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的跨界融合

包邮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的跨界融合

1星价 ¥63.3 (7.1折)
2星价¥63.3 定价¥8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846637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20
  • 出版时间:2025-02-01
  • 条形码:9787522846637 ; 978-7-5228-4663-7

内容简介

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全方位渗透,尤其是“互联网+”纳入国家战略体系之后,中国电影在极短的时间内呈现出与互联网跨界融合的后电影发展态势,在其生态、格局、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本研究以“互联网+电影”为研究主线,运用质化研究方法,围绕“互联网+电影”引发的产业变革、企业变革、思维变革、文化转型、风险规避等问题展开研究,探讨这些问题之间的关联,以及背后的深层逻辑,做到系统性、实用性、理论性和创新性“四性合一”,为中国电影产业转型、电影文化重塑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不仅是引导“互联网+电影”走向新常态的基础,也是建构“互联网+电影”理论体系的必须。

目录

绪论
**章 中国电影与互联网跨界融合的历史进程
  **节 2010年以前:从平台载体到技术工具
  第二节 2010~2015年:从“第四媒体”到“新媒体”
  第三节 2015年至今:从技术跨界到全面融合
第二章 互联网影响下中国电影的企业变革
  **节 互联网企业的电影化转向
  第二节 传统电影企业的互联网化
  第三节 互联网电影企业与传统电影企业的对抗与合作
第三章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电影的思维变革
  **节 多平台融合:新型合作思维的建构
  第二节 受众中心制:用户思维的转变与创新
  第三节 全面转型:大数据思维的冲击
第四章 互联网语境下中国电影的文化转型
  **节 文化定位:从创意文化转向创意 服务文化
  第二节 文化属性:从大众文化转向网络娱乐文化
  第三节 文化呈现:从有限传统分类转向无限类型混杂
  第四节 文化导向:电影文化泛娱乐化倾向
第五章 中国电影与互联网的抵牾与分野
  **节 电影属性与互联网属性的抵牾
  第二节 多元文化传播载体与单一娱乐文本的矛盾
  第三节 价值观念与互联网产业本质的悖逆
第六章 中国电影与互联网跨界融合的路径探索
  **节 科技: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电影的集聚式创新
  第二节 文化:以互联网精神为基础的电影文化重塑
  第三节 企业:从用户中心到多组织协同的业态升级
  第四节 政府:“互联网 ”时代的国家电影引导政策探索
第七章 未来“互联网 电影”智能产业模式的形成
  **节 电影本体概念的延伸
  第二节 电影生产模式与观影体系的全新构建
余论 从“互联网时代”迈向“数智时代”的电影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晓伟,女,博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专业,现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学科特聘教授。现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郑州大学影视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河南省中原青年拔尖人才等资助计划,荣获“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河南省文明教师”等称号。兼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微电影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专委会常务理事、郑州影视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传播、数智视听、媒介文化。主持国家级课题4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3项,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自主选题项目1项。在《现代传播》《当代电影》《电影艺术》《中国电视》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得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