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024506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11-01
- 条形码:9787100245067 ; 978-7-100-24506-7
本书特色
负重涉远的骆驼船长梅贻琦出长清华17年,为清华大学的稳定、建设和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曾以“生斯长斯,吾爱吾庐”形容和清华的关系。他的嘉言懿行鲜明地体现出清华风格,他的非凡事功直接见于战时所创造的教育奇迹。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以档案为基础材料,梳理梅贻琦在清华大学的具体工作,细致分析梅贻琦领导校务时的工作细节和教育思考。在现有各类传记的基础上,本书通过档案于细微之中,既描绘了梅贻琦为人处事的谦冲自牧,也展现了他在教育工作中的深谋远略。
内容简介
梅贻琦是清华大学校史上任期*长(1931—1948)的校长,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蒋梦麟称赞梅贻琦为负重前行的骆驼。梅贻琦也自比为于惊涛骇浪之中驾驶清华这艘大船的船长。本书考察了梅贻琦在清华大学校务管理、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国际交流、抗日救亡等方面所做的重要工作以及蕴含在其中的优良品格和办学风格。不同于一般人物传记,本书基于大量档案,呈现诸多工作细节,很大程度上还原了梅贻琦工作的具体思考和推进过程;同时档案与回忆等各类材料相互参证,将人物活动置于特定的时空之中,澄清了一些长期流传的不虞之誉与求全之毁,使梅贻琦形象更饱满鲜活、接近真实。
目录
出长清华 人地相宜
“梅派”中心
在留美预备部学生提前出洋风波中
协助国民政府接管清华学校
在被学生攻击之列
在校长之争中脱颖而出
认真地去做教师(1915—1931)
物理教授梅贻琦
任教务长后对大学部的改革
提议成立满蒙问题研究会
任留美学生监督处监督
尽自己的心力谋清华的发展(1931—1937)
支持留学教育
聘请华敦德
聘请诺伯特·维纳
邀请冯·卡门指导航空学科发展
争取将圆明园划拨给清华大学
农业学系的撤销与农业研究所的建立
争取成立清华大学湘雅医学院
筹建南昌航空工程研究所
筹设湖南分校
领导清华进行抗日救亡
联大之母(1937—1946)
筹备长沙临时大学
对何炳棣建言信的处理
对西南联大教务会议向教yu部陈请信的处理
宣布西南联大结束
复员后**次开学日
复员初对清华大学恢复发展的擘画
各奔前程(1948)
离开清华大学与教授会敦请返校
[附]专心去造成中国自己的高等教育——张彭春在清华学校(1923—1926)
后 记
相关资料
梅贻琦是清华校史上有卓越贡献的校长,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一生与清华结缘,1909 年考取**批直接留美生出国,1915 年起服务于清华,直到1948 年底离开。梅贻琦曾以“生斯长斯,吾爱吾庐”形容彼此的深厚关系。
从1915 年到清华任教至1931年出任校长前,梅贻琦从教授到教务长、从教务长到代理校长,从完成接管到出任留美学生监督,经历了从边缘到中心、又从中心到边缘的过程。因缘际会,1931年,罗家伦、吴南轩、乔万选等先后败走清华,翁文灏无意清华校长,教yu部内李(石曾)蔡(元培)之争中李占上风,才有梅贻琦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
梅贻琦在清华的崛起和担任校长,并非一路坦途,更非一蹴而就。他是1909 年**批直接留美生,是清华人中的前辈;他从1915 年起在清华任教并出任教务长,是清华学校的旧人;他的人品和能力为各方认可,逐渐成为少壮派核心;他协助清华顺利完整地被接收,是学校的功臣;他兢兢业业担任留美学生监督处监督,是留美校友的良师益友。正是在各种困难、风潮之中,他的崇高人格、谦冲作风、牺牲精神、宽广视野,以及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逐渐为各方认可。在罗家伦、吴南轩败走清华,乔万选到清华校门而不得入,学校面临种种困境的情况下,得益于国民党内各方势力的妥协、外部环境的相对缓和、校内原有同事的支持等,梅贻琦如囊中之锥脱颖而出,出任校长,并连续长校达17 年,成为清华历史上任期*长的校长。而这绝非梅贻琦刻意追求,实乃不期自至。对学校而言,正所谓乱极而形治。
梅贻琦在就职典礼上表示:
本人能够回到清华,当然是极高兴,极快慰的事。可是想到责任之重大,诚恐不能胜任,所以一再请辞,无奈政府方面,不能邀准,而且本人与清华已有十余年的关系,又享受过清华留学的利益,则为清华服务,乃是应尽的义务。所以只得勉力去做,但求能够尽自己的心力,为清华谋相当的发展,将来可告无罪于清华足矣。
这段话有喜悦,有压力,也有当仁不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新闻报》曾评价:梅贻琦“学术湛深,经验丰富,尤以办事精明干练著称,与清华有深长之历史,出任校长,洵属人地相宜”。“人地相宜”四字可谓点睛破的之语。
1931年9月22日,行政院通过对梅贻琦任命。而这距离“九一八”事变仅四天。这意味着,在校内,梅贻琦要尽快恢复正常校务,结束动荡;在校外,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国内外局势。
正是对清华的责任和担当,在梅贻琦的领导下,清华大学快速发展。教育常态化之外,针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局势,从工学院设立到农业、航空等特种研究所建设,从留学生科目设置到学生派遣,从防毒面具研制到秘密筹建南昌、长沙分校等,学校因势进行了很多调整,处常与求变高度统一。
梅贻琦出任清华大学校长,是清华之幸,亦是国家之幸。
梅贻琦是清华校史上有卓越贡献的校长,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一生与清华结缘,1909 年考取**批直接留美生出国,1915 年起服务于清华,直到1948 年底离开。梅贻琦曾以“生斯长斯,吾爱吾庐”形容彼此的深厚关系。
从1915 年到清华任教至1931年出任校长前,梅贻琦从教授到教务长、从教务长到代理校长,从完成接管到出任留美学生监督,经历了从边缘到中心、又从中心到边缘的过程。因缘际会,1931年,罗家伦、吴南轩、乔万选等先后败走清华,翁文灏无意清华校长,教yu部内李(石曾)蔡(元培)之争中李占上风,才有梅贻琦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
梅贻琦在清华的崛起和担任校长,并非一路坦途,更非一蹴而就。他是1909 年**批直接留美生,是清华人中的前辈;他从1915 年起在清华任教并出任教务长,是清华学校的旧人;他的人品和能力为各方认可,逐渐成为少壮派核心;他协助清华顺利完整地被接收,是学校的功臣;他兢兢业业担任留美学生监督处监督,是留美校友的良师益友。正是在各种困难、风潮之中,他的崇高人格、谦冲作风、牺牲精神、宽广视野,以及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逐渐为各方认可。在罗家伦、吴南轩败走清华,乔万选到清华校门而不得入,学校面临种种困境的情况下,得益于国民党内各方势力的妥协、外部环境的相对缓和、校内原有同事的支持等,梅贻琦如囊中之锥脱颖而出,出任校长,并连续长校达17 年,成为清华历史上任期*长的校长。而这绝非梅贻琦刻意追求,实乃不期自至。对学校而言,正所谓乱极而形治。
梅贻琦在就职典礼上表示:
本人能够回到清华,当然是极高兴,极快慰的事。可是想到责任之重大,诚恐不能胜任,所以一再请辞,无奈政府方面,不能邀准,而且本人与清华已有十余年的关系,又享受过清华留学的利益,则为清华服务,乃是应尽的义务。所以只得勉力去做,但求能够尽自己的心力,为清华谋相当的发展,将来可告无罪于清华足矣。
这段话有喜悦,有压力,也有当仁不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新闻报》曾评价:梅贻琦“学术湛深,经验丰富,尤以办事精明干练著称,与清华有深长之历史,出任校长,洵属人地相宜”。“人地相宜”四字可谓点睛破的之语。
1931年9月22日,行政院通过对梅贻琦任命。而这距离“九一八”事变仅四天。这意味着,在校内,梅贻琦要尽快恢复正常校务,结束动荡;在校外,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国内外局势。
正是对清华的责任和担当,在梅贻琦的领导下,清华大学快速发展。教育常态化之外,针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局势,从工学院设立到农业、航空等特种研究所建设,从留学生科目设置到学生派遣,从防毒面具研制到秘密筹建南昌、长沙分校等,学校因势进行了很多调整,处常与求变高度统一。
梅贻琦出任清华大学校长,是清华之幸,亦是国家之幸。
——摘自本书《在校长之争中脱颖而出》
梅贻琦像
,
梅贻琦题字
1931 年10 月14 日,教yu部准吴南轩辞职,任命梅贻琦为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1935 年10 月,梅贻琦致信乔冠华、敦福堂和季羡林,勉励他们认真读书,为国争光
1946 年5 月4 日,梅贻琦在西南联大结业典礼上讲话
作者简介
金富军,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副主任、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校史馆副馆长、校史编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教育志编纂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著有《清华大学留学管理研究(1909-1949)》《周诒春图传》《老照片背后的清华故事》《档案里的清华》等,主编《清华大学一百年》《周诒春文集》《蒋南翔青年运动与青年工作文集(1932-1952)》等,发表论文多篇。
-
大宋宰相王安石
¥22.6¥55.0 -
在彭德怀身边
¥7.6¥22.0 -
一个政治家的肖像-约瑟夫.富歇传
¥10.6¥32.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9.9¥29.8 -
张爱玲传:浮华褪尽,人比烟花寂寞
¥10.0¥36.0 -
走出晚清:大师们的涅槃时代
¥16.3¥45.0 -
1823.2-1901.11-李鸿章传
¥10.6¥32.0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10.7¥28.0 -
隔膜与猜忌:胡风与姚雪垠的世纪纷争
¥10.6¥30.0 -
宇宙中最微小的光
¥19.9¥59.0 -
洪业传
¥16.1¥42.0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8.8¥29.0 -
陶渊明传论
¥9.3¥26.0 -
纳博科夫传:俄罗斯时期(上下)(八品-九品)
¥18.8¥66.0 -
赶潮的人-蒋梦麟传
¥24.8¥70.0 -
蒋经国初登政坛
¥15.4¥38.0 -
重逢(最后的对话3)(精)
¥23.4¥59.0 -
执着的探索者:达尔文
¥8.6¥36.0 -
林肯传
¥10.0¥36.0 -
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
¥16.4¥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