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学与中国少数民族哲学

包邮儒学与中国少数民族哲学

1星价 ¥265.7 (7.2折)
2星价¥265.7 定价¥36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3330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11-27
  • 条形码:9787522733302 ; 978-7-5227-3330-2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少数民族儒学”为核心概念,以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哲学关系的双向互动、交融发展为重要主题,以发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种传统思想资源为基本主旨,阐述了儒学在我国历史上诸少数民族哲学思想观念中的传播影响,及我国诸少数民族对儒学的认同吸纳、融会转化,创造性地形成了诸如“释儒”“伊儒”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儒学理论形态,深刻凝聚和蕴涵着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基本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品格。


目录

**章 绪论:儒学与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良性融促互动发展

**节 儒学南传对中国南方西南少数民族哲学的影响和“释儒”现象

第二节 儒学西渐对中国西部西北少数民族哲学的影响和“伊儒”之学

第三节 儒学北播及与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密切联系的政治化实用儒学

第四节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对儒学的反哺与促进

第五节 儒学与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交融互动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视野下的儒学与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关系维正程

**节 自然与文化:人之生命的两重性与文化的区域性

第二节 事实与理论:人文地理视野下儒家文化的区域性

第三节 “中域”与“异域”:民族间的文化尺度与文化关系

第四节 神道与人道:儒道宗教化与世界三大宗教中国化

第五节 主体与行为:儒学与少数民族哲学融汇中的能动作用

第六节 制度与俗治:变教化俗与因俗而治

第三章 儒学与壮族哲学

**节 汉魏时期儒学在壮族先民地区的初始传播影响

第二节 隋唐时期儒学在壮族先民地区的进一步传播影响

第三节 宋元明清时期儒学广被岭表及壮族儒学的规模和特质

第四节 壮族伦理长诗《传扬歌》与儒家思想的一致性

第五节 本章结语

第四章 儒学与黎族哲学

**节 先秦至隋代儒学南渐与黎族先民的礼义之化

第二节 盛唐时期儒学的传播与黎族先民思想观念的脱蛮祛魅

第三节 宋元时期儒被海南对黎族文化进步产生深刻影响

第四节 明清海南儒学的进一步发展与黎族思想文化受到的濡染

第五节 “太古风致”:黎族哲学思想观念的生成转变与儒学浸润

第六节 本章结语

第五章 儒学与土家族哲学

**节 原生初始:土家族神话史诗中的“儒心”文化

第二节 世所公认:史籍对土家族“儒”意文化的认肯

第三节 异源同流:土家族对儒家文化的现实选择

第四节 异源一统:土家族儒家文化观念的民俗化

第五节 本章结语

第六章 儒学与瑶族哲学

**节 瑶族创世史诗《密洛陀》受儒学文化影响觅踪

第二节 瑶族“盘瓠开天”宇宙观与儒学的渊源关系

第三节 深受儒学文化影响的瑶族伦理思想

第四节 本章结语

第七章 儒学与白族哲学

**节 汉唐时期儒学传播影响与白族哲学思想文化对儒学的接受吸纳

第二节 释儒和融:宋元明清时期白族哲学思想文化的主要观念形态(一)

第三节 释儒和融:宋元明清时期白族哲学思想文化的主要观念形态(二)

第四节 本章结语

第八章 儒学与彝族哲学

**节 儒学在彝族地区的传播

第二节 儒学与彝族哲学关系中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本章结语

第九章 儒学与苗族、布依族哲学

**节 两汉时期苗族、布依族先民哲学思想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儒学环境

第二节 宋明时期儒学与苗族、布依族哲学的良性互动

第三节 清朝时期苗族、布依族哲学与儒学的融汇发展

第四节 本章结语

第十章 儒学与纳西族哲学

**节 纳西族的独特文化和渊源

第二节 纳西族原始阴阳观念对儒学思想的融摄

第三节 纳西族原始五行观念及其对儒学思想的吸纳

第四节 纳西族原始八卦宇宙论及其与儒学《周易》思想的关联

第五节 纳西木氏“好礼守义”的儒学观念传承

第六节 本章结语

第十一章 儒学与藏族哲学

**节 苯教文化与儒学

第二节 藏族世俗社会思想观念与儒学

第三节 藏传佛教哲学与儒学

第四节 本章结语

第十二章 儒学与羌族哲学

**节 《白狼歌》与儒家政治哲理

第二节 “大禹出于西羌”的历史记忆及其禹文化观的现代阐释

第三节 西夏对儒学的吸纳及其儒释关系

第四节 儒学与川西羌族的哲学观念

第五节 本章结语

第十三章 儒学与维吾尔族哲学

**节 唐代以前中原文化对回鹘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维吾尔族喀喇汗王朝时期的《福乐智慧》与宋代儒学的观念联系

第三节 儒学在元代维吾尔族文化中的光大

第四节 本章结语

第十四章 儒学与回族哲学全到道列进小同中心

**节 元朝时期儒学对于回族哲学思想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明代的海瑞奉儒与李贽的“异端”儒学思想

第三节 明清回族思想家“以儒诠经”的“伊儒”哲学

第四节 本章结语

第十五章 儒学与蒙古族哲学

**节 元代儒学与蒙古族文化

第二节 清代儒学与蒙古族哲学

第三节 本章结语

第十六章 儒学与满族哲学

**节 儒学传播及靺羯、女真、满族对儒学的接纳

第二节 满族哲学思想及其与儒学的渗透融合

第三节 满族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儒学的深度融合

第四节 本章结语

第十七章 儒学与朝鲜族哲学

**节 中国朝鲜族的儒学传统文化:儒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影响和发展

第二节 朝鲜半岛的儒学成就及其特质

第三节 中国朝鲜族葆有着朝鲜半岛儒学的思想传统

第四节 本章结语

第十八章 儒学与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交融互动的原因、途径和特点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杨翰卿,西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哲学关系的历史发展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儒学通论”首席专家。著有《宋学在中国近现代的嬗变》《中国哲学文化继承与创新研究》《换个维度看儒学:中国少数民族视阈的儒学初论》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一、二、三等奖5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