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462479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86
  • 出版时间:2025-02-01
  • 条形码:9787514624793 ; 978-7-5146-2479-3

本书特色

1、《艺术哲学》是由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丹纳编著、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翻译的文艺理论经典著作,是艺术领域的权威读本,也是一本“有关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作者在书中探询历史、引述政治、解读人性,内容科学沉实、逻辑脉络清晰、视野开阔广博;文笔则情感充沛、辞藻美观、富于变化。引人注目的艺术天赋与学术成就以一种蔚为可观的方式被结合在一起,帮助每一位读者领会艺术和哲学的真谛。

2、已出版的《艺术哲学》封面多选用十八世纪前的经典油画作品,使这本书给人留下的印象偏向学术和严肃性,削弱了其成书背景——浪漫之都巴黎特有的活力。新版封面则更具大都会的活泼与时尚,护封设计慵懒浪漫如一张黑胶唱片,浅金色烫字随着书的翻动熠熠闪光、低调奢华;勒口处展现鲜活的春日公园画卷,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崭新的意蕴,一抹复古的回潮。与设计奇趣如杂志般的外壳互为映照的内封,则回归了哲学的严谨与规整,仅以简明的法语文字阐明书籍的用意——艺术在于新潮,哲学在于简洁。

3、全书专色印刷,内文呈现为深浅不一的灰绿色,版式插画选自法国教堂玻璃彩绘线稿,极具古典的美,与封面的新潮形成对比与回应。书前、中、后共有56幅彩插,帮助读者梳理出一条从文艺复兴到现代主义的艺术演变脉络。

4、选用傅雷经典译本,一字未删,完整典藏。1929年,21岁的傅雷在巴黎翻译本书**章,写下《译者弁言》,并提出“我们比所有人更需要思想上的粮食和补品”“在艺术常识极端贫乏的中国,需要对艺术有个明确的认识”的观点。1958-1959年,在精神极度痛苦和压抑之下,傅雷终译毕此书,并且曾手抄6万字给其子傅聪,认为如果细读,“做人方面,气度方面,理解与领会方面都有进步,不仅仅是增加知识而已”。

5、美是事物在无概念状态下的显现,审美是自我在无身份状态下的逗留,无数人面对美的景象都曾进行过“真美啊!请停一停吧!”的浮士德式追逐。艺术,便是让个人的审美再现美的方式,而这方式背后的思维逻辑则是哲学。一个热爱艺术和哲学的人,就好像把宇宙随身携带在身上一样,即便没有同行之人,你的热爱也会照亮自己——永远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而美也曾为你停留。



内容简介

《艺术哲学》是由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丹纳编著、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翻译的文艺理论经典著作,是艺术领域的权威读本,也是进阶级的通识读物。 丹纳在书中提出,“艺术家必须是生性孤独、好思、富有正义感的人。” 与之相对,艺术品不是创作者手中的感性材料,更不是情绪宣泄的叠加,而是社会方方面面的知识的囊括。他带领读者探询历史、引述政治、解读人性,得出所有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成果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这三大因素的可信论证。 在这本“有关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中,丹纳引人注目的艺术天赋与学术成就以一种蔚为可观的方式被结合在一起。在具体的论述中,丹纳并不以学理性的观念穿凿材料,他的行文情感充沛、辞藻美观、富于变化,在很多表述中有着非常现代化的气息,帮助每一位读者领会艺术和哲学的真谛。

目录

译者序 1

序 7

**编 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

**章 艺术品的本质 003

第二章 艺术品的产生 031


第二编 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

**章 意大利绘画的特征 069

第二章 基本形势 074

第三章 次要形势 077

第四章 次要形势(续) 089

第五章 次要形势(续) 103

第六章 次要形势(续) 126


第三编 尼德兰的绘画

**章 永久原因 140

第二章 历史时期 173


第四编 希腊的雕塑

**章 种族 232

第二章 时代 264

第三章 制度 285


第五编 艺术中的理想

**章 理想的种类与等级 326

第二章 特征重要的程度 335

第三章 特征有益的程度 361

第四章 效果集中的程度 380

艺术家文学家译名原名对照表(附生卒年代) 399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译者序

法国史学家兼批评家丹纳(HippolyteAdolpheTaine,1828—1893)自幼博闻强记,长于抽象思维,老师预言他是“为思想而生活”的人。中学时代成绩卓越,文理各科都名列**;一八四八年又以**名考入国立高等师范,专攻哲学。一八五一年毕业后任中学教员,不久即以政见与当局不合而辞职,以写作为专业。他和许多学者一样,不仅长于希腊文、拉丁文,并且很早精通英文、德文、意大利文。一八五八至一八七一年间游历英、比、荷、意、德诸国。一八六四年起应巴黎美术学校之聘,担任美术史讲座;一八七一年在英国牛津大学讲学一年。他一生没有遭遇重大事故,完全过着书斋生活,便是旅行也是为研究学问搜集材料;但一八七〇年的普法战争对他刺激很大,成为他研究“现代法兰西渊源”的主要原因。

他的重要著作,在文学史及文学批评方面有《拉封丹及其寓言》〔一八五四〕、《英国文学史》〔一八六四—一八六九〕、《评论集》、《评论续集》、《评论后集》〔一八五八,一八六五,一八九四〕;在哲学方面有《十九世纪法国哲学家研究》〔一八五七〕、《论智力》〔一八七〇〕;在历史方面有《现代法兰西的渊源》十二卷〔一八七一—一八九四〕;在艺术批评方面有《意大利游记》〔一八六四—一八六六〕及《艺术哲学》〔一八六五—一八六九〕。列在计划中而没有写成的作品有《论意志》及《现代法兰西的渊源》的其他各卷,专论法国社会与法国家庭的部分。

《艺术哲学》一书原系按讲课进程陆续印行,次序及标题也与定稿稍有出入:一八六五年先出《艺术哲学》(即今**编),一八六六年续出《意大利的艺术哲学》(今第二编),一八六七年出《艺术中的理想》(今第五编),一八六八至一八六九年续出《尼德兰的艺术哲学》和《希腊的艺术哲学》(今第三、四编)。

丹纳受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界的影响极深,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他在哲学家中服膺德国的黑格尔和法国十八世纪的孔提亚克。他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无论物质方面的或精神方面的,都可以解释;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演变、消灭,都有规律可循。他的治学方法是“从历史出发而不从主义出发,不提出一套法则叫人接受,只是证明一些规律”;1换句话说,他研究学问的目的是解释事物。他在本书中说:“科学同情各种艺术形式和各种艺术流派,对完全相反的形式与派别一视同仁,把它们看作人类精神的不同的表现,认为形式与派别越多越相反,人类的精神面貌就表现得越多越新颖。植物学用同样的兴趣时而研究橘树和棕树,时而研究松树和桦树;美学的态度也一样,美学本身便是一种实用植物学。”这个说法似乎他是取的纯客观态度,把一切事物等量齐观;但事实上这仅仅指他做学问的方法,而并不代表他的人生观。他承认“幻想世界中的事物和现实世界中的一样有不同的等级,因为有不同的价值”。他提出艺术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的集中程度,作为衡量艺术品价值的尺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特征的有益程度,因为他所谓有益的特征是指帮助个体与集体生存与发展的特征。可见他仍然有他的道德观点与社会观点。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伊波利特·丹纳(1828—1893)

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历史文化学派的奠基者和领袖人物,曾任巴黎美术学校美术史和美学教授。他被称为“批评家心目中的拿破仑”,主要著作有《英国文学史》《十九世纪法国哲学家研究》《意大利游记》和《艺术哲学》。其中《艺术哲学》是他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文艺理论思想。

译者简介:

傅雷(1908—1966)

中国著名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代表作:《傅雷家书》《约翰·克里斯多夫》《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