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4301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09-01
  • 条形码:9787522743011 ; 978-7-5227-4301-1

内容简介

本教材在介绍了宏观经济学导论和宏观经济总量的衡量基础之上,围绕宏观经济研究的两大主题(短期经济波动和长期经济增长)进行宏观经济理论和中国实践的讨论。 在短期经济周期方面:首先,讨论在社会一般物价水平和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其次,分析利率可变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并在价格水平可变条件下推导社会总需求。*后,推导社会总供给,构建AD-AS模型,分析外生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同时,讨论短期中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在长期经济增长方面:主要介绍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趋同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核算和中国经济增长奇迹。 此外,本教材还讨论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讨论产品和资本的国际流动,并分析开放经济环境下的宏观经济短期均衡模型:IS-LM-BP模型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目录

**章 导论 **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一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二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第二节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典型事实及主要特征 一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 二 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总体特征 三 失业率和中国就业市场的变化 四 物价水平与中国的通货膨胀 五 利率水平和金融市场的变化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 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 二 外生冲击与宏观经济政策 三 弹性价格与黏性价格**章 导论 **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一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二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第二节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典型事实及主要特征 一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 二 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总体特征 三 失业率和中国就业市场的变化 四 物价水平与中国的通货膨胀 五 利率水平和金融市场的变化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 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 二 外生冲击与宏观经济政策 三 弹性价格与黏性价格 第四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二 从凯恩斯主义到新凯恩斯主义 三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兴起 第五节 流量与存量及本书安排 一 流量与存量 二 本书安排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 宏观经济总量的衡量与中国实践 **节 衡量GDF 一 什么是GDP 二 衡量GDP的方法——三面等值法 三 宏观经济中的恒等关系 四 GDP的缺陷 第二节 衡量物价水平 一 名义GDP和实际GDP 二 衡量实际GDP 三 价格水平的衡量 四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异和缺陷 第三节 衡量劳动力市场 第四节 中国失业调查制度的演变——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调查失业率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与中国现实 **节 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分配 一 国民收入的生产 二 国民收入的分配 三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 第二节 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一 消费 二 投资 三 政府购买 第三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一 计划支出 二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四节 乘数原理和中国财政支出乘数 一 乘数原理 二 与政府相关的乘数 三 比例税制下的乘数 四 中国财政支出乘数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 经济周期理论I:总需求 **节 经济周期的典型事实 一 事实1:经济周期是不可避免、没有规律、无法预测的现象 二 事实2:经济周期具有阶段性 三 事实3: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发生变动 第二节 产品市场均衡与巧曲线 一 IS曲线的含义 二 IS曲线的推导 三 IS曲线的斜率 四 IS曲线的移动 五 产品市场的非均衡 第三节 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 一 货币需求 二 LM曲线的含义 三 LM曲线的推导 四 LM曲线的斜率 五 LM曲线的移动 六 货币市场非均衡的经济状态 七 中国的货币政策 第四节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IS-LM模型 一 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共同实现 二 产品市场非均衡和货币市场非均衡的经济状态 三 基于IS-LM模型的政策效应 四 财政政策调整:IS曲线移动 五 货币政策调整:LM曲线移动 六 政策有效性区域 第五节 总需求 一 总需求曲线的含义和相关效应 二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五章 经济周期理论Ⅱ: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效应 **节 总供给 一 总供给的含义和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二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三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第二节 短期经济波动分析:AD-AS模型 第三节 宏观经济政策效应 一 总需求冲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 二 政府债务管理与中国地方债的影响 三 总供给冲击:要素获取能力变动和要素组合能力变动 四 政策有效性区间 第四节 中国场景中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和总供给管理政策 一 中国场景中的总需求管理政策 二 中国场景中的总供给管理政策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六章 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节 失业 一 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 二 奥肯定律 三 贝弗里奇曲线 四 中国失业基本情况 第二节 通货膨胀 一 通货膨胀的类型和原因 二 通货膨胀的影响和后果 三 通货紧缩与恶性通货膨胀 四 中国的通货膨胀基本情况 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 一 失业、通货膨胀与菲利普斯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二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三 从总供给曲线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 四 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五 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 第四节 经济周期 一 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类型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经济周期理论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周期理论 四 中国主要经济周期理论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七章 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奇迹 **节 经济增长的度量:典型事实与中国现状 一 经济增长的概念 二 经济增长的度量问题 三 关于经济增长的一些典型事实 四 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 第二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 一 索罗模型的基本假设 二 新古典生产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晓玲,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增长和数字经济。刘书祥,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理论、经济增长与就业、货币理论与政策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