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读史  小后汉书(全4册)

包邮少年读史 小后汉书(全4册)

1星价 ¥131.3 (4.9折)
2星价¥131.3 定价¥2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4245608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680
  • 出版时间:2024-12-01
  • 条形码:9787514245608 ; 978-7-5142-4560-8

本书特色

1、学界泰斗亲自主编:北大教授谢冕和知名学者解玺璋,带领孩子读《汉书》

2、中小学语文历史课的内容之一!大量成语典故助力孩子学考

3、广博丰富 堪称东汉历史大百科

4、汉朝的“答案之书”:破解无数历史之谜


内容简介

1.《后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由南朝刘宋时期的史学家范晔编撰而成,记载了东汉196年的历史。本套书《少年读史 小后汉书》(全4册)精挑细选《后汉书》中的名篇佳作,内容丰富,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作者参考了众多权威著作进行校勘,以符合青少年认知和阅读水平的写作风格浓缩了原著精华,让小读者能够在精彩的历史故事中了解历史变迁,掌握历史知识,丰富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不知不觉地提高综合素质和修养。2.全书含有多个词条,让小读者能够吸收全面的知识,拥有额外的收获。书中配图皆选自古代绘画大师的作品,古色古香,古韵盎然,能够带领小读者更真切地进入历史现场,领略古人的风采。

目录

刘秀 开创东汉

天生异象

游学长安

宛城起兵

国仇家恨

消灭新朝

再失家人

开创东汉

土地风波

光武长风


汉明帝 推动盛汉

少年皇子

献计平叛

治理黄河

盛世到来

西域血战


汉章帝 稳重仁爱

西域救援

十三将士归玉门

经营西域

明章之治


汉和帝 缔造全盛

窦太后

收养的皇子

大权旁落

皇帝夺权

经营西域

英年早逝


汉安帝 转瞬兴亡

危机初现

为政失德

乳母为王

死于宫外


汉顺帝 短暂中兴

童年不幸

柳暗花明

打压宦官

考核人才

短暂中兴


汉桓帝 英明且暴烈

迷茫进京

梁冀专权

诛杀梁冀

宦官干政

毁灭前夕


汉灵帝 亲小人远贤人

谁来称帝

皇权旁落

沉沦

天下大乱

……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天生异象
隆冬时节的洛阳,大风呼啸,隐隐有股肃杀之气。
时间是公元前5年1月15日的夜晚。
陈留郡济阳县县令刘钦正在自家屋舍外紧张地来回踱步,任凭寒风刮过身体。屋内不时传出夫人樊娴都的痛叫声,以及接生婆焦急的话语。

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固阳镇。

按照家谱,刘钦是汉景帝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到自己这一代已经是家道中落了。
刘钦诚挚地请求上苍,希望妻子能安全生产,虽然这是自己的第五个孩子了,但在这种年代,由生产造成的悲剧实在不少。
终于,一声声洪亮有力的啼哭传入刘钦的耳中。
他长舒一口气,一边感谢老天保佑,一边迫不及待地冲向屋内。令他惊讶的是,屋里居然亮起了耀眼的红光。
红光中,刘钦从产婆手里接过了婴儿襁褓(qiǎng bǎo)。
他对之前屋里亮起的红光充满了疑惑,担心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于是立刻传令功曹史充兰,命他去找善于占卜的人,将眼下屋现红光一事问个清楚。
史充兰办事很靠谱,没多久就带着占卜结果回来了:“此兆吉,不可言。”
刘钦放下心来,“不是凶光就好!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但愿这个孩子能像占卜之人所说,未来能有所建树!”
“给他取个什么名字好呢?”
刘钦稍一思索,突然想到这一年自己治下的济阳县一派风调雨顺之象,县城边界处有三株谷子长得非常显眼,它们每根茎上结出了九个穗,整体比一般谷子要长出一二尺,真是秀谷啊!
“我的儿,从今日起,你就叫刘秀!”

天生异象

隆冬时节的洛阳,大风呼啸,隐隐有股肃杀之气。

时间是公元前5年1月15日的夜晚。

陈留郡济阳县县令刘钦正在自家屋舍外紧张地来回踱步,任凭寒风刮过身体。屋内不时传出夫人樊娴都的痛叫声,以及接生婆焦急的话语。


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固阳镇。


按照家谱,刘钦是汉景帝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到自己这一代已经是家道中落了。

刘钦诚挚地请求上苍,希望妻子能安全生产,虽然这是自己的第五个孩子了,但在这种年代,由生产造成的悲剧实在不少。

终于,一声声洪亮有力的啼哭传入刘钦的耳中。

他长舒一口气,一边感谢老天保佑,一边迫不及待地冲向屋内。令他惊讶的是,屋里居然亮起了耀眼的红光。

红光中,刘钦从产婆手里接过了婴儿襁褓(qiǎng bǎo)。

他对之前屋里亮起的红光充满了疑惑,担心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于是立刻传令功曹史充兰,命他去找善于占卜的人,将眼下屋现红光一事问个清楚。

史充兰办事很靠谱,没多久就带着占卜结果回来了:“此兆吉,不可言。”

刘钦放下心来,“不是凶光就好!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但愿这个孩子能像占卜之人所说,未来能有所建树!”

“给他取个什么名字好呢?”

刘钦稍一思索,突然想到这一年自己治下的济阳县一派风调雨顺之象,县城边界处有三株谷子长得非常显眼,它们每根茎上结出了九个穗,整体比一般谷子要长出一二尺,真是秀谷啊!

“我的儿,从今日起,你就叫刘秀!”

刘钦像所有朴实人家的父亲一样,被血脉相连的父子情打动了。

刘秀在父母和兄长姐姐们的关爱下渐渐长大,从嗷嗷待哺,到学着走路,他总是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时间一天天过去,刘秀开始显现出不同于常人的面相。

成年后的刘秀“身长七尺三寸,美髯(rán)眉,大口,隆准,日角”,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仅身材高大,眉毛、胡须还非常显眼、美观,且嘴唇宽厚,鼻梁坚挺,额头中央明显凸起。

但刘秀很快就遇到人生中的一大悲痛——幼年丧父。

公元3年,刘钦去世了。已经9岁的刘秀虽然尚不理解何为死亡,但看着父亲冰冷的身躯,以及周围亲人那流泪痛哭的样子,他仿佛一夜之间成熟了很多。

随后,母亲樊娴都带着儿女在悲痛之中将刘钦安葬,刘秀在刘钦坟前恭敬地磕着头,眼泪夺眶而出。

为了生活,樊娴都带着儿女们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来到了南阳郡蔡阳县,投奔刘钦的弟弟刘良。刘秀从县令之子降格为普通百姓。


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



游学长安

刘秀在叔父刘良的悉心教导下渐渐长大,虽然早早失去了父亲,但叔父给予了他莫大的关爱。


刘良,字次伯,汉朝宗室大臣,汉高祖刘邦八世孙,东汉光武帝刘秀叔父,任萧县令,抚养了侄子刘秀、刘縯;刘秀称帝(光武帝)后,被封为国老、赵公等,六十六岁离世。


成长过程中,刘秀展现出与哥哥刘縯(yǎn)不同的风采。

刘縯喜好结交江湖人士,而刘秀在不凡的样貌下,却有着一颗务农的心,为此经常被刘縯取笑。

正是因为如此,刘秀饱尝了农业劳动的艰难。他每天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背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日复一日的耕作。

这段务农的经历塑造了刘秀宽厚爱民之心,为日后刘秀决心做的大事埋下了种子。

刘秀成长的日子,也正是西汉王朝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彻底走向残破不堪的时间。公元9年,王莽篡位,自立为帝,将国号改为“新”,西汉灭亡。但王莽治国理政一团糟,新朝很快就显出亡国之相。

反叛王莽的势力逐渐抬头,天下即将大乱。

刘秀的叔父刘良敏锐地感知到正在酝酿着的异变,他身为汉朝旧臣,体内又流淌着大汉皇室的血液,看着王莽一番折腾,自然心有不忿,而听说农民起义后,内心又蠢蠢欲动。

刘良看着天生异象的刘秀渐渐长得虎虎生威,多年前刘秀出世红光乍现的传说自己也有听说,虽然刘秀这些年在勤恳务农,但他还是让人觉得与众不同。

于是,刘良有了一个想法。

公元14年的某一天,刘良瞒着家人,将刘秀叫来跟前。

他语重心长地对刘秀说:“文叔(刘秀的字),这些年相处下来,叔父深知你并非池中之物。如今天下不太安宁,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你就趁着这个机会,去长安见见世面吧,叔父会尽量为你打点好一切。”

刘秀颇感意外,但听着叔父的谆谆教诲,他明白,刘良真的对他视如己出。

依依不舍中,刘秀拜别了叔父、母亲和兄弟姐妹,整理好行囊,昂首前往都城长安。

长安,这个天下*为繁华的都市,曾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刘秀的梦里,如今,刘秀总算身临其境,一切也并没有让他失望。

宽厚的宫墙,热闹的街市,来往的车马,稍显陌生的口音,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能人异士,都让刘秀大开眼界。

在刘良的安排下,刘秀入读太学,跟随当世名儒许子威学习《尚书》,一学便是五年。


许子威,西汉大儒,曾任中大夫,与王莽私交甚好,但不赞成王莽篡权夺位、终结西汉;刘秀年少时,曾跟随许子威学习《尚书》。


宛城起兵

公元22年,王莽新朝气数将尽,各地突发蝗虫灾害,很多老百姓为求活命,落草为寇,南阳一带也遭遇严重的饥荒。

刘秀的哥哥刘縯本来就爱结交江湖人士,饥荒一来,这些人干些鸡鸣狗盗之事,害得刘縯被官府之人盯上。

从长安学成归来的刘秀为求安全,跑到住在新野的姐夫邓晨的家里避难,暂时以卖粮为生。


新野,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


这年秋天,刘秀照例来到宛城贩卖谷物,他遇到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这位客人名叫李轶,是宛城本地的商人,颇有家财。

此前,敏锐判断天下将变的李轶曾对哥哥李通说:“如今到处都有动乱,王莽新朝即将终结。南阳那边正好有一支汉室宗亲,我们可与他们联络,共图大事!”李通接连点头,委托李轶与刘秀接触。于是便有了眼下的这次相遇。

刘秀早就在暗中观察着天下大势,他也知道,哥哥刘縯绝对是不甘寂寞之人,他们缺的只是一个契机,或者说,缺一个光鲜亮丽的口号。

就这样,刘秀与李轶、李通搭上了线,并将宛城这边的形势告诉了刘縯。

于是,公元22年,刘縯打出“复高祖(刘邦)之业,定万世之秋”的口号,在舂(chōng)陵正式起义,并通知刘秀、邓晨在新野起兵响应。

刘秀脱下平时贩卖谷物的商贩之衣,穿上当时的将军服饰绛衣大冠,踏上了恢复大汉荣光的征途!

作者简介

范晔

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先后任尚书吏部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等职。他编撰的《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