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 2025新版

包邮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 2025新版

1星价 ¥31.8 (5.9折)
2星价¥31.8 定价¥54.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292539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2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519292539 ; 978-7-5192-9253-9

本书特色

《中公版·202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是中公教育为参加国家教师资格道德与法治(初级中学)考试的考生奉上内容丰富、使用方便的复习资料,帮助考生合理、有效地进行考前复习!
本书汇集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的研发团队的相关研发成果,在尽可能地覆盖主要知识点的同时,在图书的部分页、章节标题下和正文内增添许多独具特色并且实用的版块内容,方便考生了解相关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的出题点和考查频次,更好地记忆重难点内容。
为了满足考生学习之余的检测需要,每一章*后的“强化练习”提供了练习试题,方便考生及时自测,了解学习情况。
本书配有精讲课程,采用直播 回放的形式,按阶段设计,重难点突出。按时听课,消除疑惑。

内容简介

正文部分包括“学科知识”“课程与教学论”两大部分。本书增添许多帮助考生复习记忆的版块内容。(1)仔细研究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大纲和历年考试真题,在目录列出核心知识。(2)章标题下的知识框架,帮助考生快速掌握本章的重点知识。(3)节标题下的考查频次和考点解读,帮助考生明确本节内容的重要程度和出题角度。(4)考生通过阅读正文内容,梳理考试涉及的考点内容,真题示例、易混辨析、敲黑板、知识延伸、强化练习等模块,帮助考生构建知识框架,掌握重要考查内容,在了解真题的基础上做好知识储备,更好地投入到备考。

目录

目录
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整体考情/1
**部分学科知识
**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
**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4
第二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1
第三节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5
第四节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8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3
伟大的改革开放/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18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19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2
第二章经济与社会/29
**节货币与商品/29
第二节生产与消费/40
第三节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2
第四节企业与劳动者/54
第五节投资理财的选择/56
第六节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59
第七节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68
货币的职能/30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二因素)/32
价值规律与价格变动的规律/34
外汇及汇率/37消费类型/40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4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体现/4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48
科学的宏观调控/49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50
股票/57我国的分配制度/60
初次分配、再分配与第三次分配/63
贯彻新发展理念/68
第三章政治与法治/76
**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76
第二节人民当家作主/81
第三节为人民服务的政府/86
第四节我国的政治制度/90
第五节全面依法治国/100
第六节国际与外交/108
党的性质、立场和宗旨/76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78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81
我国政府的职能/8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9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93
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98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100
法治政府/10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105
国际关系/109我国的外交政策/110
第四章哲学与文化/115
**节哲学的基本问题/116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21
第三节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150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17运动的规律性/123
意识的本质和作用/124整体与部分/127
对立统一规律/130否定之否定规律/134
实践的基本特点/135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36
真理/140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43
价值判断/148文化与文明的关系/151
文化对人的影响/152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156
文化传播/159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162
第五章法律基础知识/168
**节宪法的基本知识/168
第二节民法的基本知识/174
第三节刑法的基本知识/202
宪法的特点/169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70
民法的基本原则/174代理/181
合同/187人格权/191
法定继承/199犯罪的定义与特征/203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205刑罚/207
第六章伦理学/212
**节伦理学概述/212
第二节公民道德建设/216
第三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219
道德的本质/214道德的基本功能/215
公民道德规范的内涵/216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218
职业道德/220家庭美德/222
第二部分课程与教学论
**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节选)/228
课程理念/229课程目标/230
教学建议/235评价建议/237
第二章教学基础知识/245
**节教学知识/245
第二节教学指导/252
第三节教学评价理论/263
第四节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272
教学理念/245教学特点/249
教学规律/250教学方法/252
学习方法/260教学评价的分类/263
教学评价理念/266教学评价方式/270
课程资源分类/272
第三章教学设计与技能/281
**节备课/281
第二节教学设计/284
第三节编题技能/299
学情分析/285制定教学目标/286
设计教学的过程/291
命题的四要素/299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整体考情
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是考取初中政治教师资格证的必考科目之一。该科目考试一般于考试当日的16:00—18:00举行,考试时长为120分钟,满分150分,共包含35道题,以四种题型来考查。其中,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简答题2题,每题12分,共24分;材料分析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教学设计题1题,共26分。
一、考查内容
考试内容集中学科知识、课程与教学论两大模块。在近几次的考试中,各模块所占分值详见下表。
模块 2024年上 2023年下 2023年上 2022年下 分值大概占比
学科
知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分 6分 8分 8分 4%–5.3%
经济与社会 8分 10分 12分 10分 5.3%–8%
政治与法治 14分 8分 14分 14分 5.3%–9.3%
哲学与文化 16分 22分 10分 14分 6.7%–14.7%
法律基础知识 10分 8分 22分 20分 5.3%–14.7%
伦理学 12分 12分 0分 0分 0–8%
课程与教学论 84分 84分 84分 84分 56%
合计 150分 100%
二、题型分析
(1)单项选择题。共30题。考点比较分散,各个章节都有所涉及,其中考查频次*高的是哲学知识。在备考时需重点关注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整体考情
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是考取初中政治教师资格证的必考科目之一。该科目考试一般于考试当日的16:00—18:00举行,考试时长为120分钟,满分150分,共包含35道题,以四种题型来考查。其中,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简答题2题,每题12分,共24分;材料分析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教学设计题1题,共26分。
一、考查内容
考试内容集中学科知识、课程与教学论两大模块。在近几次的考试中,各模块所占分值详见下表。
模块 2024年上 2023年下 2023年上 2022年下 分值大概占比
学科
知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分 6分 8分 8分 4%–5.3%
经济与社会 8分 10分 12分 10分 5.3%–8%
政治与法治 14分 8分 14分 14分 5.3%–9.3%
哲学与文化 16分 22分 10分 14分 6.7%–14.7%
法律基础知识 10分 8分 22分 20分 5.3%–14.7%
伦理学 12分 12分 0分 0分 0–8%
课程与教学论 84分 84分 84分 84分 56%
合计 150分 100%
二、题型分析
(1)单项选择题。共30题。考点比较分散,各个章节都有所涉及,其中考查频次*高的是哲学知识。在备考时需重点关注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2)简答题。共2题。多数情况下,一个学科知识的题目,一个课程与教学论的题目。在备考时,学科知识的题目要重点关注用道德知识或者法律知识解读社会现象;课程与教学论的题目要关注课程标准原文中的重点,也要关注教学方式、教学步骤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知识。
(3)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一题都给出一段关于教育实录的材料,然后针对材料提出问题。问题多表述为:利用课程理念、教学建议、评价理论来分析材料。在备考中,要关注课标中关于课程理念、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重要知识点。
(4)教学设计题。共1题。题目材料一般是提供一段教材原文,然后依据材料设计相关的教学简案。在备考时要关注教学目标的阐述、教学步骤或者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以及教学的有效性。
三、模块解读
(1)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备考的重中之重,在历次考试中考频很高。每年会考28题左右,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都会涉及,以单项选择题为主。其中,哲学常识、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是考查比重大的内容。
(2)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模块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原理、教学实施、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内容。每年考查7题左右,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都会涉及,以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为主。其中,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以及教学实施是*常考的内容。
**部分
学科知识
**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考频·单选题*10
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一)原始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初阶段)
1.原始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
原始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原始社会的解体(私有制与阶级的产生)
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提高→个体劳动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
真题示例
(2023上·单选)恩格斯指出:“先前的一切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在本质上是共同的生产……生产的这种共同性是在极狭小的范围内实现的。”下列理解正确的
是()。
①反映出原始社会生产中的平等互助关系
②“共同的生产”这一生产力状况适应了生产关系
③说明按照血缘组成的家庭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④“生产的这种共同性”是由当时低下的生产力决定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先前的一切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在本质上是共同的生产……生产的这种共同性是在极狭小的范围内实现的。”这段话反映的是原始社会共同劳动、共同参与分配,反映了原始社会生产中平等互助的关系,这是由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所以①④正确。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③错误。“共同的生产”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不属于生产力范畴,而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②错误。
(二)奴隶社会(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1.奴隶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
奴隶社会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2.阶级和国家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就产生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3.迈入文明时代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三)封建社会
1.封建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
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
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样,农民能够自由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在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四)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需具备的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生产过剩。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这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3)经济危机的原因: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真题示例
(2023下·单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A.工人被雇佣的地位没有改变
B.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依然存在
D.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和剥削越来越大
【答案】B
知识延伸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生产力就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劳动者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是生产力中决定性的因素。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结合起来构成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关系三个方面,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全部生产关系的核心和基础。
(3)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4)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依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社会历史可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真题示例
(2024上·单选)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
A.生产关系的性质 B.是否存在剥削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人的发展状况
【答案】A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①空想性。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②无效性。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真题示例
(2024下·单选)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认为:“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的唯一方法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