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电影新浪潮小史(1959-1968)(线装)

包邮法国电影新浪潮小史(1959-1968)(线装)

1星价 ¥36.2 (6.6折)
2星价¥36.2 定价¥5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87607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3-01
  • 条形码:9787559876072 ; 978-7-5598-7607-2

本书特色

★ 百余部电影,数十位名导演,一场关于电影美学的盛宴。

★ 知识性、趣味性、诗意性交融,重返新浪潮激情燃烧的岁月!

★ 金句频出,蒙太奇般的行文与导演名言、电影台词相映成趣。

★ 开本小巧,设计有电影质感,契合新浪潮个性、先锋精神。


编辑推荐

聚焦“新浪潮”,定格电影史传奇瞬间。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群年轻的影评人拿起摄影机,向僵化的传统电影宣战。他们的电影充满活力、反派精神和实验精神,像一股猛烈的逆风,吹散了战后法国电影的沉闷与枯燥,也揭开了世界电影史新传奇的帷幕。

群星闪耀,折射出不同电影美学斑驳光影。

将电影拍摄当成延长童年的游戏的特吕弗,把镜头当作武器的戈达尔,以电影对抗时间的瓦尔达,坚持爱情故事叙述的侯麦,执着于类型片、批判性的夏布洛尔,如散文作家般的影像作者克里斯·马克,倾向于纪录片性质的创作的阿伦·雷乃,*为狂热的影像艺术家里维特,专业感强的全能导演路易·马勒……

生活与银幕交织,抵达每秒24格的真理。

特吕弗说,生活就是银幕!新浪潮导演用电影记录年轻一代真实的生活,本书则通过文字记录新浪潮导演的电影与生活。事实上,新浪潮本身就是一部伟大的永不落幕的大电影!

热爱、激情与梦想,一个关于青春的神话。

他们用镜头书写叛逆,用胶片点燃激情,用青春追逐梦想。法国新浪潮不仅是一场电影运动,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对自由、真实和创新永恒追求的精神,一种“永不合群,随时反抗”的精神,一种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精神!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法国电影新浪潮的文化随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写了1959年至1968年法国影响深远的电影新浪潮运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群年轻的影评人拿起摄影机,向僵化的传统电影宣战,提倡“作者策略”,呼吁用电影记录真实的生命体验。由此,掀起了一场颠覆银幕的新浪潮运动。作者以蒙太奇般的笔触为读者剪辑出新浪潮光辉的历史影像,如特吕弗《四百击》对规则禁锢的突围,戈达尔《精疲力尽》中“跳切”的实验手法,瓦尔达《天涯沦落女》中对自由的决绝追求……这本“小史”不仅在讲“电影史”,更在讲一种关于自由、创新、永不妥协的新浪潮精神。

目录

1 **章 新浪潮来了!

65 第二章 电影比生活更重要吗?

119 第三章 新浪潮中的女导演

151 第四章 类型的、太类型的!

195 第五章 记忆,作为一种立场

241 第六章 巴黎不属于任何人

305 附 录 弗朗索瓦·特吕弗年表

320 后 记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人们在说新浪潮时,其实并不太清楚“法国新浪潮”真正指什么,它慢慢被引用到其他地方,成了一个新词。在做这样的外延时,每个地域的“新浪潮”都是不一样的……唐棣用文学的视角和专业的热诚,在这段历史中,不懈追问精神上一致的东西!——万玛才旦,“藏地新浪潮”代表导演 唐棣像先锋小说和新浪潮电影之子。在这个狼奔豕突的世界,他用一本影史之书叫停我们,和他一起重新发现被理性屏蔽的鲜活生活。——毛尖,著名影评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我写作*大的启发就是来自新浪潮、费里尼、布列松。他们的电影令我发现我们周围的文化(写作)千古未有的做作、不诚实。“新浪潮精神”就是不做作、诚实!诚实不是价值观,是对无的感受。无不是没有,而是不可说者,说不可说之说。

作者简介

唐棣,1984年生于河北唐山,一个作家和电影作者。

2003—2008年文学写作;2008—2015年摄影、拍短片;2015—2018年做影视编导,进行实验影像创作;2018—2021年在《字花》(中国香港)、《南方周末》开设《电影书写》专栏;2022—2024年为《天涯》《书城》杂志撰写《法国新浪潮电影史》相关文章。

2008年起,摄影、影像、电影作品在今日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波兰文化中心、长江当代美术馆、香港会展中心等地展出,入选香港国际电影节、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单向街“在影像中写作”巡回展等多种节展,2014年凭短片获新星星艺术奖年度实验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