公
田儋复国封齐王 111
第十五回 聚刑徒章邯退楚军
祭枌榆刘季起沛兵 119
第十六回 心不甘李良叛赵国
目难暝陈胜殁城父 127
第十七回 初战未捷失丰乡
江东起兵从如流 134
第十八回 解困局沛公定良策
拓新面柱国汇英豪 142
第十九回 牧儿变身楚怀王
章邯初败定陶城 149
第二十回 秦宫再无劝谏语
东门几时复逐兔 157
第二十一回 恃勇轻敌楚军觞
破釜沉舟威名扬 166
第二十二回 郎中献策遭冷遇
沛公西进收狂徒 175003
第二十三回 洹水岸项羽受降秦军
武关前刘季赚得人心 184
第二十四回 指鹿为马赵高杀二世
广厦坍倾大秦归堙墟 193
第二十五回 关中喜迎三章法
新安悲闻万魂哀 200
第二十六回 霸上夜酬和欢语
鸿门险宴魄惊心 208
第二十七回 百年宏业付一炬
十九诸侯易新天 216
第二十八回 汉王就国锁偏隅
连敖处斩险还生 225
第二十九回 萧何夜月追韩信
“逃兵”高坛拜将军 233
第三十回 田荣叛反统三齐
韩信备战出汉中 241
第三十一回 汉军谋战定关中
楚兵挞伐陷齐垣 250
第三十二回 汉王东出破防线
陈平西归入汉营 258
第三十三回 义帝死冤得昭雪
大军檄讨破楚都 266
第三十四回 霸王铁骑救彭城
诸侯败师断睢水 273004
第三十五回 随何巧言策九江
灌婴衔命铸汉骑 281
第三十六回 赔妻折兵魏王成汉虏
背水一战韩信破赵国 291
第三十七回 黥布失国奔荥阳
张良智语开茅塞 301
第三十八回 楚王中计失谋臣
汉君诈降再脱身 309
第三十九回 权主修武夺将印
郦生北上说齐君 317
第四十回 楚汉旌招峙广武
齐国帜落易新王 325
第四十一回 趋大势三国难鼎立
毁和约双雄终对决 334
第四十二回 霸王别姬尘埃定
大风歌起泪沾襟
相关资料
历史小说的 37.2℃(序)
历史小说既别于其他类别的小说,只因其名前冠了“历史”二字,
却不知是否巧合,这“历史”二字写来恰为九笔。“九”在中华文化中
为阳数之极,上至九重之天下至九州万里,可谓地理空间,“九”意“恒
久”,又可谓往来时间,这寥寥九笔,却是纵贯天地古今,实乃重逾千
钧,因此每每落笔前,便该想一想,何为历史。
人常说,历史是一条长河,那它究竟是怎样一条长河?
雍正皇帝曾有句话:“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
皇帝!”此刻,我便想借这句话来作个回答:历史,就是这样一条长河。
也许你会觉得,这不是一句废话吗?其实,这并非笔者刻意回避的
敷衍,而是对于历史这条长河,我们实在无法去形容它,当我们绞尽脑
汁选定了一个形容词时,就意味着失去了其他所有的形容,这一形容,
即是顾此失彼,取涓滴而失汪洋。那或许,不形容便是*好的形容。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历史着迷,因为历史与我们切身相关,却又总
是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这让我们不禁转身回头,迫切希望掀开面纱去
看清那背后的黑白妍媸。但历史真相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那被层
层面纱所隔开的,并非咫尺间的隐约朦胧,而是不可跨越的岁月山河,
即便是史笔所记,也免不了“难言之隐”与“未知之阙”。但或许,我
们可以换个角度看历史。此时,你可以放下书,触摸一下手边的事物,
历史小说的 37.2℃(序)
历史小说既别于其他类别的小说,只因其名前冠了“历史”二字,
却不知是否巧合,这“历史”二字写来恰为九笔。“九”在中华文化中
为阳数之极,上至九重之天下至九州万里,可谓地理空间,“九”意“恒
久”,又可谓往来时间,这寥寥九笔,却是纵贯天地古今,实乃重逾千
钧,因此每每落笔前,便该想一想,何为历史。
人常说,历史是一条长河,那它究竟是怎样一条长河?
雍正皇帝曾有句话:“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
皇帝!”此刻,我便想借这句话来作个回答:历史,就是这样一条长河。
也许你会觉得,这不是一句废话吗?其实,这并非笔者刻意回避的
敷衍,而是对于历史这条长河,我们实在无法去形容它,当我们绞尽脑
汁选定了一个形容词时,就意味着失去了其他所有的形容,这一形容,
即是顾此失彼,取涓滴而失汪洋。那或许,不形容便是*好的形容。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历史着迷,因为历史与我们切身相关,却又总
是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这让我们不禁转身回头,迫切希望掀开面纱去
看清那背后的黑白妍媸。但历史真相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那被层
层面纱所隔开的,并非咫尺间的隐约朦胧,而是不可跨越的岁月山河,
即便是史笔所记,也免不了“难言之隐”与“未知之阙”。但或许,我
们可以换个角度看历史。此时,你可以放下书,触摸一下手边的事物,
它们或尖硬或圆滑,或温暖或冰凉,但每一件皆可照见过往。若此时手
边什么都没有,那不妨看看我们自己,感受体内的血脉流动,追溯我们
自身,便可追溯到筚路蓝缕的祖辈、茹毛饮血的族群、不断演化的有机002
生命,甚至宇宙大爆炸的那个奇点……将目光投向多远,便能看到多远,
目之所及处,皆为历史。每一个当下与未来,都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它们源于历史,亦将成为历史。
历史的本真是什么样子?其实我们早已看过,那是曾经千万个夜晚
洒落在肩上的微凉月光,是当下抬头天边一掠而过的飞鸟,是明日晨起
时冉冉升起的和煦朝阳。这世间万物循着自然道法,春生、夏长、秋收、
冬藏,因此云才是云,山才是山,雍正才是“这样皇帝”。
历史之河源起何处,又归向何方?这个问题显然太过浩瀚,浩瀚到
可与宇宙时空融为一体,恐怕没有人能斩钉截铁做出回答,但无可置疑
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处在这洪流之中。古往今来,这条滚滚长河承
载了太多的文明、种族、帝王将相、是非成败……他们随浪势而起,又
随浪势湮灭。罗振宇在《阅读的方法》一书中提到自己曾请教过一个问
题:读历史读到什么程度就算是入门了?一位历史学者答道:“当你不
再认为谁是坏人、谁是蠢货的时候,当你能读出所有事件当事人的‘不
得已’的时候,当你看到事实的复杂性的时候,就算是跨过了入门的门
槛。”
就如楚汉相争的两位主角刘邦与项羽,过往对于他们常常存在多番
误解,例如,认为刘邦自年少时就对秦朝心怀怨恨誓要推翻秦统,在入
关前便已有了争雄天下的帝王抱负;认为项羽放弃关中定都彭城仅凭个
人喜好,十九王的分封不过是一场毫无公正与智谋可言的闹剧。可事实
上,刘邦早年身为秦吏,也不过养家糊口,哪会管这天下谁坐江山?对
于秦始皇,他还曾心怀景仰,后来的称帝道路又可谓充满了身不由己的
无奈,颇有种“逼上梁山”的遭遇。而项羽无论定都彭城还是分封诸侯,
都是一场历经深思熟虑的战略博弈,只是囿于种种情由,他当时的战略
目标并非统一称帝而是制霸诸侯,也因此逐渐失却人心,于是,任这场
博弈如何精打细算,都无法改变那注定无奈的结局。一切,都是历史的003
抉择。
历史并非什么波澜壮阔,而是每一个喜怒哀乐的鲜活生命,是每一
个消息盈虚的具体事物,所有的浪潮、兴亡,皆由此而生。每一个身处
其中的人,都被层层大网所裹挟,这网或名“出身”,或名“阅历”,
或名“因果”……重重叠叠、错综复杂,以至于每一个看似偶然的抉择,
实则都是河潮大势下千万涓滴细流导向的必然,于是,每一个人都有了
他的无可奈何。正如嬴政有他身份的无奈,刘邦有他生存的无奈,项羽
有他使命的无奈……
让历代史家封为圭臬的《史记》,是“史真”的*高代表。这种“真”
不仅是史实之真,更是人情之真,人性之真,而这种“真”,来自《史记》
的温度。余秋雨说司马迁的《史记》“除了虚构之外,其他文学要素他
都酣畅地运用到了极致,但又不露痕迹,高明得好像没有运用”。诚然,
文学与史实并非水火不融,历史小说正该求取这种“真”,这也是历史
小说之所以名为“历史小说”的责任。
如果对于历史而言,史学研究是不偏不倚的 0℃,文学演绎是血
脉沸腾的 100℃,那么历史小说就该是温情动容却又不至烧热病态的
37.2℃。而对于这部小说,你大可以把它当作一个讲述历史的故事来读,
也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历史讲述的故事来读,怎样去读,决定于你。
现在,各位看官,请赶紧上座,且听我慢慢道来……004
楔子
春秋战国,周室衰微,群雄逐鹿,烽烟四起,七国争雄旷日持久,
终统于一秦。这其中详委,可谓跌宕起伏,一语难尽,别是一番波澜壮
阔的传奇,今且按下不表,只从那大秦一统天下之年道起,此中开合翻
覆,说来又是一部“小春秋”,且看这壮阔江山终是如何入了那汉家彀
中,有诗曰:
春秋百战竞纷争,海岳川河看负赢。
山客弈枰待时至,归鸿引行望空晴。
秦关烈火荒烟尽,汉室扶摇茏郁生。
闻道兴亡千古事,且听大风当歌声。005
**回 大秦一统开帝业 御内四海潜暗潮
话说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年),眼见那*后一座齐国宫殿
也被原样“搬到”了咸阳北坂之上。至此,原先六国宫殿、钟鼓器乐、
珍宝美人一个不落,尽数在此齐集一堂,如众星拱辰般环绕着西面那雄
伟恢弘的秦咸阳宫。
此时那秦宫大殿中,正是一片庄严肃穆。秦王嬴政首戴通天冠,身
着一袭玄端朝服,威然端坐于九龙宝榻之上,傲然俯视朱陛下的文武公
卿。
列位看官且留意,秦朝百官原有三公九卿之谓,三公曰“丞相”“御
史大夫”“太尉”是也,九卿有“奉常”“宗正”“郎中令”“卫尉”“太
仆”“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少府”之属,皆掌承枢要,各司
其职。此刻,那三公九卿便尽立于殿阶之下。
此一众朝臣心中皆是了然,今日朝议意义之重大,即以开国壮举作
比亦毫不逊色。秦国自西陲之蕞尔小族,奋六世之余烈,饱尝无数苦难,
终成此一扫六合之统一大业,何其艰辛不易!只是,任那前事如何险难,
今朝毕竟已扬眉吐气,苦尽甘来,此刻便是共定国计之时。那群臣胸中
虽都藏有万般言语创见想要倾吐,却为这穆然庄重的氛围所慑,皆心照
不宣屏息凝神,静待那座上之人率先发声。006
只听一阵雄浑掷地之声,漫由大殿之上激荡开去,那声儿道:“寡
人赖宗庙之灵,执政至今二十余载,以眇眇之身,数兴兵诛乱,日夜未
得安寐。方今一扫九州八方,六王咸伏其辜,终成我大秦一统天下之夙愿,
然名号不更,无以配德位,今召众卿共议帝号、定国是,传之后世!”
那余音兀自于殿内盘旋萦绕,翻搅起此间一波波心潮势浪。满朝臣
子强抑内心激越,暗把目光投向东首之端立着的两位丞相。右丞相隗状
觉出那殷殷炽烈,却从容淡定并不发语,只朝左丞相王绾处略微颔首。
原道是,秦素以右为尊,这王绾虽为左相,却实乃“掌承天子,助
理万机”之人,这些年来,为促成秦统之大计,其可谓宵衣旰食,殚精
竭虑。而今,秦终成宏图伟业,那王绾心内自是激动难平,可与此同时,
又不免心力交瘁。而这交瘁之感,究竟是因年老体迈,还是因其已跟不
上这番鼎新气象,竟连他自家也难以分辨清楚。
那王绾略略凝神,朝殿中缓移两步,对殿上之人恭然拜曰:“陛下,
臣与右丞相、御史大夫、廷尉等皆以为,昔者五帝地方千里,然天子不
能制,今陛下兴雄兵、灭六国、平天下,定四海为三十六郡 1,法令一统,
实乃上古以来未有之宏业,五帝者皆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古有天
皇、地皇、泰皇,而泰皇*贵。’是以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座上嬴政双炬微敛,略一忖道:“古有三皇五帝,今寡人德兼三皇,
功过五帝,莫若采其‘皇’‘帝’二字著号,其余‘制’‘诏’之称皆
如议!”
群臣忙伏阙拜曰:“敬诺!”
待受令平身,王绾复道:“今诸侯初破,燕、齐、楚地远,不置王
难以镇抚,请陛下纷立诸子以安之!”
那秦皇却把眼看向右相隗状:“老丞相以为如何?”
秦统之初,定天下为三十六郡,此三十六郡之名,学界至今仍存争论。后经战争扩张与治策调整,到秦朝中后期,已远不止三十六之数。007
隗状见问,便徐徐朝殿中踱去,众臣皆以目色缓缓相随。右相虽年
高垂垂,言语却是厚实有力:“老臣亦以为应重建分封!我大秦荡平纷
扰,致四海一统,一如周天子君临天下之威,理当承其封邦建国之道,
方可彰显我大秦昊昊威势!”
群臣眼见二相均力荐分封之制,便跟着纷纷附议。却不晓,那秦皇
实则心若明镜,早知朝中主分封者繁,尤以二相为首,又兼得宗室贵戚
授意,泰半臣子不过望风而行。只是,若欲堵彻悠悠众口,则必先尽发
诸口,再兼一网收尽。故嬴政此时未发一言,安然端坐于上,且听阶下
附和纷纷,嘈嘈扰扰,只待一人出列。
却道此人是谁?便是那廷尉李斯。
李斯耳听这四围嚣嚷,于众口行将汇于一辞时,伺机站出来道:“臣
以为,昔者周天子所封子弟甚众,数十百年而后世疏远,自相攻侵,王
室亦弗能禁。今海内终成一家,置郡县而统于上,天下无异意,是安宁
之术也,置诸侯实不便!”此犹逆风破浪之擘帆,将一众附和之声凛然
截断。
秦皇定定看向那白首壮心之人,断然道了声“善”!
论及帝国政制,此君臣所虑相当,一拍即合。二人私下里原已有过
数番交涉,又于暗中培植了一批新壮之吏以备改弦更张之用,筹划多时,
只待今日这一出双簧戏成,便可大施拳脚之计。
果然,此“善”字一出,大殿之内瞬时鸦雀无声。
有了廷尉打这头阵,先前隐耐未发之主郡县者,便纷起陈言郡县制
之善。
待殿内推崇郡县之论已渐次占据上风,秦皇方应机立断道:“天下
连年苦战,皆因诸侯纷争不休,今赖宗庙之灵而定天下。天下初定,又
复分封,岂非树兵无休哉?此天下一统,周以来之未有也,此之‘一’,
乃上下统于‘一’、宇内御于‘一’,朕之帝国,乃千古一统,岂容分008
土异治?我大秦自当行郡县之制!”此言一出,阶下未敢再有窸窣论争
之声。
李斯遂又提出“书同文”之策,众卿亦陆续奏上“车同轨”“度同
制”“行同伦”等完善统一之制法。博士诸生则趁机推呈终始五德之说,
言周为火德,以秦代周,胜火而为水德,色尚黑、数尚六,定十月为年
朔以别于三代之岁端 1。
秦皇皆一一准奏。
作者简介
严如月,笔名子繇、了月,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武汉市作家协会会员,历史学硕士。主要出版著作:《鹤从云间来——管时敏与他的》《荆楚帝国》。参与《左岭区域志》《百年流芳》《拿得起放不下的中国史2》等书编写。
-
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
¥19.0¥59.9 -
悉达多
¥13.0¥28.0 -
中国近代史
¥13.7¥39.8 -
死魂灵
¥14.0¥48.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本森小姐的甲虫
¥15.9¥55.0 -
失去一切的人
¥16.6¥52.0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2.9¥39.8 -
偏见
¥17.8¥56.0 -
罗生门
¥15.9¥36.0 -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窄门
¥14.9¥31.0 -
鸟与兽的通俗生活
¥17.7¥39.8 -
面纱
¥16.9¥49.8 -
1984-插图珍藏版
¥9.9¥29.8 -
鼠疫
¥12.6¥38.8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我独钟意命运角落的人
¥42.3¥168.0 -
我是一只骆驼
¥14.2¥32.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7.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