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课:超越线条的艺术

包邮书法课:超越线条的艺术

1星价 ¥48.6 (7.1折)
2星价¥48.6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875358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1-01
  • 条形码:9787559875358 ; 978-7-5598-7535-8

本书特色

用新颖的视角和理论解答书法关键问题,剖析书法观念、欣赏和临习等方面的常见误区。本书从对“书法是线条艺术”一说的质疑出发,深度解析了一系列重要问题和现象,例如书法艺术和普通书写有何区别?初学者该如何选帖?楷、行、草书的横为何左低右高?如何看待丑书和书法的“现代化”?书法为何难以创新?等等。
以笔法问题为核心,用哲学思维和艺术史的眼光,重构书法美学体系。本书强调笔法的形象意义,立足书法传统,运用哲学思辨,涵盖书法的历史和艺术原理,建构了一个明晰、完整、透彻的书法美学体系。书中遍布独到之见,文笔流畅,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和现实意义。
细品碑帖,图文互证,帮读者擦亮看书法的眼睛。本书用大量的字例图片佐证观点,其中既有对古代经典作品的解析,也有正反面案例的对比。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品评字例细节,揭示其中的道理和问题,帮助读者锻炼眼力,提升审美敏感度,从而打通书法欣赏与临习的关窍。
编辑推荐
我们读《书法课:超越线条的艺术》,在收获很多书法知识的同时,也于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一次审美的训练。钱浩老师认为书法和普通书写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本质区别的根基正是大多数人不曾留意的“笔法语汇”,它是我们初学写汉字和日常书写时完全不需考虑的东西,但它恰恰是书法之美的基本元件。通过此书,我们睁开了一双书法的眼睛,学会了观察笔法的精妙塑形,了解到它在各家各派那里的风格演变,也领会到篆、隶、楷、行、草五大书体之间的关系,找到了书法欣赏和学习的法门与路径。
当今的书法理论中的确流行着许多令人困惑的话语,比如把书法的本质和“宇宙规律”“生命意味”挂钩,说书法以“一画”或“一”为本源,和“道”与“气”息息相关,又有人用“异质同构”理论解释和指导书法创作,等等。钱浩老师否定了这些将书法神秘化的做法,他将这些话语归因为“线条”观念。一百年来,书论家纷纷将书法艺术嫁接到西方的线条美学上,让“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这一观念被反复强调并流行至今。当书法被如此看待,笔法在形象上的规约也就遭到了漠视,书法艺术也就“降维”成一种抒情化的普通书写,于是我们就搞不清书法和写字的分野在何处,也不知该怎样评价丑书和书法的“现代化”尝试。同时,无意中让书法遭到“降维”的理论家们为了继续维护书法的复杂、深奥和崇高,也就用上了“宇宙”“生命”等各种玄虚之语极力地将书法神秘化。用新颖的视角和理论解答书法关键问题,剖析书法观念、欣赏和临习等方面的常见误区。本书从对“书法是线条艺术”一说的质疑出发,深度解析了一系列重要问题和现象,例如书法艺术和普通书写有何区别?初学者该如何选帖?楷、行、草书的横为何左低右高?如何看待丑书和书法的“现代化”?书法为何难以创新?等等。以笔法问题为核心,用哲学思维和艺术史的眼光,重构书法美学体系。本书强调笔法的形象意义,立足书法传统,运用哲学思辨,涵盖书法的历史和艺术原理,建构了一个明晰、完整、透彻的书法美学体系。书中遍布独到之见,文笔流畅,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和现实意义。细品碑帖,图文互证,帮读者擦亮看书法的眼睛。本书用大量的字例图片佐证观点,其中既有对古代经典作品的解析,也有正反面案例的对比。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品评字例细节,揭示其中的道理和问题,帮助读者锻炼眼力,提升审美敏感度,从而打通书法欣赏与临习的关窍。

编辑推荐

我们读《书法课:超越线条的艺术》,在收获很多书法知识的同时,也于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一次审美的训练。钱浩老师认为书法和普通书写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本质区别的根基正是大多数人不曾留意的“笔法语汇”,它是我们初学写汉字和日常书写时完全不需考虑的东西,但它恰恰是书法之美的基本元件。通过此书,我们睁开了一双书法的眼睛,学会了观察笔法的精妙塑形,了解到它在各家各派那里的风格演变,也领会到篆、隶、楷、行、草五大书体之间的关系,找到了书法欣赏和学习的法门与路径。

当今的书法理论中的确流行着许多令人困惑的话语,比如把书法的本质和“宇宙规律”“生命意味”挂钩,说书法以“一画”或“一”为本源,和“道”与“气”息息相关,又有人用“异质同构”理论解释和指导书法创作,等等。钱浩老师否定了这些将书法神秘化的做法,他将这些话语归因为“线条”观念。一百年来,书论家纷纷将书法艺术嫁接到西方的线条美学上,让“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这一观念被反复强调并流行至今。当书法被如此看待,笔法在形象上的规约也就遭到了漠视,书法艺术也就“降维”成一种抒情化的普通书写,于是我们就搞不清书法和写字的分野在何处,也不知该怎样评价丑书和书法的“现代化”尝试。同时,无意中让书法遭到“降维”的理论家们为了继续维护书法的复杂、深奥和崇高,也就用上了“宇宙”“生命”等各种玄虚之语极力地将书法神秘化。

实际上,书法的所有奥秘都是可理解、可言说的,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在纸面上被具体指明和分析的,这是本书的一个基本信念。这本书一方面对“线条”观念追本溯源,用充分的论据给予有力反驳,另一方面也在“超越线条”的立场上建立起丰满、透彻的体系,其中还有一些原创性很强的部分,令人耳目一新,比如关于横画倾斜的奥秘,关于行、草书如何不是线条的艺术,关于硬笔书法为何要“顿笔”,等等,这些都展现了作者超凡的思辨力和洞察力。马克斯·韦伯曾用“祛魅”描述西方社会转向现代世界的过程,这个词也适用于描述钱浩老师在本书中所做的工作,只不过他的“祛魅”是在呈现传统中的真谛。

钱浩老师在陈述观点、反驳异见、分析字例的时候,常使用新奇的比喻和通俗、诙谐的笔调,和大部分理论著作中严肃的学术语言有着明显区别,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深和体味之久,也能体会到他对于刷新读者书法观念的良苦用心。

内容简介

本书从“书法是超越线条的艺术”这一视角出发,回答了一系列书法关键问题,例如书法艺术和普通书写有何区别?初学者该如何选帖?楷、行、草书的横为何左低右高?如何看待丑书和书法的“现代化”?书法为何难以创新?等等。作者以笔法问题为核心,用哲学思维和艺术史的眼光,建构了一个明晰、完整、透彻的书法美学体系,揭示了书法艺术“千古不易”的美与本质,以及现当代流行的种种书法误区。又通过深入浅出的文笔和大量的字例分析帮助读者锻炼眼力,打通书法欣赏与临习的关窍。

前言

引论:书法和写字的区别(节选)

不难推知,“书法和写字的区别”不仅仅是个美学问题,它作为一种观念,也是支配着所有欣赏、临习和创作活动的总枢纽。因为,观念中没有的东西,眼睛就不会看到,眼睛不关注的细节,心中就不会去揣摩,继而笔下也就不会做到。
把这一枢纽性的问题展开为多个方面去探究,便形成接下来各章的主题。
首先,有人会问,既然书法是以非线性的笔法造型为基本语汇,打开了新维度,才让书写成为一门艺术,那为什么很多现当代书家还是用画线的方式写字呢?(正如前面所举的反例那样。)为什么书法和写字的分界在很多专业者那里也是模糊的呢?这其实是因为有一种古人未曾有过的观念流行于当今,为各种恣肆开了闸门,即“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这个非传统的观念来自何处,又为何会被广泛接受?这就是**章——《“线条”观念从何而来?》的主题。

目录

引论 书法和写字的区别

**章 “线条”观念从何而来?

第二章 楷书笔画的塑形

第三章 “画线”的心理和表现

第四章 行、草书是线条的艺术吗?

第五章 书法艺术是怎样诞生的?

第六章 横画倾斜的奥秘

第七章 书法无需神秘化

第八章 入门该如何选帖?

第九章 轨道居先,装饰居次?

第十章 书法因何难以创新?

补论 其他几种书法误区

附录1 尴尬的“连笔字”

附录2 本书作者书法作品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钱浩,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硕士、中文系博士。现为高校教师,主讲大学书法、比较文学等课程。擅长艺术哲学研究。已出版著作《是什么让我们难以领略音乐的艺术?》。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