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7391592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20
- 出版时间:2024-12-01
- 条形码:9787573915924 ; 978-7-5739-1592-4
本书特色
诺贝尔奖得主、美国三院院士罗伯特莱夫科维茨自传。重拾等待与希望的人生智慧,一窥诺奖得主的精彩人生。50多年深耕医学与科研,从一名心脏病患者成为“改善了全球数百万人的健康和生活”的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前校长裴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纳米生物学家阎锡蕴;新基石研究员,国家杰青连续资助获得者,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副院长孙金鹏;科普时报社社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科普作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火星叔叔”郑永春;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D.科恩伯格;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罗伯特·霍维茨;198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哈罗德·瓦穆斯;198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茨坦和迈克尔·布朗重磅力荐!
36张精美彩图,身临其境般感受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莱夫科维茨精彩的人生。随书附赠精美海报,双色印刷,跟随莱夫科维茨一起感受去往斯德哥尔摩的科学道路。
湛庐「科学的奇点系列」图书,每一位科学家都是时代的探索者。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科学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科学的奇点系列」图书不仅是对伟大科学家的生平和成就的深刻呈现,更是对人类智慧和勇气的致敬。
这是属于每个科学家的英雄之旅,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他们的名字。每个人都应该阅读他们的故事。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
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在这部自传中,回顾了自己从年少时意外接触并爱上科研,到*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在去往斯德哥尔摩的路上发生的有趣故事。莱夫科维茨在这本书里,展现了一个生动鲜活、与众不同的诺贝尔奖得主形象:总是乐呵呵的、经常自嘲、秀发浓密、热衷跑步、擅长投出绝妙棒球、也会“讳疾忌医”……喜欢闲聊的他聊着聊着,就聊出了这本从心脏病患者变成心脏病专家,再变成传奇科学家和诺贝尔奖得主的欢乐回忆录:只想遵守与父亲的约定、成为一名心脏病医生的他却意外接触并爱上科研,承诺与热爱该如何取舍?五十年如一日,他致力于破解G蛋白偶联受体奥秘,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去往斯德哥尔摩的漫长的梦想之路到底如何坚持?明明是研究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生物化学家如何意外成为精子专家和白发神医,明明凭实力获得诺奖却说还好多吃了两块巧克力?去往斯德哥尔摩的诺奖之路究竟还有多少令人捧腹大笑又热泪盈眶的故事?从这本充满轶事和活力的书中,你能一窥诺贝尔奖得主的精彩人生,收获不安中坚定自我的信念、失败中不断重来的勇气,以及始终笑对人生所有馈赠的幽默感与力量。
前言
心之所往
何万青
英特尔中国首席工程师
2022年,我和女儿佳茗有幸读到了《去往斯德哥尔摩的路上》的英文版,当时我们父女刚合译出版了两本内容颇具深度的科普作品。彼时佳茗正忙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紧张学习生活,一头扎进数学和神经科学这两个学科的密集考试“地雷阵”中,日常还要完成实验室的繁重任务,忙到飞起。所以,我们决定暂停翻译工作。
有一天,出版社给我们推荐了几本书,我们发现有一本自传书名有趣,文笔幽默,兼具趣味性和学科相关性,不由得心动了。这就是《去往斯德哥尔摩的路上》。
目录
推荐序 一 一直在科学道路上前行
裴钢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前校长
孙金鹏
新基石研究员,国家杰青连续资助获得者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副院长
推荐序 二 在科学研究中寻找乐趣
孙金鹏
新基石研究员
国家杰青连续资助获得者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副院长
译者序 心之所往
何万青
英特尔中国首席工程师
中文版序 时刻做好准备
前 言 行医与科研,我的双重使命
家族心脏病,我和父亲的同一条路 确定人生方向,我想尽快成为一名医生 发散思维,为*佳诊断打造合理的故事 知道是你在医院值班,我会很放心 追求你一直梦想的事业,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拯救生命是工作,研究则是我的热情所在 火力全开,引领一场科研革命 经历科学旅行者的冒险,逐渐获得同行的尊重 学会说“不”,掌握礼貌拒绝的艺术 持续破解研究谜团,成为当之无愧的*强者 开启生物化学“炼金术”,我从未动摇自己的信念 救人一命的神秘医生,挺身而出为陌生人提供治疗 竞争会加速科学的进步,“圣杯”是我们的 不断追求新的高度,迎来我的奇迹之年 修补破碎的心,探索内在的灵魂 遗传不是命运,我决定战胜困难,尽可能长寿 嗯,但这还不是诺贝尔奖 当你的名字出现在《危险边缘》,你就离诺贝尔奖不远了 国际科学奖巡回之旅,我对科学依旧好奇 世界上还有谁会因为没获得诺贝尔奖而上头条呢 多吃巧克力,多拿诺奖 终于来到斯德哥尔摩,迎接属于我们的诺贝尔周 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我*大的快乐依然来自科研 作为导师的艺术,和学生一起前行 寻根之旅,我的心仍旧跳动
注 释
致 谢
相关资料
每一位科学家都是时代的探索者。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科学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科学的奇点”系列图书不仅是对伟大科学家的生平和成就的深刻呈现,更是对人类智慧和勇气的致敬。在这些科学家的传记中,我们可以读到那些改变世界的科学家们是如何突破重重困难、追求真理和创新的故事。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这些故事中有所收获,找到自己在科学和人生道路上的方向与勇气。阎锡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纳米生物学家当我和妻子琳恩正一起吃晚餐时,亨利叔叔打来了电话,兴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鲍比!鲍比,你太让我骄傲了。简直不敢相信,你的名字成了《危险边缘》(Jeopardy!)节目的答案!”
我试着插话,但亨利叔叔滔滔不绝:“是关于精子的问题!比如,精子是如何感知到卵子的?哦,鲍比,我真为你骄傲。你要去苏格兰,我就和你一起去。”
“苏格兰?我干吗要去苏格兰?”我问。
“你知道的,当你赢得那个大奖的时候就要去。”他回答。
“你是说斯德哥尔摩吗?”我一头雾水。
“苏格兰还是斯德哥尔摩,有什么区别吗?我知道你很快就会赢的。假如你的名字出现在《危险边缘》,你铁定离胜利不远了。”
亨利叔叔从纽约打来电话,他每天晚上6点都会准时收看电视游戏节目《危险边缘》。而在北卡罗来纳州的达勒姆,《危险边缘》晚上6点半才播出,所以琳恩和我此时打开电视的时间正好。果然,**轮比赛进行到一半时,《科学新闻》栏目中的200美元档问题是:“1995年,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博士发现精子利用什么来追踪卵子?”参赛者给出了正确答案:“气味。”
鉴于《危险边缘》作为美国*重要的电视游戏节目的地位,许多人都把在节目中出现自己的名字看作毕生梦想之巅。我终于也登上了《危险边缘》,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我的名字却与一个实际上并非属于我的发现相挂钩。
当我和妻子琳恩正一起吃晚餐时,亨利叔叔打来了电话,兴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鲍比!鲍比,你太让我骄傲了。简直不敢相信,你的名字成了《危险边缘》(Jeopardy!)节目的答案!”
我试着插话,但亨利叔叔滔滔不绝:“是关于精子的问题!比如,精子是如何感知到卵子的?哦,鲍比,我真为你骄傲。你要去苏格兰,我就和你一起去。”
“苏格兰?我干吗要去苏格兰?”我问。
“你知道的,当你赢得那个大奖的时候就要去。”他回答。
“你是说斯德哥尔摩吗?”我一头雾水。
“苏格兰还是斯德哥尔摩,有什么区别吗?我知道你很快就会赢的。假如你的名字出现在《危险边缘》,你铁定离胜利不远了。”
亨利叔叔从纽约打来电话,他每天晚上6点都会准时收看电视游戏节目《危险边缘》。而在北卡罗来纳州的达勒姆,《危险边缘》晚上6点半才播出,所以琳恩和我此时打开电视的时间正好。果然,**轮比赛进行到一半时,《科学新闻》栏目中的200美元档问题是:“1995年,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博士发现精子利用什么来追踪卵子?”参赛者给出了正确答案:“气味。”
鉴于《危险边缘》作为美国*重要的电视游戏节目的地位,许多人都把在节目中出现自己的名字看作毕生梦想之巅。我终于也登上了《危险边缘》,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我的名字却与一个实际上并非属于我的发现相挂钩。
莫名地成为精子专家和白发神医
我从未做过有关精子活力的研究。事实上,尽管我是5个孩子的父亲,但我必须承认,我对精子知之甚少。那么,我的名字怎么会和1996年10月7日播出的《危险边缘》节目中精子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呢?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回溯到一年半以前。
1995年初,杜克大学举行了一次科学作家会议。这个年度活动每年都会改变地点,但形式是一样的:几十位知名的科学作家聚在一起,听取知名科学家的讲座,了解不同领域的*新前沿研究。鉴于1995年的这个活动是在杜克大学举行的,因此我受邀参加并分享我的实验室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工作。在我发言后,一位记者问道:“在您的领域还有什么其他事情是我们应该知道的吗?”我回答说:“G蛋白偶联受体的作用远不止介导对肾上腺素和其他激素的反应。例如,在鼻子里有专门的气味受体介导嗅觉。*近一份来自比利时研究团队的报告甚至表明,在精子中发现了一些这样的气味受体,它们可能在帮助精子寻找卵子方面发挥了作用。”
在这次科学作家会议后的第二天早上,我接到了儿子大卫从旧金山打来的电话,他说:“嘿,爸爸,我不知道你在研究精子。”
“你在说什么?”我问道。“今天早上《旧金山纪事报》上有一篇文章,讲的是你发现精子是如何利用它们的嗅觉来寻找卵子的,”大卫继续说,“这听起来真的很有趣。”
我感谢大卫让我知道这件事,并告诉他,我需要纠正他的一个错误。无奈的是,我一挂断与大卫的通话,就开始接到来自不同朋友和同事的电话,他们都在询问我对精子的新研究。原来,大卫在报纸上看到的那篇文章是由美联社的一名记者写的,这篇文章除了在《旧金山纪事报》上发表,还在世界各地的数百家报纸上发表了。
当我同意在科学作家会议上发言时,工作人员告诉我,未经演讲人批准,任何故事都不会被发表。然而,在发表关于精子的那篇文章之前,美联社的记者并没有与我联系。这篇文章已经上报了,并将精子中气味受体的发现归功于我。
不用说,我对此很羞愧。我不想让比利时研究人员认为我在试图抢夺他们的研究成果。我做的**件事是给美联社打电话,以澄清事实。他们发表了一份澄清声明,但与大多数澄清声明一样,很少有人看到它。很多人阅读了原始文章,这篇文章受到了难以置信的媒体关注,却很少有人阅读随后的澄清声明,而我在澄清声明中明确表示我是在谈论别人的工作。我做的第二件事是给吉尔贝·瓦萨尔(Gilbert Vassart)打电话,他是发表了关于精子中存在气味受体的论文的**作者。1我告诉瓦萨尔科学作家会议上发生的事情,向他解释我是如何引用他们团队的发现,但不知何故,记者却弄错了。瓦萨尔表示非常理解,并认为这真是个很有趣的故事。
在与美联社和比利时团队联系后,我以为故事已经结束了。然而,事实证明,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危险边缘》节目的策划团队在文章发表一年后找到了原始文章,但没有找到澄清声明。就这样,我的名字出现在了这档节目关于精子的问题中。
1996年10月的那个晚上,不仅仅是我的叔叔亨利在节目上看到了我的名字,在随后的日子里,我收到了许多来自不同亲友与同事的电话和电子邮件,他们要么看了《危险边缘》,要么听说过。对于*初的几位来电者,我还试图解释整个故事,包括科学作家会议、我对比利时团队工作的评论所造成的误会等。然而,要向每一个打电话的人反复讲述这个故事,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因此,在几个电话之后,我就开始接受所有的祝贺,并不再试图解释:“是的,确实,看到我的名字出现在《危险边缘》中,我很兴奋!是的,我知道问题是关于精子的,这看起来令人惊讶,但研究总是能把你带到意想不到的方向。”
在《危险边缘》带来的喧嚣平息后,我想我作为精子专家的职业生涯终于结束了。可惜我错了。在随后的几年里,我收到了无数与这一事件有关的随机电话和电子邮件。其中一个令人难忘的电话是在《危险边缘》节目播出几年后打来的,来自一位年轻女士,她是加拿大女性时尚杂志《闪耀》的记者,这本杂志就像加拿大版的《大都会》。“莱夫科维茨博士,我们正在编写年度妇科*新期刊。”这位女士说,“我们希望您能就精子和男性避孕药的开发研究发表您的看法。”
我很想说些疯狂的话,只是为了让这位记者发表一篇夺人眼球的报道,让我作为精子专家的传说再延续几十年。然而我很清楚,如果想了解关于精子和卵子之间化学感应的*新研究情况,她应该和比利时的瓦萨尔谈谈。
我十分尊重记者,他们承担着向公众传达复杂信息的艰巨任务。同时,我也发现,作为一名科学家,与记者交流可能是危险的。像大多数科学家一样,我在撰写资助申请时,努力使我的研究听起来尽可能有趣,目的是说服资助方,使他们相信这项工作足够重要,并以此获得资助。但是,当我与记者交流时,我发现我需要采取相反的方法,与其宣传我的研究,不如贬低和淡化它,否则记者总是会夸大我的言论,他们的宣传远远超出了研究的实际情况。
另一个过度热心的新闻报道例子是,人们认为我解开了头发变白的谜团。我的实验室在《自然》上发表了一篇关于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如何介导导致DNA损伤的应激反应的论文。2应杂志的要求,我与一小群记者交谈,解释这项工作,并试图举例说明压力的有害影响,这里我简要地提到了头发变白。我的实验室在《自然》上发表的文章与白发毫不相干,而是专注于细胞对压力的基本反应。然而,在我向记者提到白发后,媒体对这项研究的报道莫名其妙地全部集中在我的实验室如何研究对抗白发上。
作者简介
罗伯特·莱夫科维茨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因G蛋白偶联受体的突破性研究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其发现展现了医学与科学相互转化的蕞佳成果,收获“改善了全球数百万人的健康和生活”的高度赞誉。为新药研发指明重要方向。
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与美国国家医学院三院院士,获得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美国医学与生物医学研究奖、美国成就学院金盘奖等几乎美国科学界的所有主要奖项。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药学与生物化学教授。在《自然》《科学》《细胞》等学术期刊已发表论文1 400多篇,被引超过15万次,是2020年“被引用次数*多的研究人员”之一。
兰迪·霍尔
罗伯特·莱夫科维茨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因G蛋白偶联受体的突破性研究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其发现展现了医学与科学相互转化的蕞佳成果,收获“改善了全球数百万人的健康和生活”的高度赞誉。为新药研发指明重要方向。
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与美国国家医学院三院院士,获得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美国医学与生物医学研究奖、美国成就学院金盘奖等几乎美国科学界的所有主要奖项。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药学与生物化学教授。在《自然》《科学》《细胞》等学术期刊已发表论文1 400多篇,被引超过15万次,是2020年“被引用次数*多的研究人员”之一。
兰迪·霍尔
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教授,20 世纪 90 年代在莱夫科维茨的实验室做博士后,也正是因为他,莱夫科维茨终于决定向大众讲述自己的故事。
[译者简介]
何万青
中国计算机协会YOCSEF荣誉委员,曾任英特尔中国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集团PDE,天河2号超级计算机英特尔支持团队核心成员之一。曾任阿里云高性能计算负责人,华为公司IT产品线技术规划专家,资深技术专家。研究领域为高性能计算并行优化和异构计算、并行文件系统和软硬件协同设计。
曾担任英特尔大学职业发展讲习班和演讲技巧等多门精品培训的专职讲师,获高绩效讲师及全球Top10讲师等荣誉。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性能计算和学员培训,推动出版了多本专业技术图书。涉猎广泛,热爱历史、心理,哲学和科技科普工作。
何佳茗
柏林伯恩斯坦计算神经科学中心在读硕士,2024年本科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神经科学专业,大学期间合作出版科普译作《格物致理》和《未来五百年》。
-
科学全知道-那些古怪有趣的科学现象
¥14.5¥45.0 -
那颗星星不在星图上-寻找太阳系的疆界
¥8.8¥29.0 -
物种起源
¥10.0¥36.0 -
屋子里有位数学家
¥18.7¥59.0 -
我的世界观
¥10.4¥36.0 -
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
¥16.8¥56.0 -
趣味代数学
¥14.4¥42.0 -
看花是种世界观
¥16.7¥58.0 -
现在有多长
¥16.4¥48.0 -
袜子:隐秘的安慰
¥12.4¥38.0 -
植物不简单
¥30.5¥65.0 -
这不科学!如何科学地思考伪科学
¥22.4¥68.0 -
鸟与兽的通俗生活
¥12.9¥39.8 -
无论如何都想告诉你的时间杂学
¥16.9¥49.8 -
时间简史(插图版)
¥25.7¥45.0 -
大设计
¥28.3¥48.0 -
宇宙已知和未知的一切
¥17.8¥48.0 -
自然文库神奇的花园:探寻植物的食色及其他
¥24.8¥68.0 -
怪奇问题事件簿
¥13.5¥39.0 -
猫咪海洋简史
¥22.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