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747419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1-01
  • 条形码:9787511747419 ; 978-7-5117-4741-9

本书特色

一场浓缩的哲学辩论——心灵与大脑的关系、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关系、因果解释与理性解释的关系、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以《神经科学的哲学基础》一书的节选开篇,其中麦克斯韦·贝内特和彼得·哈克对认知神经科学家的概念保证提出了质疑。丹尼尔·丹尼特和约翰·塞尔随后批评了他们的立场,而贝内特和哈克则做出了回应。他们慷慨激昂的交流涵盖了广泛的核心主题:意识的本质、心理属性的载体和位置、大脑映射和表征的可理解性、感受质的概念以及心灵、大脑和身体之间的关系。丹尼尔·罗宾逊将所有这些线索串联在一起,解释了为什么这种辩论对于理解神经科学研究如此重要。几位作者对哲学方法、认知神经科学解释和人性提出了不同的概念,论证清晰,引人入胜,他们的辩论将吸引所有对心灵与大脑的关系、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关系、因果解释与理性解释的关系以及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关系感兴趣的人。

前言

引言
麦克斯韦·贝内特(Maxwell Bennett)和彼得·哈克(Peter Hacker)所著的《神经科学的哲学基础》(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Neuroscience)一书于2003年在布莱克威尔出版社出版。此书一经出版便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它首次系统地评估了神经科学的概念基础,这些基础由科学家和哲学家奠定。该书的两篇附录专门批判性地评估了约翰·塞尔(John Searle)和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的具有影响力的著作,这增加了该书的吸引力。麦克斯韦·贝内特是一位成功的神经学家,他认定约翰·塞尔和丹尼尔·丹尼特是神经科学界阅读*广泛的哲学家,并渴望向读者清楚表达他和哈克为什么持有不同的意见。
在2004年的秋季,美国哲学研究会(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的项目委员会邀请贝内特和哈克参加“作者和批评家”研讨会议,该会议于2005年在纽约召开。批评家的选择无可挑剔:丹尼尔·丹尼特和约翰·塞尔已经同意撰写文章来回应反驳贝内特和哈克对其工作的批评。本书的内容基于该美国哲学研究会会议的三小时研讨。该会议由欧文·弗拉纳根(Owen Flanagan)主持,与会者之间的交流格外的活跃。丹尼特和塞尔在会前提交了他们反驳内容的书面版本,接着贝内特和哈克对此进行了回应。

目录

目录


引言001


论据005

《神经科学的哲学基础》节选麦克斯韦·贝内特、彼得·哈克007

神经科学和哲学麦克斯韦·贝内特042


反驳059

哲学是天真的人类学:评贝内特和哈克丹尼尔·丹尼特061

让意识回到大脑:对贝内特和哈克《神经科学的哲学

基础》的回应约翰·塞尔082


答复反驳103

认知神经科学的概念预设:对批评的回应

麦克斯韦·贝内特、彼得·哈克105

后记麦克斯韦·贝内特136

仍在寻找:追求理性王子的科学与哲学丹尼尔·罗宾逊143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麦克斯韦·贝内特是悉尼大学神经科学教授、大学讲席教授,同时也是大脑与心灵研究所的科学主任。 丹尼尔·丹尼特是塔夫茨大学的奥斯丁·弗莱彻讲席教授兼认知研究中心主任。 彼得·哈克是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研究员,也是研究维特根斯坦的权威。 约翰·塞尔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拉瑟哲学讲座教授。 译者简介: 尤洋,哲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山西大学科技伦理治理研究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中国医学伦理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认知科学》编委会委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学术编委会委员。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物哲学专委会副主任、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专委会副主任。获山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以及JYB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等各类国家级课题。 刘淑琪,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