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世的前夜 从仁寿宫政变到宣武门之变

包邮盛世的前夜 从仁寿宫政变到宣武门之变

1星价 ¥47.8 (6.1折)
2星价¥47.8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3411889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2-01
  • 条形码:9787523411889 ; 978-7-5234-1188-9

本书特色

大唐是令无数世人回望的盛世,而这一盛世的出现,不仅得益于隋朝的创新和壮举,而且经历了从纷乱走向统一的过程。这一本书正是讲述了隋二世而亡,李世民历经战火的淬炼成为千古明君的历程。

内容简介

本书展现了隋亡唐兴这一历史巨变,记录了从隋炀帝杨广夺嫡到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这二十余年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汇聚了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四代帝王,杨玄感、李密、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众多乱世豪杰,以及杨素、刘文静、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尉迟敬德等众多名臣将相的精彩故事。

前言

大唐,一个令无数人向往的盛世,它的辉煌如同璀璨的星辰,照
亮了历史的长河。然而,正如黎明前的黑暗,盛世开启之前,也经历
了一段从分裂走向统一,从纷乱走向稳定的历程。
经过南北朝战火的淬炼,隋朝本可以开启属于自己的盛世,但因
隋炀帝杨广的好大喜功、残酷暴虐,开拓创新的隋王朝,在风起云涌
的农民起义中灰飞烟灭。隋二世而亡,但其对边疆的治理以及大运河
的开通,不仅为唐朝拓边打下了基础并有效加强了唐朝的中央集权。
与此同时,隋朝在政治制度上的创新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制
度的实行,更是为唐朝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了强大助力。这一切犹如

目录

**章  夺嫡:一帆风顺 001

合格的太子 002

既生勇,何生广 006

一厢情愿 010

试   探 013

强强联合 015

杨素的圈套 018

*大的障碍 020

后院起火 022

*后的倔强 026

第二章  继位:一波三折 031

心腹大患 032

有去无回的旅行 035

崩逝前的意外 038

进退两难 041

杨广弑父真相 043

汉王谋反 046

长驱直入 049

昏招迭出 052

擒贼先擒王 056

第三章  “强国计划”:兴,百姓苦 059

**个“强国计划” 060

东京营建工程 062

第二个“强国计划” 065

下江都:自黑行动 067

第四章  威震四夷:杨广的雄主人设 071

功高不震主 072

耀武扬威 075

秋后算账 080

写诗嘲讽汉武帝 083

向汉武帝学习 085

恐   吓 087

开疆辟土 089

狼狈的西巡 091

盛世危机 093

第五章  一征高句丽:阅兵式征战 095

桀骜不驯 096

劳师动众 098

揭竿而起 100

制胜的秘诀 102

聪明人打笨仗 104

初战告捷 106

将在外,君命必受 108

执迷不悟 110

诈降:一败涂地 112

第六章  二征高句丽:祸起萧墙 115

征辽总结大会 116

张衡的自我救赎 118

见火不救:二征高句丽 122

功亏一篑 124

蓄谋已久 127

杨玄感的三个选择 130

洛阳保卫战 132

反胜为败 135

杨玄感大战卫文升 137

劝   进 140

直取关中 142

第七章  原形毕露:雄主人设的崩塌 147

三征高句丽:耻辱的胜利 148

可怕的预言 151

雁门之围:杨广命悬一线 155

坚守还是突围 157

有惊无险 159

杨广惹怒三军 161

自欺欺人 163

三下江都:逃避 166

第八章  瓦岗英雄:李密反客为主 169

步步惊心:李密的逃亡之旅 170

入   伙 173

大败张须陀 176

骄兵必败 179

翟让让位 181

“陪睡”的人:虞世基 183

第九章  晋阳起兵:深藏不露的李渊 185

深藏雄心 186

人到中年不由己 189

老谋深算 192

空城计中计 196

忍辱负重 198

晋阳起兵 202

第十章  直捣京师:李渊入主关中 205

李渊的糖衣炮弹 206

李世民哭谏 208

开国**战 210

折中式战术 214

20 万大军攻隋都 217

第十一章  江都兵变:不得人心的叛乱 221

雄主向昏君学习 222

无路可退 226

杨广的“三线生机” 230

朕负天下不负君 233

第十二章  大唐开国:低开高走灭两国 237

李渊称帝 238

**个目标 240

开国**败仗 242

联“凉”抗“秦” 244

李世民复仇 246

放虎归山 252

虎落平阳 256

目  录 · 005

活捉大凉皇帝 260

第十三章  初战中原:李渊的至暗时刻 263

开国**大案 264

问题少年李元吉 267

失败的正名 269

龙兴之地沦陷 271

临危受命 273

一个玩笑引发的叛乱 274

秦王大战宋金刚 277

第十四章  乘胜出击:唐军兵临洛阳 281

从胡人到天子 282

王家军 286

万军丛中擒大将 288

尉迟恭救主 290

围攻洛阳 292

第十五章  中原决战:李世民一战擒“二王” 297

从农民到明君 298

唇亡齿寒 301

一封信引发的争论 303

虎牢关对峙 306

窦建德的机会 309

定鼎之战:虎牢关决战 311

“二王”的结局 315

第十六章  统一江南:战神李靖灭两国 317

用人不避仇 318

006 · 盛世的前夜:从仁寿宫政变到玄武门之变

李靖灭梁 320

从挚友到敌人 325

一封伪造信 327

辅公祏的末日 328

第十七章  兄弟反目:矛盾愈演愈烈 333

属意的接班人 334

后宫“围剿”秦王 336

魏徵献计 340

太子出征 343

李建成谋反案 345

迁都风波 349

好心办坏事 352

矛盾升级:李建成摆鸿门宴 354

第十八章  手足相残:玄武门之变 357

秦王府人心惶惶 358

釜底抽薪 360

李建成的阴谋 363

政变讨论会 365

玄武门之变 368

妥协的智慧:秦王即位 373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合格的太子
败给杨广,杨勇应该心服口服。但这不是因为杨勇昏庸无道,不配做帝国的储君,谁都能将他取而代之,而着实是因为杨广太精明。
事实上,杨勇完全算得上一位合格的太子,偶尔,他还会给隋文帝杨坚制造一些惊喜。杨勇绝非长于深宫之中而不知世事艰难的纨绔子弟。早在北周时期,他就做过地方官,任洛阳总管,治理北齐故地。杨勇的这段地方工作经历显然是合格的,甚至体现出了一定的政治才能。因为没过多久,他就被征召回朝,担任更重要的职务。当时,北周朝廷已被杨坚掌控,杨坚篡代之心呼之欲出,于是以杨勇为上柱国、大司马,兼内史御正,负责参与机要,全面接手京师禁卫军。杨坚对杨勇的器重还远不止这些。杨坚称帝的当年,就把杨勇立为皇太子。
即位的当年,他就下令“军国政事及尚书奏死罪已下”,都让杨勇参与决断。
这固然是为了培养杨勇的执政水平,让他进行即位前的实习。可是,如果杨勇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凭杨坚严苛的性格,可能让杨勇一开始就参与朝廷大事吗?
杨坚这样做,只能说明,他认为凭杨勇的业务能力,已经可以处理朝廷大事。
事实证明,杨坚的判断没有错。杨坚讨厌流民,因为流民既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不能给帝国带来赋税,而帝国开创之初,山东地区遍地流民。而与此相反的是塞北,地广人稀,土地多到没人耕种。于是,杨坚想出了一个一举三得的办法,那就是将山东流民移民到塞北,如此一来,既解决了山东的流民之患,也消除了塞北地广人稀的尴尬,被移民的流民也可获得一份赖以生存的土地。
可杨勇却对这个皆大欢喜的办法提出了强烈的反对。塞北是苦寒之地,让中
原百姓,背井离乡到苦寒之地生活,他们能愿意吗?关键还在于,这些人都是流
民,一无所有,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如果朝廷用强,他们会怎么做?
想到这里,杨坚不禁打了个冷战,当即放弃移民的念头。可以说,杨勇的劝谏,很可能阻止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动乱。然而,这仅仅只是杨勇为帝国做出的贡献之一。
杨坚的从谏如流,极大地鼓舞了杨勇进谏的热情,其后,杨勇多次就朝政提
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且多次受到杨坚的认可与采纳(是后时政不便,多所损益,帝每纳之)。可以说,此时的杨坚对杨勇是比较满意的。有一年,杨坚得意扬扬地对大臣说:“前代经常发生废立太子的事,而朕的五个儿子是一母所生,可以说是真正的亲兄弟。哪像前代的帝王,后妃众多,生下的儿子你争我夺,这是亡国之道啊!”

合格的太子

败给杨广,杨勇应该心服口服。但这不是因为杨勇昏庸无道,不配做帝国的储君,谁都能将他取而代之,而着实是因为杨广太精明。

事实上,杨勇完全算得上一位合格的太子,偶尔,他还会给隋文帝杨坚制造一些惊喜。杨勇绝非长于深宫之中而不知世事艰难的纨绔子弟。早在北周时期,他就做过地方官,任洛阳总管,治理北齐故地。杨勇的这段地方工作经历显然是合格的,甚至体现出了一定的政治才能。因为没过多久,他就被征召回朝,担任更重要的职务。当时,北周朝廷已被杨坚掌控,杨坚篡代之心呼之欲出,于是以杨勇为上柱国、大司马,兼内史御正,负责参与机要,全面接手京师禁卫军。杨坚对杨勇的器重还远不止这些。杨坚称帝的当年,就把杨勇立为皇太子。

即位的当年,他就下令“军国政事及尚书奏死罪已下”,都让杨勇参与决断。

这固然是为了培养杨勇的执政水平,让他进行即位前的实习。可是,如果杨勇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凭杨坚严苛的性格,可能让杨勇一开始就参与朝廷大事吗?

杨坚这样做,只能说明,他认为凭杨勇的业务能力,已经可以处理朝廷大事。

事实证明,杨坚的判断没有错。杨坚讨厌流民,因为流民既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不能给帝国带来赋税,而帝国开创之初,山东地区遍地流民。而与此相反的是塞北,地广人稀,土地多到没人耕种。于是,杨坚想出了一个一举三得的办法,那就是将山东流民移民到塞北,如此一来,既解决了山东的流民之患,也消除了塞北地广人稀的尴尬,被移民的流民也可获得一份赖以生存的土地。

可杨勇却对这个皆大欢喜的办法提出了强烈的反对。塞北是苦寒之地,让中

原百姓,背井离乡到苦寒之地生活,他们能愿意吗?关键还在于,这些人都是流

民,一无所有,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如果朝廷用强,他们会怎么做?

想到这里,杨坚不禁打了个冷战,当即放弃移民的念头。可以说,杨勇的劝谏,很可能阻止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动乱。然而,这仅仅只是杨勇为帝国做出的贡献之一。

杨坚的从谏如流,极大地鼓舞了杨勇进谏的热情,其后,杨勇多次就朝政提

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且多次受到杨坚的认可与采纳(是后时政不便,多所损益,帝每纳之)。可以说,此时的杨坚对杨勇是比较满意的。有一年,杨坚得意扬扬地对大臣说:“前代经常发生废立太子的事,而朕的五个儿子是一母所生,可以说是真正的亲兄弟。哪像前代的帝王,后妃众多,生下的儿子你争我夺,这是亡国之道啊!”

当然,我们知道,杨坚*后被事实“打脸”了。他比前代帝王更加尴尬。他引以为傲的同胞五子,后来也为皇位大打出手,全不得善终,而且他苦心孤诣开创的隋王朝也二世而亡。所以从这点上看,他还远不及他所嘲讽的前代帝王。

但是,杨坚说这番话时,透露出两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其一,他当时完全没考虑过废太子,否则他绝不会嘲讽前代废立之事。像杨

坚这样的雄主,而且又是开国之君,对接班人的要求必然非常高,然而,当时的他却从未考虑过换太子,说明他对杨勇的满意。

其二,杨坚对杨勇的人品很信任,否则,虽然杨勇与其他四子是同胞兄弟,

他也不会夸海口杨隋不会出现手足相残的现象。纵观中国历史,同胞手足同室操戈的现象还少吗?

既然杨勇那么优秀,杨坚为何不惜“自打自脸”也要将他废黜?除了杨广的攻击与诋毁,杨勇本身也有两大缺点:其一是奢侈,其二是好色。前者引起父亲杨坚不满,后者激怒了母亲独孤皇后。但平心而论,杨勇这两个缺点,放在寻常皇室,根本不能算缺点。

先说杨勇的**个缺点奢侈。有一年,杨勇竟然在蜀铠上雕刻花纹,这让杨

坚很担心。他担心杨勇沾上纸醉金迷的坏毛病,于是严肃地教育杨勇:“前代帝王,没有一个因奢侈而长保江山的。你是太子,是朕的接班人,如果不能保持朴素的作风,将来如何治理国家?你应该向朕学习。朕虽然做了皇帝,但还是把过去的衣服佩饰各留存一件,时常看看,以自警戒。”

杨勇作为一个皇太子,而且从小出身优渥,如果连在蜀铠上雕刻花纹都算奢

侈,大兴土木的秦皇汉武又算什么?杨勇之所以被批评奢侈,是因为他的父皇母后都是很节俭的人。先说父亲杨坚。作为富有四海的皇帝,杨坚用膳,桌子上只许有一道肉食,谁要私下给他多加一道肉食,他就要掀桌子骂人。而且,每遇到饥荒,他就要降低自己的伙食标准。有一年,关中饥荒,杨坚派近臣考察百姓的生活水平,听说百姓只能吃豆末和糠时,他一个大男人,坐在龙椅上呜呜痛哭起来,然后宣布“与民同苦”,硬是一个月没吃肉。

再说杨勇的母亲独孤伽罗。作为一个女人,而且是母仪天下的皇后,按说是

全天下*应该打扮的人,可是,独孤伽罗却经常穿着朴素的衣服,也很少使用名贵的化妆品。开皇初年,突厥和隋朝互市,出售一筐价值八百万钱的明珠。有人劝独孤伽罗买下来,没想到独孤伽罗却说:“我要那玩意儿干什么!我拿着这八百万钱干什么不好?还不如把它赏给守卫边境的将士们。”

他们夫妻俩崇尚节俭,于是希望天下人都像他们那般节俭,以至于开皇年间,

老百姓无论贫富,大多穿得很朴素,大街上几乎见不到穿绫罗绸缎的人。

杨坚是一个性格十分严苛而且刻薄寡恩的人,他的三皇子秦王杨俊早逝,便与他严苛、寡恩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杨俊的王妃崔氏是一个嫉妒心很强的女人,得知杨俊养了许多小老婆,一怒之下,竟然对杨俊下毒。当然,由于作案水平有待提高,崔氏没有把杨俊毒死。杨俊被自己老婆下毒,按说杨坚应该好生安慰和照顾他,可是,杨坚见杨俊生活过于奢侈,反而认为他是咎由自取,并罢免了他的一切职务。

杨俊很伤心,也很害怕,加上中毒未愈,结果得了重病。可即便如此,杨坚对他的不满也没有消除。为了取得父亲的谅解,杨俊抱病派人上书谢罪。结果杨坚非但没有原谅他,反而又严厉地训斥了他一顿,说:“你作为朕的儿子,却带头骄

纵不法,朕都不知道怎么说你!”杨俊至死都没有获得杨坚的谅解。

开皇二十年(600),年仅 30 岁的杨俊在痛苦与恐惧中撒手人寰。他去世后,其幕僚建议为他立碑,没想到杨坚却冷冷地说:“立什么碑!如果想要留名,一卷史书就够了。如果子孙不能保存家业,立碑又有什么用,不过是送给人家做盖房子的基石罢了!”

据有限的史料显示,杨勇只是谈不上简朴,但绝对没有多么奢侈。只不过,由于他的父母过于节俭,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奢侈。再说杨勇的第二个缺点好色。

杨勇到底有多好色呢?《隋书·杨勇传》用了 4 个字概括:“勇多内宠。”意思是说,杨勇有很多妻妾,其实杨勇一共也就一妻四妾。1 个男人拥有 5 个妻妾,在古代贵族家庭,是司空见惯的事。比如康熙帝的太子胤礽,妻妾多达 15 人,是杨勇的 3 倍。

可是,既然杨勇的妻妾并不多,为何史书上却称他多内宠?这主要还是受杨坚和独孤皇后影响。杨坚和独孤皇后感情很深,虽然除了皇后独孤伽罗外,他还有三位夫人,但独孤伽罗在世时,他只宠幸独孤伽罗一人。而独孤伽罗也是“一夫一妻”制的狂热支持者,她*反感的就是男人妻妾成群。独孤伽罗后来很讨厌开国功臣高颎,而她讨厌高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颎在原配去世后,口口声声说和原配感情深无意续弦,背地里却和小妾生了一个儿子。

杨勇的情况,可比高颎严重得多。他不仅有一妻四妾,他还冷落了他的原配

——元妃。关键这位原配元妃,是独孤伽罗亲自挑选的。“一夫一妻”制的狂热支持者独孤伽罗,见寄予厚望的儿子和自己唱反调,不仅接连纳妾,还冷落原配,出于女人的“感性的愤怒”,挑唆杨坚一起大肆向外传播儿子多内宠,弄得满城风雨,这实在不足为奇。

杨勇冷落元妃,却宠幸姬妾云氏,先后和她生了三个儿子,这可把独孤伽罗

气坏了,不禁骂道:“我对睍地伐(杨勇的字)早就忍无可忍了!就知道宠幸那个姓云的,还生下了那么多猪狗(专宠阿云,使有如许豚犬)!”

无论从哪方面看,杨勇的好色,都只能归于普通皇室子弟一类,绝不像传言

的那般荒淫放纵。其实,杨坚后来之所以对杨勇那么反感,不仅因为“子不类父”,还因为另一位皇子的存在。

作者简介

周致君,笔名周知惟,湖南南县人,青年历史作家,知名博主,已出版历史通俗读物《孟子:战国逆行者》《篡唐》。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