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时期重要会议史话

包邮延安时期重要会议史话

1星价 ¥30.9 (7.8折)
2星价¥30.9 定价¥3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415575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12-01
  • 条形码:9787224155754 ; 978-7-224-15575-4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史话丛书》之一,是一部较为通俗的党史读物。全书重点围绕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系列重大会议展开论述,以政治史为主线,通过大量原始鲜活的史料,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描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重大决策与历史决议。同时侧重说明毛泽东核心领导地位的确立,以及此后解放战争中党中央战略决策的正确性,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前言

序言
任晓伟

现在,呈现在读者朋友们眼前的是由党史专家陈答才教授主编的一套关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和理论的通俗性丛书。我参加了关于这套丛书内容的一些设计和讨论,因此非常希望在这套丛书付梓之际,和读者朋友们交流一下这套书的缘起和编写初衷。

目录

引 言 学史知史 汇聚力量

**章 落脚陕北 着眼长远

第二章 谋划新局 解决难题

第三章 开展整风 统一思想

第四章 召开七大 争取和平

第五章 走向全国 迎接胜利

后 记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下寺湾会议
(1935年11月3日)
下寺湾会议是指1935年11月3日在甘泉县下寺湾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以及中共其他党政军负责人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秦邦宪)、王稼祥、刘少奇、彭德怀、李维汉、凯丰、李德、林伯渠等。这次会议分析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西北革命根据地)面临的政治军事形势,集中讨论了如何粉碎国民党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围剿”、红军行动方针及中共中央组织问题等。下寺湾会议是中共中央领导克服陕甘根据地危局的关键性会议。
一、会议召开的背景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抵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时候,根据地面临着千钧一发的严峻形势。当时国民党正调集大军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根据地内部发生的“陕北肃反”也在恶性膨胀和蔓延,一大批陕甘根据地的领导人和革命中坚力量被杀害,陕甘根据地的开创者和主要领导人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被逮捕,并遭受刑讯折磨,随时都有被杀害的危险。中共中央、中央红军抵达陕甘革命根据地时,国民党规模空前的第三次“围剿”正在发动。1935年9月26日,国民党军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在西安成立,蒋介石兼任总司令,张学良为副总司令并代行总司令职权,统一指挥陕西、甘肃、宁夏、山西等省区军队。国民党军在西(安)兰(州)公路和平凉至宁夏的公路上布置封锁线。"随着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国民党当局立刻调集重兵到陕甘苏区周围。国民党方面部署在根据地周围的军队有张学良部东北军,有杨虎城部十七路军,有陕北的井岳秀、高桂滋等部,还有中央军系统的胡宗南、毛炳文等部。直接用于第三次“围剿”的兵力达十余万人。9月中旬,第三次“围剿”开始了。这次“围剿”规模比以往历次都大得多。“进剿”军虽然在劳山战役和榆林桥战役中受到两次沉重打击,但“围剿”没有停止,仍在继续。
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彭德怀回忆:“红军**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吴起镇,正是蒋介石命令东北军张学良十余师向陕北苏区红军进行第三次‘围剿'之时。敌**线有董英斌军四个师集结庆阳,准备由庆阳、合水夹葫芦河东进;王以哲三个师集结洛川,准备北进;甘泉、延安各一个师驻守。第二线有西北军杨虎城部两个军,还有东北军数师,当时位置不明。”陕甘根据地的主力红军当时主要是由中央红军改编的红一军团和原红二十五军、二十六军和二十七军改编的红十五军团。红十五军团计6000人左右,红一军团7000余人。

下寺湾会议

(1935年11月3日)

下寺湾会议是指1935年11月3日在甘泉县下寺湾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以及中共其他党政军负责人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秦邦宪)、王稼祥、刘少奇、彭德怀、李维汉、凯丰、李德、林伯渠等。这次会议分析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西北革命根据地)面临的政治军事形势,集中讨论了如何粉碎国民党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围剿”、红军行动方针及中共中央组织问题等。下寺湾会议是中共中央领导克服陕甘根据地危局的关键性会议。

一、会议召开的背景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抵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时候,根据地面临着千钧一发的严峻形势。当时国民党正调集大军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根据地内部发生的“陕北肃反”也在恶性膨胀和蔓延,一大批陕甘根据地的领导人和革命中坚力量被杀害,陕甘根据地的开创者和主要领导人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被逮捕,并遭受刑讯折磨,随时都有被杀害的危险。中共中央、中央红军抵达陕甘革命根据地时,国民党规模空前的第三次“围剿”正在发动。1935年9月26日,国民党军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在西安成立,蒋介石兼任总司令,张学良为副总司令并代行总司令职权,统一指挥陕西、甘肃、宁夏、山西等省区军队。国民党军在西(安)兰(州)公路和平凉至宁夏的公路上布置封锁线。"随着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国民党当局立刻调集重兵到陕甘苏区周围。国民党方面部署在根据地周围的军队有张学良部东北军,有杨虎城部十七路军,有陕北的井岳秀、高桂滋等部,还有中央军系统的胡宗南、毛炳文等部。直接用于第三次“围剿”的兵力达十余万人。9月中旬,第三次“围剿”开始了。这次“围剿”规模比以往历次都大得多。“进剿”军虽然在劳山战役和榆林桥战役中受到两次沉重打击,但“围剿”没有停止,仍在继续。

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彭德怀回忆:“红军**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吴起镇,正是蒋介石命令东北军张学良十余师向陕北苏区红军进行第三次‘围剿'之时。敌**线有董英斌军四个师集结庆阳,准备由庆阳、合水夹葫芦河东进;王以哲三个师集结洛川,准备北进;甘泉、延安各一个师驻守。第二线有西北军杨虎城部两个军,还有东北军数师,当时位置不明。”陕甘根据地的主力红军当时主要是由中央红军改编的红一军团和原红二十五军、二十六军和二十七军改编的红十五军团。红十五军团计6000人左右,红一军团7000余人。

陕甘根据地发生的错误肃反也激化了根据地内部的矛盾。时任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的习仲勋后来回忆:“在这大敌当前的紧要关头,由于‘左’倾路线的推行,竞然在革命队伍内进行所谓‘肃反'。他们始则诬蔑刘志丹‘右倾’,进而诬陷他是‘右派’,‘同国民党部队有秘密勾结’,*后干脆给他戴上‘白军军官'、‘反革命’的帽子。还使用欺骗手段,把他抓起来。凡是陕甘边根据地县以上干部,红二十六军营以上干部全都被抓了起来。我当时身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也被他们抓了起来,别的同志更不用说。”“‘左’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倒行逆施,使亲者痛仇者快。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乘机捣乱,一些县发生了‘反水'现象,根据地一天天缩小,出现了空前严重的危机。”°由于错误肃反的恶性蔓延,也严重影响了原陕甘根据地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与由鄂豫皖根据地转战而来的红二十五军的关系。时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的杨尚昆回忆:“后来,我们见到八十一师师长贺晋年时,他就说,如果中央不来,我们就要同二十五军他们打起来了。”

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转战陕甘根据地之际,陕甘根据地已到了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根据地内部错误肃反恶性膨胀,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随时都有可能遭遇不测。根据地外国民党大军压境,敌我力量悬殊,如何粉碎这次规模空前的“围剿”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时,陕甘根据地处于“千里雷声万里闪”的险境,稍有不慎这块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根据地就有丢失的可能。

作者简介

孙云,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深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并发表相关论文数篇,出版过多部该研究领域专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